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再谈林夕——“红了一个林夕,死了很多不是林夕的人”
-
难得清醒 2009-05-27 16:45:19
2009-05-27 15:14:13 落英缤纷 2009-05-27 14:09:59 难得清醒 (再见了队长) 难道林奕华没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林奕华需要获得每一个人的认同? ============================== XX不需要获得每一个人的认同, 这种说法很可笑, 搞得很小众, 小众就是真理吗? 不要拿出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 且不论林夕的歌词是否为林生所说的那么多主题相同的歌词, 歌曲成为快速消耗品已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歌词还能够让人感动, 引人共鸣已属不易, 林生何必苦苦咬住歌词的主题是否多元化? 如果说林生的作品是多元的, 当所有人只听林生一家之言的时候, 其是否也沦为单一的? 我们可以听着林夕的歌, 看着林奕华的剧, 同时也听听别的声音, 有时是单一的, 但从整体来看又是多元的, 没有矛盾, 何必要非此即彼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 拦得住吗? 每次都踩林夕, 但翻来覆去都是站不住脚的论调, 说的人乐此不疲, 听的人却乏了. 如果说整个词坛只有林夕红得可以来踩了, 那这真的是林夕的错误吗?不是他的错, 他又为什么要承受指责?! 不被认同的, 不代表其就不值得认同; 个人不认同的, 也没权力要求别人跟你一样不认同 ~~~~~~~~~~~~~~~~~~~~~~~~~~~~~~~~~~~~~~~~~~~~~~~~~~~~~~~~
我并没有说小众就是真理,请不要偷换概念,我也没有一副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样子,如果你指的是林奕华。 当然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看看你就知道了,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发表意见。 如果你认为林奕华说林夕是因为他红所以踩,那就没什么好说了。
“不被认同的, 不代表其就不值得认同; 个人不认同的, 也没权力要求别人跟你一样不认同” 多谢你的这句话,我想对你自己说也是一样 我可否理解为林奕华因为不认同林夕所以没有得到大部分(林夕粉丝)的认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林奕华的言论)就不值得认同?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7 16:55:49
林奕华大概从来没想要靠着一年排几场剧来苟活,要求人家爹妈不给人家留下什么,也实在有点不合实际。本朝太祖造反的时候还卖了家里几亩地,成分被定为富农,要求HK青年林奕华比太祖爷有更高的无产阶级觉悟那简直是强人所难了。 林奕华也从来没有否认自己排剧也是用来卖用来赚的,那就看是要赚吆喝还是赚真金白银了。贬了林夕,林奕华固然没拿到多少好处,还要被人冠上一个嫉妒刻薄的罪名。 可另一厢,林夕赚的吆喝声一点也不小,钱也照赚了,其实他赚钱的能耐比写词写豆腐块赚的要多得多。他去做金融经纪只怕会比现在赚更多的钱。 既然如此,又何必连那点本来就不多的吆喝都不给旁人剩下呢?这里面旁人可不包括林奕华在内。林奕华本来就不是和他在竞争,单纯把林奕华讲林夕不够思想不够改革归结为什么嫉妒论什么心理不平和实在有点可笑了。大概有,但绝对没那么针对的意思,换做一个拍电影的一个写书的,照样会替林夕挨这顿板子。 会买鸡精豆腐汤的人,就算不买了,也未必会去买山货。 林公勇毅,梁爷圆滑,谁爱谁领走去,我不要,只是看着这场纷争很有趣,和林公心有戚戚焉。真正被梁爷踩到底的,绝不是林奕华,只不过人家说不出来,也没那么多粉丝罢了!身处娱乐圈中的小虾米们,仰仗着夕爷一句圣旨天恩就可以鸡犬升天的还少吗?既然如此,又怎么能说,夕爷只是个普通的填词佬?无利不起早,那是香港人的通病啊!
-
稻草 (南无离怖畏如来) 2009-05-27 17:13:28
我可否理解为林奕华因为不认同林夕所以没有得到大部分(林夕粉丝)的认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林奕华的言论)就不值得认同?
绕来绕去都成绕口令了....
林奕华这篇批评从头到尾都站不住脚:
1.林夕不是思想家
思想家是什么?思想家是天天思考社会如何进步吗?思想家是思想怎样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叫思想家吗? 那释迦摩尼算不算思想家呢?佛祖老人家在菩提树下坐了5年,思想可不是这些东东吧.糊弄整了一个思想家的帽子就开始乱挤兑人,还当现在是文革写大字报吗?
2.主题:别人为什么不爱我
拜托林奕华先生读一读古往今来的名著诗词:80%的主题都是这个吧.此言一出就两个破绽,一者将林夕简单化,一棍子把林夕打进怨妇堆了,难为人家林夕写了这么多教人看淡看开的词,苦口婆心当了这么久的社工,还落了个助人发怨的罪名,人家容易么,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行不行? 二者贬低"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文化主题,拜托,你要是能想开这件事,也不知道积多少德?多少社会犯罪率会下降啊,拿刀砍来砍去多少因为被甩,教人找到"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何等大事,创一堆新还没人家办实一件事来得实在.
3.林夕的歌带宿命感
恕我拙见:认命的人比抱怨兮兮的人可爱多了;更何况乐天知命才能知感恩,知感恩才能改造命运;一天到晚批评这个批评内个就是有力量吗?满腹牢骚就是力量??可知放下怨气需要多少力量?笑对人生需要多少力量?面对焦虑需要多少力量?
真想推荐林奕华去看看佛书,评论整篇颠倒妄想本末倒置,无的放矢;美女撕个扇子好歹还有点无厘头感,他还真当自己是王尔德啊?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7 18:04:49
我哭!打了一大篇字儿,被吃掉了。
叹气,明日再来看,那篇字儿估计明天才能显示出来,可恶的豆瓣!你就吃河蟹吃的噎死吧!哼 我是为林老爷叹息,明明眼光很透彻,却最后只能以卖惨来博众生一笑,不是太冤枉了点?没有把自己的能力用到看透人心针砭时弊的领域去,却只能畏缩在OL的葱白中过日子,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大河奔流。他是有眼光无胆量,有聪明没理想,也见不得别人胆大包天、充满理想主义,还要教人朝越发没有理想不讲责任的地步而去。自己却在无形之间,承担了本来不必要承担的那些责任。如果料到这点,他应该后悔自己当年怎么没有把更多时间用在炒股上吧?
