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骨灰级”温州炒房团成员的炒房史
来自:momo(喵呜)
一个“骨灰级”温州炒房团成员的炒房史 http://www.soufun.com 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8年12月17日15:06 来源:东地产 童丹霞 查看评论 [提要]记者调查发现,此次温州炒房团来上海的最主要目的仅仅是试探上海楼市的底。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曾被该团试探过的四个楼盘销售处并未传来已成交消息,而且温州炒房团内部出现严重分歧,有人看空疯狂抛盘,也有人看多暗中抄底。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温州炒房团来上海的最主要目的仅仅是试探上海楼市的底。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曾被该团试探过的四个楼盘销售处并未传来已成交消息,而且温州炒房团内部出现严重分歧,有人看空疯狂抛盘,也有人看多暗中抄底。 近日沪上有媒体称,一行有60多个资深温州炒房客组成的看房团现身上海,组织人员表示,该购房团仅仅是“2008年末温州抄底看房团活动”的开始,“我们预计还将带领70批温州看房团前来上海探楼”。 记者调查发现,此次温州炒房团来上海的最主要目的仅仅是试探上海楼市的底。如今半个月过去了,曾被该团试探过的四个楼盘销售处并未传来已成交消息,而且温州炒房团内部出现严重分歧,有人看空疯狂抛盘,也有人看多暗中抄底。 “楼市的底在哪里?什么时候出现?这谁知道呢。”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这样说。 所看四个楼盘无一成交 半个月将过,曾被该团试探过的四个楼盘销售处并未传来已成交消息。记者逐一联络四楼盘销售经理,除一楼盘尚未再次与该团成员联络外,另外三楼盘虽有跟踪,但交涉仍处于对楼盘投资前景的了解阶段,三楼盘经理均表示温州炒房团成员并未谈及。 一反2002年、2003年温州炒房团见楼就买、当场下单的“豪爽”,他们此次变得更为小心谨慎。谨慎的关键点集中在温州炒房团目前尚未谈及的价格上,“四楼盘投资潜力无可非议,但我们要抄底,就必须最大化地压缩价格,整体买房谈团购价。”此次温州炒房团名誉会长谈判关键人物雷朝军告诉记者,“以团购数量为谈判筹码,与急需资金的开发商谈价。” 然而,最大化压缩四楼盘价格并非易事。记者查询四楼盘背景了解到,一来,其中三楼盘开发商并非急需资金,即使其中一楼盘开发商近期曾将某栋物业抵押给债权方,但由于其上市公司的背景,融资渠道多样;二来,四楼盘中的两楼盘可售套数不到总套数的1/3,待估而售,意向清晰,而另两楼盘由于本身单价不高,且在前期已作过调整,后期再作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对此,四楼盘经理明确向记者亮牌,大幅度降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其中一楼盘销售经理更是以“公司股东买房也未曾降过价”来表示其不会降价出售的强硬态度。四楼盘的背景以及可能出现的态度,雷朝军早已料到,因此他坦白告诉记者:“并不敢奢望通过这次看房成交多套,能有一套就已经不错了。”他一再强调,“这次来上海只是一次破冰之旅,是试探,接下来或许还会组织几批过来,因为年底对于缺钱的开发商是一个很关键的时间点,他们需要资金来还工程款、银行贷款。而我们手头有钱,两者各取所需。” 记者调查发现,温州炒房团内部成员受到此次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影响非常大。国外订单减少,工厂停工;钢铁铝铜降价生意受损;四川地震,投资当地楼市被套,系列冲击使得大多数温州人难能独善其身。 从上海二手房市场了解到,虽在2007年已有部分温州炒房者“出逃”,但同样存在部分温州炒房者被套现象,仅在松江新城楼盘内,记者从一温州朋友处得知,其温州老乡在该楼内仍持有不下十套物业。看多买少,卖多买少依然是目前温州炒房团主流现状。虽然9月末统计数据显示,温州市各银行金融机构储蓄存款余额达 2036.4亿元,比年初增长332.69亿元,使得温州人的手中闲钱至少拥有1000亿元资金。 但据记者了解,在金融海啸之下,更多的温州人已将资金投向实业以及政府大力扶持的基础建设项目。一温州电缆厂老板告诉《东地产》记者:“基础建设工程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更为稳健,不仅我手头现金已转向与电缆相关的基础建设工程,我的好多朋友也有同样打算。” 