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时间流变中的多部和弦 ——简论路也90年代的诗歌创作
来自:阿怎(你迎面走来 我因在想你 没有抬头)
时间流变中的多部和弦 ——简论路也90年代的诗歌创作 张立群 记得几年前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直言不讳地说过:“当代女性诗人写的东西我是从来不看的。”这句话曾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了我。但现在想来,不看并不等于女性诗歌和女性诗人的“缺席与不在”,同时,不看也就永远也无法知道90年代女性诗歌的发展现状。因而,当出于研究的需要,不得不面对女性诗歌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种阅读的必要:与80年代相比,90年代的女性诗歌出现的“新质”在更多的情况下是被我们忽视了。当然,要想完全地说出这一时期诗歌写作的变化,是不能脱离女性诗人和诗歌作品本身这一支柱的。而这里所要谈论的青年女性诗人路也的作品则正是我们阅读90年代女性诗歌之后发现的代表之一。 当然,谈及任何一个时代的诗人总是无法脱离这个时代的本身。因而,在具体进入路也的诗歌世界之前,我觉得先简单介绍一下90年代女性诗歌的基本概况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件事。一般说来,即使在许多细心的评论家不断努力挖掘90年代女性诗歌所具有的崭新动向时,还是有那么多行动迟缓、喜爱怀旧的人将女性诗歌就当成了80年代特别是85年前后翟永明、唐亚平、伊蕾等女性诗人式的写作,这种意识上的幻觉在许多人的头脑里一直是占有巨大的市场的。然而,即使不论上述几位女性诗人在90年代已经出现了重大的转变,单就崛起于90年代的女性诗人而言,这样的错觉似乎也早就应该成为逝去的历史。90年代的女性诗歌乃至整个90年代诗歌的本身都是在一个文学不断趋于文化的特殊情境下展开的,诗歌表面上的风光不在和生存才是人生第一大要务的现实条件都使得诗人必须要在写作的时候频频地面对生活。而女性诗人在竞争大潮、商业化大潮面前历来都比男性诗人从容的心态也使她们的创作可以坦然的向世界敞开。接近生活、面向现实、接受“个人化写作”和“语言论转向”之后在语言技巧上的转变等都使这一时期的女性诗歌拥有了明显区别于80年代的创作特征。而在崛起于90年代并在多种创作层面上都有所涉及的路也身上,我们似乎更能清楚地看到这一整体性的特征。 首先,在路也的诗中,我们可以明确感受到传统文化和一个正值青春的女性诗人所特有的写作特点。在《萧红》、《梁祝》等这些传统题材当中,路也总是通过对这些女性英雄和伟大故事的悲悯与礼赞中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叩问。“一部枯燥的现代文学史/因你而清香荡漾/一条偏僻遥远的河水/因你而长流不息”(《萧红》),“全中国的爱情都在这里/全人类的爱情都在这里/激情足以掀动千年的法典/忧伤使所有的美丽黯然”。(《梁祝》)在这样的作品中,路也总是将女性的体验,自己的生活经历与自己的文学经历融合在一起,而对传统题材的关注则正是90年代女性诗歌区别于80年代同类写作的重要特征之一。 对爱情的向往是每一个青春诗人都无法避开的写作题材,路也也是这样。当然,在研讨这方面的时候,我们必须注意路也二十几岁的年龄以及她所处的时代氛围。正如杨匡满先生在路也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的序言中写道:“路也属于流行歌曲这一代人,却因她的诗超越了这一代。从她的诗里,你见不到某些流行歌曲某些港台诗歌里的那种故作媚态故意夸张的矫情、小家子气和诘屈声乐文理不通的语句。”的确,路也在《快乐无比的庆典》中的“你要进攻我最薄弱的环节/让我获得世界失去锁链/宇宙里只有一个太阳/我们像切苹果那样把它平分/风儿敲击着窗扉/流言像花冠一样鲜艳”和在《瞬间或永远》中的“多少年后这个夜晚依然会情深似海/窗外的风雨依然交加/时光无法消除我颊上的嫣红/和你留在我体内的烟香”的诗行是那样的真率;而为了向往真正的爱情,即使“我不知道你是谁”却依然向往与你不期而遇(《我不知道你是谁》),尽管我们如此贫穷,但人穷而志未短,因为我心里的爱情是如此之真挚(《婚礼》);同时,诗人为了得到爱情也从不避讳自己的感受与直面的诘问:“你爱着我吗/我已成了最丑最偏执的女人/我将在没有镜子的房间里老死/请珍惜我用红丝束起的长发/在我们相爱的每一秒里长起来的长发”(《长发》)。这里,曾经的长发自然是年轻的象征。但对于许多人来说都知道,一个女人如果剪掉自己心爱的头发,那么往往就表达她要改变命运或者她的生活要重新开始了。 其次,在路也的诗中,还表达了一个女性的特有情怀与气质。虽然,这一点在某些层面上与上述的内容有一定的接近,但其更重要的是,这是从诗人身上传达出的一种另样的、成熟之后的一种情感特征,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点正是女人最终称其为女人的根本原因。在《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中,路也曾经这样写道:“如果我有一个女儿/一个奶糖般的女儿/我要用梦和花的衣裳/把她打扮成格林童话/叫她小红帽或者豌豆公主”,这是成为母亲以及母性伟大的根性,对于这种情感以及类似《寻找一个孩子》等之类的题目我们是无须多说的。当然,一个成熟女性的表征是多方面的,在《妇产科门诊》中,路也就曾这样表达女性的伟大以及疼痛中的荣光的“这种疼痛纯粹得像盐/铁定之约被轻轻穿透/女人的灵性在这疼痛里磨砺得/光芒四射”。