-
落英缤纷 2009-05-27 18:52:46
如果你认为林奕华说林夕是因为他红所以踩,那就没什么好说了。 ================== 林生妒嫉老爷红? 不是,我觉得他还不至于俗到这地步, 所以你不要说你是这么以为 但他绝对是因为红这个现象而呛声吧, 他何必总是摆出这种极力打压和不待见的态度 我可否理解为林奕华因为不认同林夕所以没有得到大部分(林夕粉丝)的认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林奕华的言论)就不值得认同? ================== 我想用请, 请你不要偷换概念, 我想说的就是认同是双方的, 是大众的权利, 如果你一定要曲解为对自己有利的说法, 那真的是没什么好说
-
刹那2012 (我的后宫请自行排好顺序marry me) 2009-05-27 19:23:08
本來只想MARK一下以便觀察後續發展的,可覺得這樣有點不厚道。。。我還是說說吧。。。
首先,這座樓的本意應該只是關於大林這一次的言論。所以,應該從這次採訪的完整報導出發,去說大林說的到底對不對。至於他以前對林夕的看法,可以作爲參考,但不能因爲那些就忘記大林做這次採訪的本意——香港其實很悶,很多東西都一樣。
這話你能說不對嗎?本來就是彈丸之地,社會大走向又是金融挂帥。雖然在97之前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了曇花一現的百家爭鳴盛況,現在仍然有一批那時嶄露頭角的文藝中年堅守陣地(大林就是其中之一)。但社會的大趨勢仍然是比較急功近利及缺少文藝底蘊的。不過因爲香港言論較我們自由,所以還有點新鮮空氣罷了。但廣大無知群衆在忙碌的工作之後,喜聞樂見的仍然是港劇,黑幫片,勁歌金曲,亦舒的小説。最賣錢的也是這些東西。不可避免的,很多不符合大衆口味的,比如哲學,新浪潮,意識流,先鋒音樂,很多很多都被餓死了。大林作爲進念及非常林奕華的人,對這個現象很着急很痛心,這是這篇報道的主旨。
但光說這個是不能滿足觀衆沸騰的八卦之魂的。所以記者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林夕。而大林,也一如既往的開炮了。
這個時候,我不得不為大林捏一把冷汗了。他不是不知道林夕粉絲會對他的言論有什麽反應的。但也許正因爲這樣,他更要說。以他的脾氣,“頂硬上”是必然趨勢。但也許正是這樣,他這次的言論卻失去了客觀和公正。
林夕寫詞產量高地位高,沒錯。他出名的歌以苦情歌爲主,沒錯。他在文字和技巧上引領了潮流,也沒錯。
但大林由正確的論據,道出了錯誤的論點:
- 林夕二十年只寫了一個主題“爲什麽沒有人愛我”而且是只用不同方程式反復演出以滿足市場需要
- 市場是因爲林夕寫這個主題紅了所以導致沒有百家爭鳴逼死了很多不是林夕的人這個問題林夕要負主要責任
且不說林夕明明寫了“皇后大道東”“愛得太遲”“shall we talk”“謝謝儂”“我的快樂時代”(我就不提“我的麥克風”了那個有點驚悚)。就算林夕確實只寫苦情歌了,他也是帶給聽衆宣洩的,絕對有利於感情健康的恢復。反正我就不止一次在“十年”的歌聲中默默流淚然後想到“啊這世界上倒黴的人不止我一個你看林夕也有和我差不多的經歷”然後就很惡毒的釋然了。。。
硬要我也做個比喻的話,林夕屬於專治感冒發燒的門診醫生,大林是鑽研晚期癌症的專科醫生。感冒發燒不致命,但確實很難受。得的人多,治也好治,於是林夕號稱“大國手”。晚期癌症麽,得的人少,治好的比例小。何況搞科研不是外科臨床的沒什麽外財,所以大林沒那麽名利雙收。
但不能因爲林夕只治好了感冒就質問他爲什麽不去攻克愛滋啊。。。更何況他研發的板藍根沖劑確實很好用造福四方。。。
至於林夕當紅和香港樂壇式微的關係,更是根本不用討論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麽複雜了。簡單來説,林夕當紅的原因首先是市場需求。所以,即使不是一個林夕,也可能是十個王夕黃夕張夕在寫苦情歌。沒辦法,廣大市民平時忙著賺錢玩樂,只有失戀了一個人窩在家裏時才會想起聼歌,而這個時候能聼入耳的也只有板藍根沖劑了。。。市場是這麽需求的,才會有林夕黨紅,然後眾歌手都唱的是他的歌。大林,你本末倒置了。
不過這也難免,本來在討論的就是香港文化單一問題。記者突然把話題扯到林夕,事態自然不可避免地望這面發展。當然大林當時也可以選擇表示“周星星這二十年來都在演喜劇,其實他可以拍張愛玲的小説,這是對他才能的浪費。儅整個電影院綫都在搶著播周星星的喜劇時,紅了一個周星星,死了很多不是周星星的人”。這樣整個世界都清靜了,因爲周星星的粉不會進林奕華小組。。。
大林啊,下次談周星星吧。。。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7 20:02:42
大林说的没错啊,林夕本来就不是一个可以改变可以引领潮流的人。大林不就是深恨这种迎合潮流单一发展的局面吗?作为icon的林夕被当做靶子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吧!食得咸盐忍得渴,成了icon,就难免要受到指摘,所以林夕也算不得太冤枉。但是,依照林夕的能力,他真的只能成为这种迎合潮流的icon吗?他真的只有研究板蓝根的水平吗?只是因为板蓝根这个药原料便宜制作简单,物美价廉,说白了就是最稳妥最保险,于是林夕就挂上了“本诊专挂感冒号,其他病症概不治疗!”酱紫的牌子,这哪里还有一点医生的良知在呢?好在他不是医生。只是身为一个有眼光很聪明懂得揣摩人心的词人,这种做法真是既没胆量,又没有理想。
更何况板蓝根也不是特效药啊,除了板蓝根之外还有银翘解毒片还有牛黄上清丸还有白加黑、康泰克。能治感冒的药那么多,板蓝根垄断市场,别的药就没了销路了呀!研究癌症的人再少,也不至于饿死,因为还有市场。但是银翘牛黄白加黑康泰克的出产方就被饿死了。大林所愤慨的不是因为自己的癌症治疗没市场,而是为这些银翘牛黄白加黑康泰克鸣不平吧!板蓝根固然是有效,但是感冒也有很多种类了,中医有风寒风热,西医有普通型流行型。林夕的板蓝根真的就那么具备普适价值吗?让患者有更多选择医生的自由,对症下药不可以吗?
