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扫盲篇之一:唐宋饮茶古法
来自:哪吒(The law of attraction)
唐以前人们如何饮茶? 茶,自被人们发现和利用至今,经历了咀嚼鲜叶、生煮羹饮、晒干收藏、蒸青做饼、炒青散茶,乃至白茶、黄茶、黑茶、乌龙茶、红茶等多种茶类的发展过程。 茶叶何时真正成为饮料,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但是至少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茶叶就已经作为饮料饮用。 三国时期魏人张揖在《广雅》中记载了当时制茶与饮茶的方法:“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掺和之意)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是我国关于制茶和饮茶方法的最早记载。 它告诉我们:当时饮茶方法是“煮”,是将“采叶作饼”的饼茶,烤炙之后捣成粉末,掺和葱、姜、橘子等调料,再放到锅里烹煮。这样煮出的茶成粥状,饮时连佐料一起喝下。已经明确指出茶叶是作为醒酒的饮料饮用的。 这种方法一直延续到唐代,只是更加讲究。 唐代人们如何饮茶? 唐代茶的饮法是煮茶即烹茶、煎茶。 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唐代茶叶生产过程是“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饮用时,先将饼茶放在火上烤炙。然后用茶碾将茶饼碾碎成为粉末,再用筛子筛成细末,放到开水中去煮。 煮时,水刚开,水面出现细小的水珠像鱼眼一样,并“微有声”,称为一沸。此时加入一些盐到水中调味。当锅边水泡如涌泉连珠时,为二沸,这时要用瓢舀出一瓢开水备用,以竹夹在锅中心搅拌,然后将茶末从中心倒进去。稍后锅中的茶水“腾波鼓浪”,“势若奔涛溅沫”,称为三沸,此时要将刚才舀出来的那瓢水再倒进锅里,一锅茶汤就算煮好了。 如果再继续烹煮,陆羽认为“水老不可食也”。 最后,将煮好了的茶汤舀进碗里饮用。 “凡煮水一升,用末(茶末)方寸匕,若好薄者减,嗜浓者增”,“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前三碗味道较好,后两碗较差。五碗之外,“非渴其莫之饮”。这是当时社会上较盛行的饮茶方法。 此外因茶叶有不同种类,《茶经》记载:“饮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所以还存在另一种方法,“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即将饼茶舂成粉末放在茶瓶中,再用开水冲泡,而不用烹煮,这是末茶的饮用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是“或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被陆羽视为沟间废水的这种饮茶法,就是《广雅》所记述的荆巴地区的煮茗方法,从三国到唐代数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着。 这是从古代以茶作为菜羹到以茶作为单纯的饮料之间的过渡形态,即古代以茶为菜羹时,可能也是和一些佐料放在一起煮,并且既然作为菜食,一定也会加盐才好下饭。后来不再做菜食,而是煮成茶汤作为饮料,但还是和一些佐料一块熬煮,以减轻茶叶的苦涩,保持原有的口味。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尽管陆羽反对用葱姜橘皮等来煮茶,却保留加盐的作法,因为自古以来茶汤的味道就是带有咸味的。 由于不加其它作料,茶的真味容易显现,日益为饮茶者所追求,到了宋代,就不再加盐了。 宋代饮茶法是怎样? 到了宋代,盛行的是点茶法。 点茶程序为炙茶、碾罗、烘盏、候汤、击拂、烹试,其关键在候汤和击拂。点茶法是在唐代阉茶法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陆羽《茶经》说:“茶有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阉茶。”阉茶的特点是投茶入瓶,以汤沃之。而点茶是由阉茶发展而来的。点茶沿阉茶之路向前走了一步,其烹茶步骤是将茶投入盏中,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谓之“调膏”,然后将沸水倒入深腹长嘴瓶内,再倾瓶注水入盏,或以瓶煎水,然后直接向盏中注入沸水,与此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根据宋代蔡襄的《茶录》记载,宋代的点茶主要特点是:先将饼茶烤炙,再敲碎碾成细末,用茶罗将茶末筛细,“罗细则茶浮,罗粗则末浮。”“钞茶一钱匕,先注汤调令极度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其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佳。”即将筛过的茶末放入茶盏中,注入少量开水,搅拌得很均匀,再注入开水,用一种竹制的茶筅反复击打,使之产生泡沫(称为汤花),达到茶盏边壁不留水痕者为最佳状态。 点茶法和唐代的煮茶法最大不同之处就是不再将茶末放到锅里去煮,而是放在茶盏里,用瓷瓶烧开水注入,再加以击拂,产生泡沫后再饮用,也不添加食盐,保持茶叶的真味。 点茶法从宋代开始传入日本,流传至今。现在日本茶道中的抹茶道采用的就是点茶法。 宋代斗茶法是怎样的? 斗茶是始于晚唐,盛于宋元的品评茶叶质量高低和比试点茶技艺高下的一种茶艺,这种以点茶方法进行评茶及比试茶艺技能的竞赛活动,也是流行于宋元的一种游戏。 斗茶实际上就是茶艺比赛,通常是二三或三五知已聚在一起,煎水点茶,互相评审,看谁的点茶技艺更高明,点出的茶色、香、味都比别人更佳。 还有两条具体标准,一是斗色,看谁的茶汤表面的色泽和均匀程度,鲜白者为胜。二是斗水痕,看茶盏内的汤花与盏内壁相接处有无水痕,水痕少者为胜。斗茶时所使用的茶盏是黑色的,它更容易衬托出茶汤的白色,茶盏上是否附有水痕也更容易看出来。因此,当时福建生产的黑釉茶盏最受欢迎。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什么才算爱? (哪吒)
- 【成都交通手册】必读 (JUN六月的宅)
- 【成都推荐的青年旅舍】 (JUN六月的宅)
- 你的生日塔罗是哪张牌? (哪吒)
- 2012运程指南——天蝎座 (沙知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