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代的“范跑跑”?
Diotima
日期:2008-07-22 作者:郑褚 来源:经济观察报 朋友评价 “他仿佛定格在八○年代” “他的精神气质仿佛定格在八○年代。”范美忠的一位朋友这样评价他。 在望江公园的河边茶座,他与范美忠经朋友介绍认识,大概三五分钟的谈话之后,范美忠就开始说他感兴趣的穆旦、海子,说到高兴处,甚至站起来即席朗诵了一首里尔克的诗歌。 那是在4年以前,当时范美忠初回成都,这个在职业生涯上基本失败的教师已经辗转三所中学,来到成都的《教师之友》杂志做编辑。 后来交往渐多,范美忠有次住在这个朋友在四川大学的寝室里,聊了一晚上的文学和哲学,半夜两点跑去厕所,许久不回来,同寝室学生跑去看,原来正在电话里和女友谈刘小枫,此事被传为笑谈。 他去过范美忠当时租住的小屋,这个30出头的单身男人的邋遢令人深感惊讶,房间里乱扔着旧衣服和鞋袜,床上和桌子上堆着摊开的书籍。他推算范美忠当时一个月能拿4000元以上,在4年前的成都,这是一个绝不算低的工资水平。 后来范美忠去了都江堰的私立学校,他们联系逐渐稀疏。这位朋友说,他很难相信范美忠这样的人会结婚,甚至已经成为父亲。 他为此深感欣慰,范美忠毕竟变了。 范美忠并不同意对自己“变了”的评论,他说自己在光亚中学的三年只是避世而已,光亚中学环境优美,待遇优厚,课余他喜欢和学生一起踢球,身体强壮了很多。不去学校的时候,他就在家里整理他将出版的《解读鲁迅骉野草骍》,或者带一本书,去茶馆坐一下午。 范美忠的妻子和他是在网上认识的,她也是一名杂志编辑。范美忠说,如果不是精神上真能彼此契合,“什么样的美女我也不敢娶的”。 今年春天,为了给刚出生的女儿换个好点的环境,他在成都三环的琉璃厂附近租了房子,这个房子是木地板,也宽敞。 学生眼中 从“范老”到“范跑跑” 范美忠是他所教班级中惟一的中国籍老师,他的主要课程是每年从学校开的书目中选择讲解15部作品。在世界文学部分,他去年选择的是《鼠疫》《1984》《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今年选择的是《罪与罚》《日瓦戈医生》,中国文学部分,则包括《史记》《桃花扇》、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等等。此外还有一个他自选的部分,他一般选择穆旦及其翻译的艾略特诗歌,以及一些中国现代诗。 范美忠说,他享受这样的教学过程,他和学生一起阅读思考,也只有这样的教育,能让这些家境优越、又没有升学压力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 他是一个受尊敬的老师,光亚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四川最富有和有权力的家庭,但是他从来没有收过学生家长一分钱,也没有利用学生家长办过一件事,有一次应学生家长之约去若尔盖草原自驾游,回来以后他计算了成本,把一千五百元钱硬塞给学生。学生们都叫他“范老”,范美忠承认,他喜欢满足在学生尊敬的目光中。正是因为在学生面前的自尊心,他写了后来引来一片骂声的文章——《那一刻地动山摇》...... (转引有删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新书出版 (Ikaromenippos)
- 迪克森《英格兰金融革命》出版预告 (铁打的饭桶)
- 人乎?鬼乎?不可说乎? (人工智能辅导员)
- 致新加入小组的豆友 (Ikaromenippos)
- 《罗马谐史》 (ColdRid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