-
刹那2012 (我的后宫请自行排好顺序marry me) 2009-05-27 20:22:07
唉。。。我真是不想辯論。。。實在是。。。
既然說林夕不是可以引領潮流的人,又要讓他擔負導致潮流走向往單一化發展的責任。到底是想怎麽樣啊?
大家都承認林夕的能力不只是治感冒,這很好。確實林夕也沒有只治感冒。我上面已經列舉過很多不是板藍根的歌了。況且林夕的專欄對社會現象的評論絕不在少數。
作爲一個醫生,不像余老師那樣爲了討好院長亂開處方葯治死病人,而是開給病人對症又價廉物美的板藍根,難道也是錯麽?
治感冒的醫生要把全套感冒葯都發明出來呀?不是剛嫌棄這個醫生壟斷市場麽?
醫生根據病人的病開出藥方。至於找哪個醫生看病,開了葯要不要買要不要吃,那是病人的選擇問題。
關鍵是,我都說了,這事跟林夕沒關係,這段報道是大林的!!!!!!大林好不容易有個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爲什麽不被重視啊!!!!!!!!!!!!!!!!!!!!!!!!!!!!!!!!!!!
香港其實很悶,很多東西都一樣!!!!!!!!!!!!!!!!!!!!!!!!!!!!!!!!!!!!!!!!!!!!(我都恨不得用大號黑體字了)
-
senz (= =) 2009-05-27 20:42:42
其实说到底,林夕也就是文化界的牛华了。
用一个勤字补了所有的欠缺.
他可不可以成为林奕华这类人一说,他想不想成为这样的人,是另一说.
他说人到中年还愤青是可悲的,难道不是借机把自己摆在制高点上讽刺了一把那些跟他不对盘的中年愤青们?他可没有那么BLX的任人欺凌.
而林奕华正好就是这样一个,理所当然认为全世界都欠他的愤怒中年.
要林夕学着林奕华大河奔流,那是不可能的.
林夕一直以来的创作,最激进的部分,大概在罗大佑时期.但是,那个时期的创作,更倾向于一种妥协,对罗和黄的妥协.后来他就没有这种作品了.而在后来纵贯线的访问中,林夕是说过,他是不要音乐和政治之类扯上关系的.这种思想,也就注定了林夕,只能局限一隅,在广义人文关怀上,远远比不上那帮文化愤青.
鸳鸯蝴蝶派的.
PS:林奕华在等待香港里写黄沾的那篇,颇有意思.林奕华对黄沾的看法,也许可算是对林夕成见的前身吧?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7 21:04:39
扶额,莫非我还要为林夕粉的言论负责?这种应摊派的责任叫人如何生受得起哟。
首先声明,我非大林的粉丝,只是对他关于香港文化的这种思辨比较认同,而已!事实上,我对大林的欣赏,只停留在态度上,而非确切到每一种言论。“代言人”三字更是万万不敢当,说不准哪天他的言论也会雷的我不能言语,愤而掐之呢! 只不过,大林所说的这种文化趋势或者说颓势,并不只停留在香港这个地方,大概算是整个华人文化圈或者华人都市文化圈的一个普遍性现象,所以才多少有点心有戚戚焉。大林有点像黄秋生那部《老港正传》里的老港,应该算是文化方面的老港吧!同样是台湾文化圈的名人,我并不喜欢李敖,却比较喜欢林清玄。这世间本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嘛!话人人都讲得,并不一定是越激烈就越好,愤中也好,文中也好,勇毅和圆滑,端看你自己中意哪样!只是,现世中的大家,也许更偏爱被媒体粉饰后那种金光闪闪瑞气千条的佛爷造型吧!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7 21:22:39
说到舞台剧,我,我还是去看香港话剧团那一帮吧!擦汗。苏玉华和谢君豪才是我的本命啊口胡——
LS某淫,你也看扁了林夕了。其实他有一种才能,说先天的才华也好,还是后天培养出来的能力也罢,但是至少他有,就是眼光比较通透,正因为他能看通透,所以才会摸别人的脉摸的那么准,甚至能摸得出现在最好卖的是什么。但是,也正因为他有这种能力,所以他可以把自己凹成千变万化的各种造型,可以摸透罗大佑黄耀明的脾气性情,也能摸透王菲的潜在能量。我觉得他不是铁,可以当软陶泥,他迎合的爱好什么样他就能捏成什么样,说白了,就是把艺术当技术,把有感而发当做通量贩售。这种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怎么着也能评个国家一级劳模之类的吧!
-
路过蜻蜓 楼主 2009-05-27 21:47:26
看到大楼堆成了这个样子,我不得不出来说几句。。。
我发这篇采访的目的就是想在第一时间和同样喜欢大林戏剧和文字的童鞋分享、交流 全文里面有提到大林的实际年龄 完全出于个人的小心理作祟。。。(大林最怕别人提这个了嘛~) 所以就没有贴上完整版 大林和林夕都是香港文化圈里的闪光点 大家应该会更加关注 所以就做了这段的节选
无论支持大林还是林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方式 同时也应该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方式 大林也是一个普通人 没必要字字句句都要迎合所有人的胃口吧 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当然可以 这里本来就是用来交流的 但是个别童鞋临时加入只是为了发表一些@#%$& 就未免也太不厚道了吧 现在这里快变成两方粉丝的战场了 如果继续这样激烈下去还有什么意义呢?