虽然11月26日央行存款利率大幅下降108个基点,促使温州人将银行储蓄投向楼市,但中原地产市场研究中心主任马冀却认为:“上海政府出台的14条政策,以及国家900亿元投向保障性住房,都一再表明政府稳定房价的意图,并不提倡炒作上海楼市。” 一个“骨灰级” 温州炒房团成员的炒房史 编者按:余简(应被采访者要求,此为化名),男,27岁,温州瑞安塘下人,在上海读大学期间学的就是房地产专业,拥有8年炒房史。身为温州老家第一批来沪读大学的余简,同样也是温州炒房团的第一批成员,排队买房、从车厢立马拿出40捆百元大钞等等场景无不经历。如今,炒房热情随楼市的低迷,已不复存在。 口述 :余简 整理 :童丹霞 我来自温州瑞安塘下,不过在2000年进入上海读大学前,我早已拥有上海户口。那是1993年我爸为了上海户口特意替我买了一套总价63万元位于黄浦区的房子,当时必须一次性全部付清房款。不过,那时候并不算炒房。 真正开始炒房是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的。因为我在上海读房地产专业的缘故,再加上我爸和我舅以及他们的朋友买房子的意愿强烈,所以我们就成了老家第一批来上海的炒房者。刚开始,并没有大量买进,大概平均每人只买了两三套的样子,结果发现正如我们所预见的,房价开始不断上涨。为此,我们赚了炒房生涯中的第一桶金。 2002年—2004年才是我们炒房生涯的高峰期。不仅我们买房,老乡们也跟着一起来上海买房,或者是直接把钱汇过来,委托我们买。只记得当时不停地买房,曾买过虹口的瑞虹新苑、上海绿城、松江新城等,具体多少已难以数清。 不过,当时买房已不像1993年那样需全额付清,只要付首付,其余靠银行贷款,因此我们大多不会将房子持有过长,我们家买的房子多数持有1年左右。低位时买进,高位时抛出,靠着一进一出,我们家大赚了一笔。 再往后到了2005年,情形就出现变化,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开始调控,出台“国八条”,遏制我们炒房。为此,我们也没少吃苦头。 记得那一年,售楼处不允许我们温州人买房,我爸、我哥从早上开门就一直跟售楼经理交涉,直到下午三四点售楼处还是不同意。好在我5点赶到,于是我爸他们就用我的上海身份买了几套房子。 而且,2005年买进卖出的一批房子,我们是做亏了。由于形势的转变,当时老乡们意见产生分歧,有的想卖出,有的不想卖。我们家是属于想卖出的那一批,除了早年买进的房子赚钱外,2005年买进的房子亏了一些,好在数目不大。 与我们家意见不同的一老乡,他不卖,反而是一口气在同一个小区买入将近20多套物业,其中某一单元从5楼到10楼全部是他的。当时买入的价格,我记得是5000元/平方米左右,曾炒高到8000元/平方米,他只卖出四五套,到现在手头还持有10多套。没想到现在楼市不景气,他去中介处挂牌往往也高于市场价,自然难以成交。不过,他也并不急卖,觉得现在租给别人收点租金也总比低价卖掉强。 比起三四年前的疯狂买房,现在,我的老乡们都没有兴趣再去买房了。做汽配生意的老乡因为汽车滞销,提前一个多月关了工厂;做钢铁生意的老乡则因为钢铁价格下跌,亏了上百万;另一朋友因为生意不好做,已将员工从100多人辞退到只剩40人,年底,他还打算就留四五个人。手头上没有钱,如何谈买房,即使有钱的,现在也多数不敢再往房地产投了,谁知道现在投了值不值。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去年年底卖出一套房子,手头有点闲钱,我就一直看房。选中新江湾板块后,看着其中一个楼盘从20000元/平方米,跌至 15000元/平方米,想想差不多该到底部了吧。于是,就在11月10日这一天签订意向购买合同,没想到刚过半月,又出来该楼盘只剩14000元/平方米,不到一个月,我的资产就缩水10万元多。要是到1月10日,它还在跌的话,我就违约,顶多支付1.7万元的违约金,也强于资产缩水10万元甚至更多来得好,这就是教训。 听说这次温州炒房团来上海炒房了,我觉得抄底的机会还没有到,不过试探下也好。如果能将一楼盘砍去一半的话,我也入股买。不过,砍去一半的可能性不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水产养殖毕业生办水族馆每月赚3万 (momo)
- 国家的破产! (范爷)
- 中国医改四万亿的蛋糕民营企业可以分一杯羹 (龚响)
- 增加出口能使制造业就业复苏是一个伪命题 (龚响)
- 麦道夫被判150年监禁 将在监狱度过余生 (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