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二)
豆豆妈
《论语•阳货》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我第一次读这段的时候,就挺喜欢这段的,喜欢老夫子敢于承认错误的态度,虽说是以前言戏之耳为台阶。至于老夫子为什么将唱歌弹琴比作割鸡焉用牛刀,我是没读懂。学生指出老夫子的错之后,老夫子很是坦然的接受。个人认为对于别人提出的建议、意见,如果合理的话,那就坦然接受,对自己是一种促进。 《论语•阳货》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小时候就知道学习是一件好事,但是从来都将学习与功名利禄联系在一起,而从未将学习与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做过多的连线,或者与个人的良好修养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段讲,一个人可以喜好仁、知、信、直、勇、刚等这些好品质,但是如果不通过学习来做到这些的话 ,那么好仁的人会被人愚弄,分不清好坏到处施仁;喜好智慧的人,就会因为知道一点就变得放荡不羁;守诚信的人,为了兑现承诺也会做出不好的事危害他人;喜欢直言直语的人,就会变得言语尖酸刻薄;喜欢勇敢的人,就会不顾一切展示自己的勇气;爱好刚强的人,就会变得狂妄自大。所以学习很重要,当然学习不光是书本,还可以从身边人,从现实生活中学到不少东西——所谓万般皆学问。 《论语•阳货》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宰我对老夫子说三年的服丧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荒废,不演奏音乐,音乐会荒废。时间改短点。孔子就说,只要你吃的下,穿的好能安心,那你就那么做。一个君子在服丧期是食不知味,听歌乐不起来,在家也不安的,所以才要守孝三年。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我不仁,婴儿要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全天下都这么做,难道宰我对父母连三年的爱都没有。 先说宰我,宰我是因为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的理由说三年服丧期长。宰我真是伟大啊,这礼这乐不会因为您老人家的不为,就废了、崩了,操心太多了。所以老夫子批评的对。对于老夫子的说法,我也有不同的意见,父母在的时候应该尽孝,如果全心全意的对老人,我想也不需要等老人走后再用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弥补心中对父母的愧疚吧。孝顺父母不是在父母身后怎样,而是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每一天,尽自己所能让父母开心(我做的不够,反省中)。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孔子对「自由」的论述 (丸子)
- 小周读《论语》的不同阶段 (Jesse Chou)
- 笔记:早期儒学(孔子)与程朱理学的区别 (Jesse Chou)
- 理学心学实践群 (暗室吏)
- 想完成读《论语》一百遍,有一起的吗? (文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