注意! 这是林奕华的小组 是给真心关注他的童鞋提供交流空间的 请大家先清楚下自己的目的再发言吧
~~~~~~~~~~~~~~~~~~~~~~~~~~~~~~~~lz很无奈地飘过
-
斯维尔 (弦歌不辍) 2009-05-27 22:05:38
2009-05-27 20:40:33 刹那2009 (天天跟我二,每天五分钟) 。。。我無語了我。。。月下童鞋,不要躲,我說的就是你,你不要在混淆視聽了。我說的把大林的報道錯誤的別有用心的非要完全引到林夕身上的人就是你。本來大林的言論雖然有失偏頗,但不失身份。是你的言論導致這麽多林夕粉絲跳出來辯論的。你不是大林的代言人。而且作爲這麽不喜歡林夕的人更沒有立場在大燐的場子火上澆油架橋撥火。 我謹代表我自己發言,我相信大林言論背後的意思不是月下童鞋代言的那樣的。 謝謝。 ==================== 滚滚,你说的这一段话完全就是exactly我所写的一切!!!
我在上海要和你隔空握手。
昨天晚上我就在友邻说里面说了,同样的话说出来,说话人的出发点未见的是一样的。
用大林的话做武器替自己去刺伤老爷,不太厚道吧。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7 22:42:27
粉丝心态是不折不扣的大杀器啊!此乃千古不变的道理。 把荷尔蒙失调的那段调整一下,如果只是反对林夕被拱上神坛就算是黑的话,那么这个罪名倒是让人甘之如饴。嘿嘿
林奕华这几段的姿态不算好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只有这两段摆在这里的缘故,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是个唧唧歪歪的小男人在唧唧歪歪另一个小男人的八卦新闻而已!但是看过了全篇,这只不过是他通过了对香港文化的思考,所激愤出来的言论而已。说是激愤,显然就不那么优雅淡定了,要求大河奔流变成细水长流,那简直就是要求林奕华打回原形重新投胎嘛!他讲的在理,并不是因为他挤兑了林夕,而是在这些里面讲到香港乃至如今华人流行文化传播的一个通病。大家无利不起早,大排娱乐圈势力榜,把林夕从一个简单的填词佬捧上心灵鸡汤贩卖者的神坛,要求他拯救自己在都市生活中迷茫的被严重伤害的玻璃心!林奕华的这番激愤,就好似一个不要命的反贼,舍得一身剐要把那个神坛上的可怜人拉下来!于是,林夕就成了那个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了,于是粉丝们纷纷激愤了。可是谁来治疗林夕啊?估计只能去心理医生那里开固醇类药物来治疗自己的焦虑了。
-
阿落 2009-05-28 00:31:01
大林不该骂林夕,应该骂的是看上林夕词的歌手、公司、制作人,还有整个大环境呀。
娘了个球,你们咋就那么不会冒险一下呢?难道不知道风险越大收益越大吗?
但事实是,商人要的是粉丝的买单!要的是偶像效益,偶像效应自然是不理智的。当然,20几年前的林夕没想到自己会成为一个时代的偶像的,就跟王菲面对粉丝们也很无奈一样,曾几何时林夕也是小众吧,只不过时代赋予了他一个带领着一代人将情感慢慢内化、逐渐远离那种狮子山下的大情怀的任务。感情内化,很大一个原因也是独生子女一代催生的。这么分析,林夕曾经的经历其实暗合了很多独生子女的情感经历,不堪美满的家庭,不美好的童年回忆,敏感,易受伤等等。
所以,一个一个时代都是有符合时代特色的icon的,之前中国摇滚只有一个崔健,他就是icon,但那时没人站出来骂,崔健,你的出生搞得好多中国摇滚人都死掉了噎!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我们得到的讯息太少,大家认定了一个icon就会崇拜下去,现在有人出来推翻,可以说,是时代进步。
与此同时,icon自身又是个什么状态呢?在这个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在将林夕推上一个高台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宣泄和满足,可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只是冲着这个名字去呢,又有多少人是拿着他装b呢,又有几人懂他想做个普通人呢?跟人提到林夕,不了解他的人一般反应是,啊,爷好像个传说啊。可你知不知,其实这个传说有点小矫情,有点小心眼,有点小敏感,有点小懦弱,然后其实孤独,需要朋友。几人又能透过这层光环看到呢?(我是指大众范畴)
大林是恨铁不成钢吧,呵呵,林夕既然在大众认知上代表了这个时代,或者前20年流行音乐中歌词的高度,便需要代表这个时代来接受批判,当然,这是必须要承受的,但承受这个批判的,其实只是流行音乐中“林夕”这个空壳而已。
那么林夕他的真人呢,倒是可以远远观望,呈无辜状地问:大林又说我啥啦?
-
senz (= =) 2009-05-28 00:52:58
林夕对香港人的精神状况的影响是很大的,我不是说正面的,还有张小娴。我现在说的这些文化基因,就是说从这十个文化基因就可以归纳到为什么很多香港人都一样,讲一样的话,有一样的价值观。
但这类东西对很多人真是很受用的,所以我做的很多东西就是常常在反抗这些文化基因。我是很反抗林夕的,反抗张小娴,反抗无线电视剧,反抗商业电台的影响。
林夕那么受人欢迎的原因也许是因为他自己的生活大概也不怎么快乐,所以他非常懂那些不快乐的东西。我不认识他,但是从他的歌词里我觉得他有很多很多的单恋。就是我上面讲的,香港人为什么需要卡拉OK,就是因为香港人自己觉得不好,自我价值很低,所以那些歌统统都是很自恋的,对我来讲都是一种精神上的自虐。然后他们唱完第一首又要第二首、第三首。我觉得这方面林夕变成一个典范,然后很多人就无法从这个典范中走出去。 ======================================================
香港是这样一个社会,香港是那么一个重视成功的地方。你有一首歌一定要交给有分量的人,所以从这个角度他就变成一种垄断,不够多元,每天都是这些。这是一种精神状况的垄断。
======================================================
另,林奕华对黄霑的评价可作为参考资料附上。
-
senz (= =) 2009-05-28 01:05:58
也许。。。。
明天睡醒了来看看有木有人继续这个话题下去。嫉妒论爱情论就免了哈。
不过我不觉得,林奕华有把林夕当一块有可能成铁的钢来看。他对于黄霑是恨铁不成钢,但是对林夕,对于大众是一个icon,对于林奕华所追求的,反而是一种文化压迫。
虽然是林夕背后的市场造成他的上位,但是林夕上位造成的既成事实是,他在和林奕华争夺文化受众。
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负担林奕华一张门票一套书,一套书买回来,肯看完的也不多。可是,每个人都可以免费接受林夕的思想,而且愿意接受他的思想,覆盖程度之广,说洗脑也不为过了。因为载体是如此美好,裹了一层糖衣的药片总是比较好吃的。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8 01:12:53
与此同时,icon自身又是个什么状态呢?在这个时代下成长起来的人们,在将林夕推上一个高台的过程中得到自我宣泄和满足,可这其中,又有多少人只是冲着这个名字去呢,又有多少人是拿着他装b呢,又有几人懂他想做个普通人呢?跟人提到林夕,不了解他的人一般反应是,啊,爷好像个传说啊。可你知不知,其实这个传说有点小矫情,有点小心眼,有点小敏感,有点小懦弱,然后其实孤独,需要朋友。几人又能透过这层光环看到呢?(我是指大众范畴)
这段尤其通透啊。 记得有一次看到有人说,如果林夕治好了那个病根,就没有那么多凄艳美好的词奉献给大家了。不禁觉得齿冷了,这是不是太残忍了一点?就为了让他继续像奶牛一样生产所谓的凄艳美好,就要求他继续自虐下去保持那种心理亚健康甚至不健康的状态?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爱”啊!