而在《迎接》、《陪妈妈去医院》、《陪床》,温情款款的“冬冬系列”中如《女孩冬冬一个人的生活》、《今生今世》《小站》等作品中,所谓路也的成熟情境也已经是“昭然若揭”的。 总之,在以上两类较为接近的写作中,路也总是要么用“为什么你的声音像胆小的兔子/为什么你不能热烈呼唤我的名字/你手里的话筒是炸弹吗/你身旁安了一千只窃听器吗”(《长途电话》)进行直白而大胆的抒情,要么像在《五月的重量》和《日记》进行缠绵悱恻的叙述。这是一种最简单有最能体现女性诗人特点的写作风格。尽管我们都知道,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些肯定都要成为一段永远也无法忘怀的历史。 果然,随着写作的日益深入,路也的诗中出现了新的创作动向,而这种动向的首要之处就在于她在诗中逐渐开始的深刻的思考。《舜耕路》是诗集《风生来就没有家》的最后一篇,同时,也无疑可以视为是诗人的一个小小的自传。这里诗人将自己青春期都向我们展示了出来,而篇末的那些句子“最后一个舜耕人头插野菊,两手空空/只留下一些强说愁的诗篇/也许今生我从未到过舜耕路/所有一切不过都是虚幻”正说明了诗人对生活的重新体悟与思考的已经开始。当然,伴随着这种意图上的转向,其创作上也势必要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一种转变——即区别以往的深邃而不乏象征语句的出现。“豆荚,你疼么/那双剥你的手多么像一句话/一句熟稔的却从未说出来的话/落日如一颗燃得憔悴的心/西窗正被缕缕忧伤镀亮/你疼么,豆荚”(《豆荚》),“现在我多么爱你,怜惜你/你是我的另一只心脏/我甚至用你来思想,并且写诗……他们为你立了一千种牌坊/不顾你怎样地疼痛,怎样地柔软/隐忍的快乐,愤怒的忧伤”(《子宫》)等作品都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而在《走向》、《在皮肤下滚动的冬天》、《伉俪》、《枯败的诞生》、《二十七年以后》等作品中则更是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诗句,而且,在这些作品中,甚至有许多诗句是近乎偏执的,从而真正做到了大胆而锋芒尖锐的。 同时,除了深刻思考之外,路也在90年代的后期还有一种写作上的动向值得我们去注意,而这也正是充分反映90年代女性诗歌整体转变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让诗与时代结合的写作色彩。一般来说,适应90年代诗歌充分接近生活的写作态势,女性诗歌从“铁屋子里”进入现实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一件事情了。路也在《大白菜》、《两个女子谈论法国香水》、《女生宿舍》、《眉毛》等作品中似乎表达的也正是这些,“大白菜”的目的是要在严冬的时刻表现“挺住便意味着一切”,而谈论法国香水不过是要在一些女人的日常琐事中说明“沾着粉笔灰高谈阔论的一群女人如何成为粗糙的女人的”,这些其实和“乱七八糟”的“女生宿舍”、美容院里的“眉毛”等都是一种世俗化的情境。当然,对于路也这样一位一直也没有脱离校园的诗人来说,她的诗即使在指向世俗的时候,仍然脱离不了一种文化气息,当然,路也或许正是要通过一种反讽的追求来说明90年代文化人的尴尬处境:其一,在路也的诗中,类似“云想衣裳花想容”、“倾国倾城”(《在时装店里》)、“绿肥红瘦”(《疼痛》)、“大家闺秀”(《大家闺秀》)是比比皆是的,这种用典方式不能不说与路也受过高等教育和大学教师的身份有关;其二,尽管路也在许多诗篇中频频用典,但她更大的目的是在由此来表现她对世间万物具态的一种表述。在《曲阜印象》、《写在去曲阜之前》、《青岛》等文化诗篇中,路也是这样进行荒诞叙述的:“去曲阜之前/我给孔府打长途电话/约定跟圣人会面的时间/听说孔子久不在家/去周游列国寻求赞助了……现在已经找不到发行克己复礼的出版市场/七十一贤弟子都去经商或者写通俗小说了/只有颜回还在曲阜师大中文系教书……”(《写在去曲阜之前》),这究竟是历史怀古,还是揭示现实呢?我想,只有充分的阅读之后才会解答这些吧! “我拿诗当日记来写,我的诗首先对我个人的生命有意义,然后才具有文本上的意义——我一直是这么希望的。我想在我成为老太婆的时候,可以常常翻开它们看看,想起我在何时何地都干了些什么。”这是路也在第十九届青春诗会专号上表述自己的“诗观”(《诗刊》2003年11月下半月刊)。的确,路也的诗在经历青春的单纯写作之后,现在已经越来越成熟了。世纪之交的路也不但在《镜子》、《尼姑庵》、《单数》等作品中表达了鲜明的身体写作色彩,还在诗歌语言上出现了语言增殖、句子越来越长、叙事化成分不断加重的倾向。但路也毕竟是在澄净与透明的语言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尽管其诗风有所变化,但当年的写作仍然是其作品中挥之不去的影踪,并随时都会不自觉的若隐若现。而这些或许正是她的诗歌不断呈现多样化风格的重要原因吧?我在思索再三之后,终于以“时间流变中的多部和弦”为题,所要表达的也正是这些。 2004年7月1日,发表于《中西诗歌》2004年7期, 后作为附加评论发于《当代小说》 2005年6期 © 诗生活网独立制作 版权所有 2005年1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在新一期的《意林·作文素材》上看到了路也的诗 (朱古力萬歲)
- 我的子虚之镇乌有之乡 (Kathy)
- 路也的诗 欣赏 (Kathy)
- 【转】时代与诗人:路也的诗歌道路 (阿怎)
- 【转】时间流变中的多部和弦 ——简论路也90年代的诗歌创作 (阿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