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编辑淘宝记
海风
和雨街老师相识是在网上,至今我们也没有见过面,但是彼此的信任和体谅,使我们的合作很顺利。最初,我个人的想法是想做一套国内原创的动物小说。想做这类题材的图书并不是因为当时这类图书市场表现好,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自己对动物小说的理解。那种以动物为主角和载体,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的童话等作品,实则是以人类为中心,而非以动物为中心,这样的作品在促进人类了解动物和自然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更谈不上在读者中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乃至融为一体的意识。而我想出版的是一套以文学的手法表现动物世界中不过分掺杂人类思维和情感的作品,是以动物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的思维和情感为中心。 说句实在话,在出版社转企的大潮下,编辑不想追求经济效益,那是假话,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眼见“雾霾”横行,风沙肆虐,人类欲望无限膨胀,以人类为中心的作品还是少些为好。 考虑到当时的出版计划和进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那些“知名”作者身上,根据经验,“知名”作者少有能考虑一个“草根”编辑的想法进行创作的。其实即便不那么有名的作者,接触起来,也有些困难,大多喜欢拿拿架,显示自己很有身份。 雨街老师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在群里贴了一篇发表在《儿童文学》上的作品《獴娜丽莎》的博客链接,去他博客上仔细品读之后,发现稿子虽然不长,但是精彩纷呈,情节波澜起伏,而且完全是那种站在客观观察的角度描写动物的风格,其细致生动的描写,让我想起一个词“纸版探索”。其实,更主要的是作品的创作风格暗合了我个人心中的想法,有点儿“无目的地合目的性”的味道。 约稿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作者全力以赴地创作,在要求的时间内补齐和修改了稿件。“雨街老师,咱们这书起个什么名字?”我问。“我想想——,就大动物和小动物吧!”我一听,偷着乐,这个名字很符合孩子思维,他们并不很明白门、纲、目、科、属、种这些专业术语,而是会按照自己的思维来看动物,大的小的、地上的水里的、会跑的会飞的、有毛的无毛的等等。“那您看丛书名叫《最着迷野生动物故事》行吗?因为咱们稿子中写得都是野生动物。”“嗯,我觉得不错。”书名和丛书名就这么在网络聊天中定了下来。 最让我兴奋的,还是雨街老师极能体会到编辑工作的想法,当我表达“如果有几位知名一些的作者能给这套书写一两句话就更好了”这样的愿望的时候,他没说什么,但是几天之后,把沈石溪老师、王一梅老师和饶雪漫这些对不同年龄层次的青少年有影响的作者的推荐语发给了我,那种强烈而持续的惊喜,一只陪伴我到图书出版。而带给我的感动,则持续到现在,或许会更久远。 而惊喜还不止这些,在图书出版后,雨街老师动用了自己所有的资源,一口气在不同的媒体上联系发表了十几篇书评、书讯、书摘。这在很多作者心中,“应该是出版社做的事情”——岂止如此,有时候出版社在做这些他们该做的事情的时候,作者也未必配合——而雨街老师却默默地尽自己所能地做了很多“应该是出版社做的事情”,因为他和编辑“心有灵犀”,一部作品的成功,需要作者和编辑、出版社密切配合。 从事图书出版编辑工作已有十余年之久了,期间从来没有中断过儿童图书的编辑工作,接触过的作者有知名的,也有不知名的;出版的图书有畅销几十万册,也有默默无闻的几万册的。说雨街老师留给读者、编辑、出版社的作品是那么轰轰烈烈、令人目眩,为时尚早,然而却已经做到了悄悄绽放、香气脉脉——图书上市四个月左右便已重印,这一成果或许不算什么,但是那种互信互谅的感动将是持久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是作者,诗词类益智图书投稿 (张祥斌)
- 你可以剥夺我一切,却无法停止我思考 (海风)
- 文学批评干什么、文学批评是由谁来干的 (海风)
- 慵懒是一种思想生产力 (海风)
- 日本的美意识与历史风景 (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