偶像难为啊,身处偶像时代的人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可以找到心灵寄托而不必去自己痛苦思考。可是偶像们却要被迫挤压自己的灵魂性情,叹气!大林前两天那套照片很有意思,宣传袋上面印的那个“star fuck“问题,和艳照门有关的讨论。其实,我想造另一个词儿,“idolhurt”,idol们在成为idol的时候,就注定了要受到伤害吗?那么他们有心理问题,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8 01:28:23
虽然是林夕背后的市场造成他的上位,但是林夕上位造成的既成事实是,他在和林奕华争夺文化受众。
你这么说,我就想到大林找流行偶像排剧的微妙心理了。大约这也属于争夺受众的暗战吧。笑。走商业巡演路线的林奕华在这个过程中向接受这些偶像的受众贩售他的叛逆思想,同时把思考性的文化命题抛给大众。缺少了疑问反讽和愤怒的文化产品市场,是如此的贫瘠,多几个林奕华又何妨? 而习惯表达脆弱敏感玻璃心的林夕,把心灵问题的答案向你娓娓道来。可惜林奕华不写歌词,而写歌的几个又不会真的和林夕如此叫板,于是就成了这种错位的竞争模式,看似荒诞,其实很有些无奈。
-
邮差@TMCA (時代令天空塌下來 會更珍惜陽光) 2009-05-28 01:31:59
是林夕,而非林振强林子祥最后成了一代人的ICON
确实,是属于80-90后的集体认知迷失.都市化 后现代 与 后独生一代 交织在一起,表面上独立,实质上并非在路上,而是在符号上的人,其孤独与疏离感,兴许远超于他们的任一代前辈.
他们的选择史无前例的广,细分的可能性史无前例的多,但对于个人情感世界的关注也史无前例地纠结,他们拒绝崇高,但也拒绝卑微,只能集中在一切的琐碎上,对物化的另一个我,及纠结于上面的那些技术细节进行完美主义式的修补.却不会有人愿意,并且有能力进行一个整个框架上的颠覆.
林夕颠覆和解构一切的崇高与CJ,无论是政治,还是爱情.可以把他视作代替这一代人做出的,因为他的词作确实已经影响并成为一代人的信条.但缔造价值观的人本身的价值观始终都是非建构性的,无力的,单薄的,在拆掉大厦之后,再也建造不了一座新的房子.
而对于那些伴随他的词一路成长起来的人,他们必须再进一步成长的时候,就必须另觅重建的基石.这基石可以属于其他的流行文化ICON,但就不可能由反思主义者林夕所提供.尽管他已经是一个传说,但他之所短正在于其信仰短板,与及提供给功利者的止痛药.
一个畸形的社会,一个信仰缺失,价值观空窗,真正的父亲缺席,代之反而是无限强化的父权-皇权蟹行的社会,其后果必然导致两种极端,一是极端愤怒的轼父(君)情节反抗的异端,二则是消极自由式的犬儒 逃避 自我放逐,或以林夕式的方法以作短期饮鸠止痛.客观地说,这并不是林夕们的责任,而是社会思潮与流行工业双向作用下的存在即合理.
只是,这毕竟不是一种活在阳光下的健康肤色,虽然也很雪影美白无须加护面膜.大概是因为样子,EDWARD LAM才会这么一次又一次地以其中产精英立场身份来对林夕进行批判吧.出自进念的他,和PMPS那班人本质上是与大众文化相对立的.即使林夕本人很精分的,并不属于大众范畴,但其作品,尤其是K歌作品,市场化的工业流水线作品却正好是大众文化中最大的品牌之一.那么,每每被拎来做耙子就同样是合理的存在,就跟周杰伦和方文山一样.林夕在这里,并不仅代表梁伟文本人,而和包法利夫人一样,是一个普世困境中所不可避免的无奈符号—— 一个注定如俄底修斯般,成为凡人命运注脚的,为可为而终不可为的悲剧皈依
何况,他还无法像黄沾 罗大佑 甚至 黄耀明 陈奕迅 那样 具有 主动 英雄 气质的 自我旗帜 塑造能力。他是很出色的团队成员,但不是TEAM LEADER。这让他与更多有着同样认同感的凡人共鸣,但也使他在承受着高期望值的同时承受着更重的无力感。终不过是人 难免被推着走 跟着生活流
-
月下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2009-05-28 02:06:41
林夕颠覆和解构一切的崇高与CJ,无论是政治,还是爱情.可以把他视作代替这一代人做出的,因为他的词作确实已经影响并成为一代人的信条.但缔造价值观的人本身的价值观始终都是非建构性的,无力的,单薄的,在拆掉大厦之后,再也建造不了一座新的房子. 而对于那些伴随他的词一路成长起来的人,他们必须再进一步成长的时候,就必须另觅重建的基石.这基石可以属于其他的流行文化ICON,但就不可能由反思主义者林夕所提供.尽管他已经是一个传说,但他之所短正在于其信仰短板,与及提供给功利者的止痛药.
