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写的歌至今还没出现?
twinbed(烙印的Twinbed,现在的许平柯。)
我的1988之黄舒骏 大学生时代三部曲 歌林唱片到80年代后期,已经由曾经的台湾行业老大转变成一家小型公司,但还时不时地为我们的耳朵带来一些些惊喜,诸如张宇、凡人二重唱等,当然,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还是1988年开发的黄舒骏。 1988年至1990年当兵入伍前,黄舒骏分别出版了《马不停蹄的忧伤》、《雁渡寒潭》、《未来的街头》三张专辑,这段时期也可以说是黄舒骏音乐创作最好的阶段。其实原因很简单,初生牛犊不怕虎,同时,作为一个大学生,他也不完全存在于当时的流行音乐工业体制之内,没有压力自然可以自由发挥。黄舒骏的音乐从本质上就是对台湾民歌运动以来形成的民谣风的继承,说得更加直白一点,就是典型的吉他弹唱曲风。他在台湾流行音乐历史上留下印迹更多的体现在其歌词创作的独特选题和视角,对中文叙事歌曲创作的不断开发,有些鬼马并且闪现智慧的对待社会的人文关怀上。如果说台湾社会第一次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期的代言人是罗大佑的话,那第二次社会转型期代言人的很大一部分角色是由黄舒骏来扮演的。 生命个体的宿命和大历史无尽变迁中的轮回可以说是黄舒骏前三张专辑的核心内容。《马不停蹄的忧伤》中的所有歌曲在比较宽泛的意义上来说,都可以算做是叙事歌曲,在黄舒骏之前,没有一个中文音乐的创作者,可以把叙事歌曲写到这样的高度,这就是这个“才子”的最过人之处。时代变迁的信息通过他每一个特殊的切入点:诸如爱情的变迁、对一本书喜爱的变迁、夫妻生活的变迁、朋友之交的变迁、家族世代的变迁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张专辑《雁渡寒潭》可以说是第一张专辑主题的延续和升华,标题曲作为对历史轮回的追问,《你》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探讨,《恋爱症候群》对爱情的完全解构,《三跪九叩》和《椰林大道》对社会时事和知识分子的诘问,使整张专辑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第三张专辑《未来的街头》,虽然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叙事体的形式,但依旧在诗意和癫狂之间带给人艺术的美感,同时由于黄舒骏即将踏上服兵役进入社会的未知旅途,整张专辑明显地弥漫着一种茫然、焦虑的气质,对未来生活的未知、焦虑、恐惧和希翼全部裹挟在这张唱片的歌曲创作之中。 尝试对音乐形式的突破 退伍回来的黄舒骏,于1992年至1994年出版了《何德何能》、《海誓山盟》、《我是谁?》三张唱片,总结起来说,此时的黄舒骏锐意在自己原有的风格基础上尝试不同的音乐类型,以突破自己因为歌词太强而被掩盖的音乐才华,他要证明,玩什么都很专业!三张专辑很刻意地选择了三种完全不同的音乐类型,分别是爱尔兰民谣风格、台湾传统情歌曲风和在94年欧美盛行的Techno电子曲风。《何德何能》在整体情绪上更接近于前三张专辑,并且延续了《未来的街头》中对未来生活的焦灼感。《海誓山盟》则采用模拟台湾流行情歌套路的方法企图构建一个新的流行音乐范本,这张专辑应该说具有黄舒骏最好的旋律示范,并且是张别具匠心的概念专辑,但受限于题材,被广泛地认作是他向商业低头的妥协之作,但是个人倒认为这可能是一张被忽略的好作品。《我是谁?》的词风回到了贯有的黄式风格,音乐上则做了至今为止黄舒骏最为突破的尝试,运用Techno的工业、冷感、缺乏旋律性塑造了一个疏离的后工业城市人的情愫,唱片的视觉设计也因为涉及宗教和政治议题遭到禁播和一些团体的抵制,这张唱片的歌词明显地,戏谑和讽刺的意味已经大过当初黄舒骏具有的在批判现实的同时具有的热情和关怀。同时专辑中出现了一首和整体风格完全不搭调的搭配电视剧的打榜情歌《在你背影守候》,成为黄舒骏音乐真正走向市场化的标志。 江郎才尽和灵光乍现 自1994年底出版专辑《为你疯狂》至今,黄舒骏真正意义上的新专辑就是《为你疯狂》和《两岸》两张,我只能说,对我们心目中的黄舒骏而言,这是两张比较平庸的唱片,所谓的市场因素也在不停地干扰着黄舒骏的创作,只是零星地有像《两岸》这样的歌曲还能让大家想起以前的黄舒骏,同时不得不指出,最醒神的依旧是他的歌词。另一方面,黄舒骏开始走向自我怀旧,1995年出版的《未央歌》是把其歌林时期的经典作品用管弦乐队的方式重新演绎了一遍。2001年出版的双唱片《改变1995》其实也只有5首新作,其它17首都是其自选出来所谓最满意的过往作品。这张精选最后还是因为《改变1995》的歌词太强,才再次引人侧目。 去年在台大举行的一次讲座结尾,黄舒骏无意间提起08年将是其从业20周年纪念,将会出版纪念专辑。如今,在大陆各种音乐秀场频频做评委现身的“黄舒骏老师”,你还记得你的承诺吗?你最想写的那一首歌至今还没出现么?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想知道网易上这个黄舒骏账号是本人吗 (博士)
- 黄舒骏fans年龄层调查 (潇潇暮雨)
- 黄舒骏上可凡倾听 (saveas)
- 谁有可凡倾听黄舒骏资源 (不动风)
- 《马不停蹄的忧伤》音乐剧 (l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