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栽在花盆里——《那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观后
phosphor
我是门外汉,第一次写剧评。 有人说:人的一生应该有两次冲动,一次为说走就走的旅行,一次为不顾一切的爱情。也就是说支撑这两次冲动的应该灵魂深处的悸动。可惜,这部话剧的出发点显然无法托起题目要求的冲动。亚男也好、孟非也罢,旅游的初衷既不是令人奋不顾身的爱情,也不是神往已久的圣地,两人之间存在的是欲罢不能、又前进无路的鸡肋式爱情,所谓的说走的走的旅行只不过是二人朋友“吴大妈”婚礼上众人赌局的筹码。故事的起因就少了让人感动的因素,接下来戏剧的铺陈就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了,这不能不说是剧本的一个硬伤。从我个人来讲,倒宁愿编剧让孟非和亚男二人中的一人为挽回爱情而设计出的旅行。 剧中的两位家长“白富美”与“高富帅”的表演者可为全身心的投入“表演”,但给人的感觉是在表演,这也是剧本的缺陷之一。因为在两位家长身上,观众或者说我个人看不到过来的干练与剔透,倒象是两个老孩子需要被子女哄着。两个貌和而神离的恋人在一起,家长会看不出来吗?要到旅行快结束时才意识到“这两个孩子怎么始终不住在一起呢?”,这倒让我想起同学间的一个笑话:一个男同学他LP在办公室,有人来访,二人假装工作关系,结果来访人员出门就打电话对另一位同学说“XXX和他同事关系不正常”,夫妻、恋人、朋友这些关系到了一定年纪,只要智力正常就应该能一眼或者很快分清。两位家长的表现倒是应了恺撒的话“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看清现实中的一切,大多数人只希望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和想要的现实而已。” 亚男吸食黄瓜汁过敏,而孟非宁愿被狗咬也把药取了回来(孟非最怕狗),编剧的本意是想通过这个场景让观众感动,使二人最终的复合显得顺理成章。但是讽刺的是,治愈亚男过敏的不是孟非拿来的药,而是亚男爸爸随身为女儿携带的药。这着实令我感叹了一下,倒很象剧场门口为另一出话剧的宣传语“爱情很短、岁月很长”,我当时很想说“大音稀声,大象无形”,这两位伙计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夫妻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再说说布景,剧本的主题是旅行,那么舞台应该空旷一些,这对于现代的灯光技术来说不是啥难事——门外汉,站着说话不腰疼。但这部的空间显然封闭过头了,用白色为主调围起的舞台显示,给人以压抑的感觉,或者设计者是希望借此把感动的元素积聚一下,但很遗憾剧本的主题应该是由冲动引发的感动,而冲动的内容不足,导致让观众感动不够。 还有就是剧中的几段舞蹈,虽然煊染喜剧效果,但舞蹈本身游离于戏剧主题之外,因此给人的感觉是煮好的稀饭又兑了水。 不过整部戏也不乏亮点,演员们的表演都很卖力,特别是两位家长的喜剧效果不错,高富帅在拉萨旅店里的睡觉的“笑果”也不错,引起了几次掌声。但受制于剧本,总体效果偏弱。看罢了戏,我倒是在想,我是否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呢。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呼叫组长大大 (孙珞宁)
- 出两张5月4日《摇滚莫扎特》天桥艺术中心,480价位 1楼22排的... (孙小灶)
- 看到人艺哗变又要演了,怀念 (阿九)
- 今年还会组织吗? (黑胖子不说话)
- 转2月12号《鸟人》2张(已转) (I'm not a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