“贬低理想主义,反对仰望崇高,关注自身得失,忘却责任信仰!”看过他对于社会人生的心灵鸡汤之后,看得出这是林夕给这一代的终极答案。也是他和林奕华们的终极岔路点。 作为另一个方向上的林奕华们,却并没有给我们这些命题的答案,理想是什么,崇高是什么,责任是什么,信仰又是什么?当这些问题面临商业社会的冲击,开始产生不确定答案的时候,99%的人都会退却了。思考无疑是痛苦的事,而林夕这时候又会及时出现,告诉你,不要思考了,想想自己吧!“仰望到太高只会贬低自己”这是林夕在书本里给我们的答案。当这样的词句被人们传唱出来的时候,就成了四个思想渗透中最可怕的字眼“潜移默化”!
-
陈沛渝 (诚心祝福你,捱得到新天地) 2009-05-28 06:46:11
林奕华:歌颂了黄霑一生,也不知道香港该更自由
假如香港从来没有黄霑,当然,顾嘉辉将少了一个最佳拍挡,香港人对华语流行文化的贡献,也将少了至为辉煌一页。时至今日,“辉黄金曲”如《上海滩》,《楚留香》等不止在香港仍随处随时听得到,就是在内地或海外,它们可能更受当地华人欢迎──既可借它们来想像香港的黄金岁月,也因为物离乡贵,这些歌曲无疑最好用来抒发乡愁。所以,“辉黄作品”是划时代的:在那个香港人仍可以7点前回到家,以电视剧来下饭和享受家庭温馨的年代,《狂潮》、《亲情》、《抉择》、《大亨》、《强人》、《奋斗》、《家变》不只是电视剧主题曲,更是香港人人生观的集体认同。
悼念黄霑的文章,无不对他的文笔击节赞赏,尤其在填词方面。但甚少人会在那些被认为饱含“哲理性”的歌词中指出两件事情:(一)在聪敏和有心思的文句编排下,这些歌曲几乎有着相同模式;(二)所谓“模式”,便是“人生之中,任何事情都是一个铜钱的两面”。是以《家变》有最经典的“知否世事常变,变幻原是永恒”,及“月缺后月重圆,始终都会相对衬”;《强人》有“是与非,如何分对错……弱者,强人都牺牲多”;《轮流传》有“当一切循环,当一切轮流,此中有没有改变”;《狂潮》有“是苦也是甜美,人生的喜恶怎么分”。究其原因,这些歌曲都是电视剧的附属品,电视剧的内容换汤不换药,歌曲自然不能自成一格。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歌词中的“哲理”,虽然大部份是陈腔滥调,但香港大众至今并不认为这些歌词是顺应潮流的产物,相反觉得它们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学、哲学。
难怪黄霑的离去,会被传媒和文化人视为“香港失去了一个精神领袖”,犹如当年鲁迅逝世,举国同殇。
上面的比喻诚然是不恰当的,因为香港人在黄霑去世后给他许多的追封,一如罗文和梅艳芳,但我想香港人不会为黄霑痛心哭泣。纵然在我眼中,黄霑也曾经历某些人生(sufferings)——撇开个人性格造成的挫折不谈,他是音乐人,这个社会环境对他的才华发展所设下的限制,本来是有目共睹的──尽管不是人人愿意看见。
其中之一,可以见诸他那终于不能达成的心愿:做出一部原创的音乐剧。黄霑生前,其实有着许多机会实践这心愿,然而最表面的理由令他的才华未能施展:市场未成熟,观众未有足够兴趣,投资者不敢贸然犯险。但在有线电视最近播出的电影《大家乐》里,我们可以看见他怎样集作曲,写词以及编导演于一身。片中插曲一首接一首推进着5个青年组Band成功的剧情,横看竖看,都是一出“音乐剧电影”。而且电影已经事隔三十余年,那些插曲原来已深植在我们的记忆里:插曲之一的《地球圆又圆》虽然一直未再听过,但当音乐响起,它的旋律唱词马上从我的口中溜出。
不是最成熟的作品,但它有它的完整性。这使我不禁想到,既然青年时期的黄霑已具备了写作音乐剧的才情和条件,为什么在《大家乐》之后便没有继续尝试?《大家乐》又使我想起美国百老汇音乐剧的某些名字,自然而然有遗憾之感:黄霑为什么没有成为中国人版本的Steven Sondheim,那位美国音乐剧坛尖子?《大家乐》后,黄霑把他该用在这方面的才华,时间都抛到那里去了?
