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中如何帮助来访者“呈现”自己(作者:王怀齐)
轻轻(轻轻聆听心中的声音……)
有人把精神分析归纳为就是化解来访者的防御机制的过程,化解防御机制就是让来访者卸下自我保护,等于把真实的部分呈现出来;罗杰斯形成的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则是一个在足够信任、安全的咨询关系中去发挥来访者自身的潜能,简单说也是让来访者在安全的关系中敢于把自己最真实地暴露出来,并使自己的潜能能发挥出来。不管精神分析还是来访者为中心,其核心机制隐藏着相同的思维,那就是把咨询的过程作为一个呈现的过程。 其实这是很容易理解的,人怕受伤害,所以会为自己带上盔甲,而长久下来盔甲会把人固定下来,使改变难以实现,甚至是不可能。而只有把盔甲打开,把真实的部分流露出来,才能把力量作为到需要作用的地方。所以,咨询的效果都是以来访者是否真实呈现来作为一个衡量标准的。 精神分析把防御当成是人意识层面不知晓的世界,认为咨询师把来访者不知晓的部分找到对应的连接,并让来访者意识到从而达到领悟就解决问题;而来访者为中心干脆不考虑来访者为什么需要自我保护,仅仅认为那是来访者延续过去不安全的人际关系导致的,并努力给予来访者一个安全的关系。并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综合两个流派的观点,我在这里加上个人的一些见解,从另一个角度来延伸咨询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不管是意识层面还是潜意识层面,生命对于那些会被伤害的时刻,都会采用自我保护,这本身是不能被挑战的(这说明为什么常规的劝说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原因,因为那个时候,来访者总被劝说要敢于面对实现,而无视来访者自我保护的需要)。从这一点出发,咨询师需要做的是让来访者知道那些伤害是发生在过去,现在已经没有了,也就不需要保护了(精神分析实质上就是让来访者看到防御产生的原因,并让来访者知道那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一旦来访者意识到也就逐渐能做到放下过时的防御,活在当下的世界中;来访者为中心则是努力让来访者在新的安全关系中慢慢意识到关系并不是全部充满伤害的,是有安全的关系存在的,从而放下为避免被伤害的自我保护机制);当然,两个流派为作到这一点,需要付出咨询师和来访者昂贵的时间为代价。 为因应目前来访者对咨询的无耐性,我在处理来访者的“呈现”上作了这样的调整:首先我在来访者问题中先找出问题存在的理由(精神分析注重的是找出来访者问题的原因,原因与理由的不同在于理由是来访者所需要的,而原因一般是指因果关系而已),从中往往能找到理由中包含来访者自我保护的需要。从而直接与来访者讨论如何面对这种需要(这时需要先突出来访者对自我保护需要的尊重,这往往是一个难点,因为来访者习惯于认为自我保护是不应该的,是不可取的,而我们却要让来访者意识到这是被支持的)。在我们没有找到放弃这种需 要之前我们需要接受这种需要,也就是说这时我们不能对这种自我保护采用压抑或者否定的态度,而是理解并接受其存在。直到来访者认为没有必要保护为止(往往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可以做到:目前没有伤害存在;伤害小到我不需要保护;承受这种伤害可以得到更好的收获)。而后面咨询的重点就是与来访者一起去寻找这个时候的到来......。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亚隆团体心灵成长互助小组组员招募(免费) (归尘)
- 招募两名低价心理咨询来访长期有效 (落字生香)
- 想建一个关于心理爱好者的群 (硬碰硬)
- 心理互助交流群 (小明de明)
- 公益心理咨询招募来访者(长期有效) (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