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楼史话》序

净慈

来自:净慈(且隨雲水伴明月 但求行處不生塵) 组长
2009-01-05 15:20:4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净慈

    净慈 (且隨雲水伴明月 但求行處不生塵) 组长 楼主 2009-01-05 15:21:18

    《嘉兴日报·人文地理》推出一整版的烟雨楼照片,纪念烟雨楼重修竣工。照片是黄老师才祥拍的,约我配文字。我首先脑子里跳出张宗子的名句“嘉兴人开口烟雨楼,天下笑之。”我迟疑了一下,答应了。为了写好这篇稿子,我把收集到的所有烟雨楼的资料,进行筛选比照。我犯难了。我后悔了自己的承诺,我承认自己不会做文章。

    我打电话给负责烟雨楼修建的章水强。章水强先生告诉我,说烟雨楼的修葺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行一楼室内的布置。这次将恢复1964年以前的烟雨楼陈列,恢复悬挂褚辅成题写的“分烟话雨”匾额。一楼室内四周墙壁以历代烟雨楼名诗名篇作点缀。

    提到“分烟话雨”,我记起《沈钧儒年谱》中有过记录,那是1946年的6月24日———褚辅成、沈钧儒至烟雨楼出席县商会聚餐,褚辅成挥毫题写了“分烟话雨”这块匾。我曾写信向沈钧儒的孙子沈人骅要过一张当年褚辅成、沈钧儒与商会众人的合影。照片上的褚辅成和沈钧儒坐着,后面几十个人站在清晖堂的台阶上。   

    这几天我在校对吴藕汀、吴小汀父子的《烟雨楼史话》。这本书今年年底前将作为“南湖文丛”的第一本推出。《烟雨楼史话》是吴藕汀先生1967年客居南浔时写成。之后,吴小汀作了补充。书前有一篇吴藕汀写的自序。这是我见到的对烟雨楼最有感情的文章。因为我知道1959年后的连续三年中,吴藕汀先生连续失去了妻子、儿子、母亲三位亲人。在贫病交加中,他想到烟雨楼。1961年他创制了新的词牌《烟雨楼慢》,填了这阙本意自度曲:水皱鱼鳞片。开镜奁、倒浸楼台波软。兰桡轻唤荡烟痕,谁识前时鸥鹭伴。凭高望、最是怕春深,叶底残红满眼。慵桃因李恨东皇,伤心泪、不由今泫。叹息浮云易散。指麦陇葵丘,荒亭败院。飘零身世感沧桑,千古江山天不管。记当日、贳酒醉壶中,闲了晶灯玉碗。如今只爱听渔歌,偏沙外、笳音吹转。    我认为应该让嘉兴的读者看一下这篇序文,把吴老先生对烟雨楼的情感传递给大家。躺在病榻上吴藕汀先生依旧在看书,他九十三岁,比刚刚修复的烟雨楼大六岁。这一次我替他买下了《一个完整的邓丽君》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画》送去。征得他的同意,让这篇文章先见报。下面是吴藕汀的《烟雨楼史话序》全文:    http://hi.baidu.com/once/blog/item/0b1bc65c30035e43fbf2c008.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45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