历史告诉我们,黄霑写电视剧和电影主题曲去了,一首成功之后,接着写出第二、三、四首。每首都能引起共鸣,因为文字浅白,意涵大众化(如果不叫“表面化”)。黄霑又主持风花雪月的电视节目去了,我们看见他在屏幕上表演豪迈的“男子风范”:喝很多的酒,不畏惧在人前讲粗口,展示他对美女的欲望。然后黄霑忽然沉寂了,我们只能凭蜚短流长得知踏入中年的他投资失利,拍了些不怎样的电影。后来再度看见他在屏幕亮相,也跟音乐无关,而是担任“信息节目”的主持。
为什么黄霑不可以集中在音乐的领域发展,如创作他喜欢的音乐剧,而要营役于岗位不同性质各异的幕前工作?我有以下的假设:若不是他不够相信自己,便是他不想相信自己。若你问我,任何一个人若是基于某种理由而不能发挥他的全部潜能,不论是否自觉,他都是在suffer(受到煎熬)。所谓的“某种理由”,部分可能是性格使然,但在香港生活过的人不会不知道,“自由”并不是人人都能够,或愿意追求的。愈是名成利就,愈容易让人忽略追求自由的重要性。
对自由的追求,是具有智慧的人才能承担的挑战。光是聪明,反过来只会懂得说服自己自由不比金钱和权力重要。香港文化的悲哀之处,是识时务的聪明人有很多,智者却少之又少。因为这是一个以挣钱/消费来定义人生意义的社会。看见黄霑在生命最后几年追求学问的热切,我相信他必定是想超越自己,只不过时间所限,我们已分享不到他的成果。
黄霑死了,因为他自由了。但香港还有太多太多有创意有才华的人被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囚禁着。近来积极歌颂黄霑一生的香港人们似乎仍未觉识到这一点,这才是我觉得最值得伤感和叹息的。
(本文来源:城市画报 )
-
momo 2009-05-28 09:12:04
月小萧同学说话越来越无厘头了,只有喜欢林夕维护林夕的人叫粉丝吗?而维护林奕华的叫什么呢? 难道叫知音? 勇毅啦,理想主义了,这楼如果有粉丝的话,属你粉的最肉麻吧。
“贬低理想主义,反对仰望崇高,关注自身得失,忘却责任信仰!” 你又是从林夕的那一篇文看出这种端倪?要说CYN,林夕怎么CYN的过天天写买衫的而被林奕华赞为几乎是诗人的黄伟文呢。要说反对仰望崇高,关注自身得失。这句话你用来指责林夕如果不错的话, 那用来指责林奕华的偶像张爱玲是不是更是贴切呢?“忘却信仰责任”。拜托,我不知道林奕华是否有信仰,我只知道林夕是如假包换的虔诚佛教徒。 前面又说林夕没有针砭时弊,林夕在专栏里叹息中国没有选举制的时候,林奕华正在南都上写着给亲爱的郑秀文以及刘若英等的情书吧。 什么叫时弊?如果林夕就是时弊本身的话,我就要赞林奕华热爱针砭时弊一番热情了。 林奕华真的不知道林夕的歌词除了“为什么没有人爱我”还有别的题材吗?别的不知道,起码知道有“皇后大道东”吧。无非也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批评林夕的人,所批评的其实并非林夕,他不过想当然的往林夕身上按几个”词,比如“没有理想了,关注自身了“,然后兴致勃勃的去批判这几个名词,而这些词是不是属于林夕,而且这些词所以代表的行为是否有其意义,全都不想深究。说的对,走红的人有义务做靶子,画个恶鬼贴在靶子上乱射一番也确实过瘾。只不过射穿了靶子,恶鬼还在那。除了过瘾之外,这射来射去也没有别的意义。
林奕华如果自诩或他诩为反贼的话,做的也不过是文化土改的事,杀大户,斗地主,勇毅也许也还勇毅,搞不好也会有建设性,只不过别忘了,那大户和地主其间担当了多少欲加之罪。无辜确实也是无辜啊。
-
二白 (你爱弹琴我爱唱) 2009-05-28 15:56:36
2009-05-27 22:42:27 月下箫 (再叫我愤青跟你疯!) 林奕华这几段的姿态不算好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只有这两段摆在这里的缘故,怎么看都让人觉得是个唧唧歪歪的小男人在唧唧歪歪另一个小男人的八卦新闻而已!但是看过了全篇,这只不过是他通过了对香港文化的思考,所激愤出来的言论而已。说是激愤,显然就不那么优雅淡定了,要求大河奔流变成细水长流,那简直就是要求林奕华打回原形重新投胎嘛!他讲的在理,并不是因为他挤兑了林夕,而是在这些里面讲到香港乃至如今华人流行文化传播的一个通病。
要是一上来就说这话不就行了。 非要形容来形容去还形容的嘠伐好听,难免让有些童鞋不淡定啊。
ps.小卜童鞋,吾木有说侬哈= =。
-
ALittleRomance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静和群星。) 2009-05-29 10:53:22
真搞笑,难道林奕华就不能发表他的观点了?就算他就是不DJ林夕拼命找机会踩林夕,那又如何?林夕不爽可以还以颜色,他不回应么,粉丝也大可学学他的气度。有必要两帮粉丝掐来掐去搞的乌烟瘴气么,再说了,大家心知肚明,某些人谁的粉丝都不是,成心来掐架的
-
郭二 2009-05-29 21:33:01
我可否理解为林奕华因为不认同林夕所以没有得到大部分(林夕粉丝)的认同,但是这并不代表其(林奕华的言论)就不值得认同? -------------------- 绕来绕去都成绕口令了.... 林奕华这篇批评从头到尾都站不住脚: 1.林夕不是思想家 思想家是什么?思想家是天天思考社会如何进步吗?思想家是思想怎样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叫思想家吗? 那释迦摩尼算不算思想家呢?佛祖老人家在菩提树下坐了5年,思想可不是这些东东吧.糊弄整了一个思想家的帽子就开始乱挤兑人,还当现在是文革写大字报吗? 2.主题:别人为什么不爱我 拜托林奕华先生读一读古往今来的名著诗词:80%的主题都是这个吧.此言一出就两个破绽,一者将林夕简单化,一棍子把林夕打进怨妇堆了,难为人家林夕写了这么多教人看淡看开的词,苦口婆心当了这么久的社工,还落了个助人发怨的罪名,人家容易么,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行不行? 二者贬低"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文化主题,拜托,你要是能想开这件事,也不知道积多少德?多少社会犯罪率会下降啊,拿刀砍来砍去多少因为被甩,教人找到"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何等大事,创一堆新还没人家办实一件事来得实在. 3.林夕的歌带宿命感 恕我拙见:认命的人比抱怨兮兮的人可爱多了;更何况乐天知命才能知感恩,知感恩才能改造命运;一天到晚批评这个批评内个就是有力量吗?满腹牢骚就是力量??可知放下怨气需要多少力量?笑对人生需要多少力量?面对焦虑需要多少力量? 真想推荐林奕华去看看佛书,评论整篇颠倒妄想本末倒置,无的放矢;美女撕个扇子好歹还有点无厘头感,他还真当自己是王尔德啊?
说得真好,把我想说的和没想到的都说了! 林奕华这番评论本来就没太多逻辑,更像是存心挤兑
-
momo 2011-01-01 22:37:15
2011-01-01 22:35:35 请不要发现我 2.主题:别人为什么不爱我 拜托林奕华先生读一读古往今来的名著诗词:80%的主题都是这个吧.此言一出就两个破绽,一者将林夕简单化,一棍子把林夕打进怨妇堆了,难为人家林夕写了这么多教人看淡看开的词,苦口婆心当了这么久的社工,还落了个助人发怨的罪名,人家容易么,尊重一下别人的劳动成果行不行? 二者贬低"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文化主题,拜托,你要是能想开这件事,也不知道积多少德?多少社会犯罪率会下降啊,拿刀砍来砍去多少因为被甩,教人找到"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何等大事,创一堆新还没人家办实一件事来得实在.
