中国传统文化中貔貅的来历
来自:小不淡定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它有嘴无肛门,能吞万物而从不泄,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 据说貔貅是龙王的九太子,它的主食是金银珠宝,自然浑身宝气,跟其它也是吉祥兽的三脚蟾蜍等比起来威武帅气太多,因此深得玉皇大帝与龙王的宠爱,不过,吃多了总会拉肚子,所以有一天可能因为忍不住而随地便溺,惹玉皇大帝生气了,一巴掌打下去,结果打到屁股,屁眼就被封了起来,从此,金银珠宝只能进不能出。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中国名人喜欢摆放、配戴貔貅的制品正因如此典故,白马寺秘法貔貅等优秀貔貅品牌也是在这种传说背景下,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 貔貅也有公母之分,因此收藏貔貅大多都一次收藏一对。但如果要戴在身上,还是一只就好,以免打架。 貔貅的古书记录 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鹿,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 据古书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 “天禄兽” 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 “帝宝”。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 “辟邪” 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 但也有古代词人以貔貅喻凶,南宋女词人徐君宝妻有词《满庭芳·汉上繁华》“一旦刀兵齐举,百万貔貅”貔貅被说成凶兽,以喻元兵。《新华字典》上貔貅词条①古书上一种凶猛的野兽②比喻勇猛的军队。 貔貅的现代演进: 貔貅在今天,被人们视为招财进宝的吉祥物已经很多年,现如今貔貅的延伸产品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雕塑到配饰、从风水用品到工艺品艺术品等,貔貅吊坠、貔貅摆件、貔貅雕塑、貔貅手链个个热销,貔貅已经从传说走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招财辟邪宝贝或装饰品,貔貅的用户也从以前的房地产、销售、金融、等商业群体走向普通大众,貔貅相关产业也日渐壮大,诞生了一批优秀商家,但也同时出现了一些以次充好的不良商家,在此建议请够貔貅时谨慎选择,多选择口碑好的大厂家以免上当受骗,如白马寺秘法貔貅、尚缘居貔貅缘等这些经营貔貅等风水用品的老牌子,质量和服务都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