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踌躇的门——林特特
来自:臭崽崽
一个人对你意义非凡,想到他,你便感到软弱。 临见一刹那,如横着一道门,心酸、甜涩、怯懦,及至推开,又不知说什么。呵,那真是世上最踌躇的门。 我在三毛的《蓦然回首》中见过它。 三毛写,和恩师顾福生约好见面,早到了两分钟,却不敢进门,只静静地站在夕阳下等。 等到时间到,等到有人领她进院子,通往客厅“短短的路”,仍让她感到“一切寂静,好似永远没有尽头”。 就在见面前的几秒,她还希望有人通知她,“顾福生出去了,忘了这一次的会晤”。但门终于开了,顾福生就在她的面前,于是“二十年的光阴飞逝,心中如电如幻如梦”,她变回少女时的样子——“情怯依旧”。 三毛说,顾福生当年改变了她的生命。 时间推至20年前,她因跟着顾福生学?,走出自闭,恢复生机。 蒋韵在《心爱的树》中,写过类似的感受。 大先生的前妻梅巧和他的学生私奔后,过得并不好。最艰难时,大先生通过女儿接济梅巧——他始终爱她。 得知自己时日无多,大先生收拾书房,发现过去写的、一封没发出的信:“梅:你这可恨的女人,你还好吧??”他握着它,手抖、泪湿、站不住,犹豫再三,终于通过女儿约梅巧见面。在此之前,梅巧也曾问过女儿关于大先生,“她哽了一下,眼圈红了”,用伤感、温存的语调说:“你爸爸,他还好吧?”——同样的五味杂陈和踌躇。 再相逢,一个对着恩人,一个对着爱人,却“愣愣地,你望我,我望你”。大先生打了几次火终于给彼此都点上了烟,“跨过34年的岁月,来在一个车站,好像就是为了在一起抽一支烟”。 呜,始于踌躇,终于无言的相见,恐怕都源于深刻、深沉的情感体验。 我想起,我的偶像、一位女作家。我曾模仿她的笔调写作文,因她确定了高考志愿,多年后结婚,穿什么都照搬她描摹过的新娘。当我终于和她面对面聊天,一瞬间,我忘了曾热烈地找过她、千方百计取得她的联系方式,我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想哭,“只由衷地感激你美好如初”——后来,我写给她。 我想起,我的一个女友,认识一位?家,并爱慕他。?家给她信息、邮件,她从来不回,“其实也回过,只是删删写写,写写删删,永远没发出去”。 一次,?家邀她看?展,她没说去却去了,远远的,她看到?家,逃似地飞快走到一边——如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中,李春天每每撞到梁冰。“见了他,我说什么?”?展归来,女友惆怅地两手一摊。 好吧,我推开一扇踌躇的门,发现那人美好如昔,女友靠近却溜走,没推开,也没给自己失望的机会,都算幸运。 要知道,不幸的推门者,在书中比比皆是啊。 老舍在《微神》中写初恋。他对初恋的回忆凝固在旧时门边一双绿拖鞋上。他后来去找初恋,初恋已变成暗娼。他鼓足勇气,再去找初恋,初恋已睡在一口薄薄的棺材里。彻底,幻灭。 我总想,最幸运的推门者是?? 是那些挨着透明的门,无限接近,试图推开,却始终推不开的人吧。 如罗曼·罗兰。 “我来到波昂,贝多芬的故里。” “我重新找到了贝多芬的影子和贝多芬的老朋友们??” “在多雾的莱茵河畔,在那潮湿而灰色的四月天??我跪着,由贝多芬用强有力的手搀扶起来。” 他在《贝多芬传》的序言中如是说。 他没有见过贝多芬,却终生从贝多芬身上汲取力量,那力量支持他勇往无前。他不用踌躇,不会失望,不必担心自己或对方不够好。他只用感激,感激力量,或许,也感激做一个纯粹的追随者、沉迷者、臣服者的幸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近现代文学|《咪咪》季羡林 (Farewell Waltz)
- 刘慈欣:不能共存的节日 (不求境)
- 大森林的主人 乌斯季诺维奇 (风回)
- 《明镜》北岛-----这是雄心的悲歌啊 (挺好)
- 太阳谷物都是我喜欢的古老物件 作者:阮宪铣 (诗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