路过的本来淡定君扫到怨妇这里忍不住想说,林奕华本来就说林夕是怨妇的啊。 【"别人为什么不爱我"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何等大事】这个问题上两个人想法太不一样了。外加加一个个人感受,林夕叫人看化得词明明其实很多纠结的很嘛。
继续淡定路过……
-
Dear Margaret 2011-01-13 10:28:28
迈克回忆,一位编辑曾经苦口婆心写明信片劝他,希望他改改“好像全世界都欠了你”的脾气,他带着迷惑的忠情诉苦:“我再想想,我没有错呀,世界的确欠了我。”
因为说得诚恳,简直教人不得不为他掬一把同情之泪。
——————————————很爱迈克回忆里的林奕华,那既同闲杂人等辩,也与自己辩的林奕华,所以他那踩人的毛病,放轻松看,无大碍。次次说到林夕恨得牙咬咬的字句,都只叫我狂笑而已。
-
cafecentral (我愿暂求造化力) 2014-05-17 07:58:53
林奕华太苛求林夕了吧……本来林夕的角色定位也不是引领潮流的人。顶多引领一下填词的小潮流,至于社会的大潮流,他还是顺应着吧。
-
可可爱爱 (不想过冬) 2014-06-20 09:00:00
本來只想MARK一下以便觀察後續發展的,可覺得這樣有點不厚道。。。我還是說說吧。。。 首先, 本來只想MARK一下以便觀察後續發展的,可覺得這樣有點不厚道。。。我還是說說吧。。。 首先,這座樓的本意應該只是關於大林這一次的言論。所以,應該從這次採訪的完整報導出發,去說大林說的到底對不對。至於他以前對林夕的看法,可以作爲參考,但不能因爲那些就忘記大林做這次採訪的本意——香港其實很悶,很多東西都一樣。 這話你能說不對嗎?本來就是彈丸之地,社會大走向又是金融挂帥。雖然在97之前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現了曇花一現的百家爭鳴盛況,現在仍然有一批那時嶄露頭角的文藝中年堅守陣地(大林就是其中之一)。但社會的大趨勢仍然是比較急功近利及缺少文藝底蘊的。不過因爲香港言論較我們自由,所以還有點新鮮空氣罷了。但廣大無知群衆在忙碌的工作之後,喜聞樂見的仍然是港劇,黑幫片,勁歌金曲,亦舒的小説。最賣錢的也是這些東西。不可避免的,很多不符合大衆口味的,比如哲學,新浪潮,意識流,先鋒音樂,很多很多都被餓死了。大林作爲進念及非常林奕華的人,對這個現象很着急很痛心,這是這篇報道的主旨。 但光說這個是不能滿足觀衆沸騰的八卦之魂的。所以記者不可避免地提到了林夕。而大林,也一如既往的開炮了。 這個時候,我不得不為大林捏一把冷汗了。他不是不知道林夕粉絲會對他的言論有什麽反應的。但也許正因爲這樣,他更要說。以他的脾氣,“頂硬上”是必然趨勢。但也許正是這樣,他這次的言論卻失去了客觀和公正。 林夕寫詞產量高地位高,沒錯。他出名的歌以苦情歌爲主,沒錯。他在文字和技巧上引領了潮流,也沒錯。 但大林由正確的論據,道出了錯誤的論點: 1. 林夕二十年只寫了一個主題“爲什麽沒有人愛我”而且是只用不同方程式反復演出以滿足市場需要 2. 市場是因爲林夕寫這個主題紅了所以導致沒有百家爭鳴逼死了很多不是林夕的人這個問題林夕要負主要責任 且不說林夕明明寫了“皇后大道東”“愛得太遲”“shall we talk”“謝謝儂”“我的快樂時代”(我就不提“我的麥克風”了那個有點驚悚)。就算林夕確實只寫苦情歌了,他也是帶給聽衆宣洩的,絕對有利於感情健康的恢復。反正我就不止一次在“十年”的歌聲中默默流淚然後想到“啊這世界上倒黴的人不止我一個你看林夕也有和我差不多的經歷”然後就很惡毒的釋然了。。。 硬要我也做個比喻的話,林夕屬於專治感冒發燒的門診醫生,大林是鑽研晚期癌症的專科醫生。感冒發燒不致命,但確實很難受。得的人多,治也好治,於是林夕號稱“大國手”。晚期癌症麽,得的人少,治好的比例小。何況搞科研不是外科臨床的沒什麽外財,所以大林沒那麽名利雙收。 但不能因爲林夕只治好了感冒就質問他爲什麽不去攻克愛滋啊。。。更何況他研發的板藍根沖劑確實很好用造福四方。。。 至於林夕當紅和香港樂壇式微的關係,更是根本不用討論像“雞生蛋還是蛋生雞”這麽複雜了。簡單來説,林夕當紅的原因首先是市場需求。所以,即使不是一個林夕,也可能是十個王夕黃夕張夕在寫苦情歌。沒辦法,廣大市民平時忙著賺錢玩樂,只有失戀了一個人窩在家裏時才會想起聼歌,而這個時候能聼入耳的也只有板藍根沖劑了。。。市場是這麽需求的,才會有林夕黨紅,然後眾歌手都唱的是他的歌。大林,你本末倒置了。 不過這也難免,本來在討論的就是香港文化單一問題。記者突然把話題扯到林夕,事態自然不可避免地望這面發展。當然大林當時也可以選擇表示“周星星這二十年來都在演喜劇,其實他可以拍張愛玲的小説,這是對他才能的浪費。儅整個電影院綫都在搶著播周星星的喜劇時,紅了一個周星星,死了很多不是周星星的人”。這樣整個世界都清靜了,因爲周星星的粉不會進林奕華小組。。。 大林啊,下次談周星星吧。。。 ... 刹那2012啊 我觉得我也是周星星的粉啊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建群交流facepalm.jpg (Rhinos0423)
- 梁祝和他的继承者们未来还有演出吗 (73)
- 觉得Leslie是个做事目的性很强的人 (绾绾)
- 请问现在哪里还能看到林导的红楼和贾宝玉 (佩枪茱丽叶)
- 深夜書店之一千零一頁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