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读书笔记 有人想看不 50L终于到了 已发表
陆丶小燚
10年初中毕业的时候写的 从来没发过 算是读书笔记也算是对初中时代的祭奠了 有想看的不 没什么所谓文笔 不过是当初自己的感受罢了 2年了 第一次发出来 只希望祭奠我哪懵懂的青春 读书笔记——祭·我们的匆匆那年 阅读书本标题:《匆匆那年》 前言 《匆匆那年》一书通过诙谐的文字,以方茴和陈寻的爱情故事为主线,描述了80后的情感与生活经历。以独特的视角真实记录了80后的成长轨迹和他们富有时代感的印记。作者九夜茴,北京人,高中就读于北京25中学。 我之所以选《匆匆那年》来写一份读书笔记,是因为在书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书中许多故事,许多场景,许多地点都是我所经历的,我给这篇读书笔记起名叫作《祭·我们的匆匆那年》,通过书,来记录属于我的,那已逝去的初中时代,三年的记忆,三年的美好,永不逝去。 谨以此文献给我挚爱的五班。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正文 真正听说这本书还是初二的时候,班里一个男孩推荐给我看的。我当时也没事儿,就找来看。一开始是电子书,存在MP4里,看着看着就被书中的情节吸引了,于是买来成书仔细品读。那时候我们的书都是班里流窜着看的,也是为了平时有的聊吧。 书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群“80后”,其实我觉得,什么“80”“90”,其实都一样,他们所经历的,我们也同样在经历着,只不过是时间不同罢了。因为书的特性,作者的纪实方式,很容易让我找到自己的影子。这也更加深了我对这本书的热爱。 开篇写了男主之一张楠去澳留学的原因,本文也是以他的口吻来叙述的。张楠在澳洲遇到了方茴,一开始以为她是蕾丝边,所以多少有些避讳,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张楠的房间里,方茴讲起一个很长的故事,这故事长的跨越了大西洋,长的足足跨越了十年的时光,长的让我觉得青春也可以变得沧桑…… 这一切的起因是因为张楠的生日,他与故事中的男主人公生日是同一天,说来也巧,我初中时代最好的朋友之一,居然与张楠陈寻同一天生日。8月29日。处女座。 说到这儿我不得不提一下我的这个朋友——忱忱。她几乎是与我同时看的《匆匆那年》(以下简称《匆匆》),她是一个个头儿一米七,热爱生活,热爱拉丁,纯粹,对自己的未来有着美好憧憬的北京丫头。也正是这个姑娘,陪我走过了初中时代,我们互相分享彼此间的快乐,互相分担彼此的忧愁,就像《匆匆》上部里,方茴跟林嘉茉似的。 故事一开头,是方茴她们刚上高一的时候,现在看来她高中应该是25中,我们还曾一度猜测书里写的是不是我们55中呢,因为书里写的F中,旁边就是东职,我们学校,旁边也是东职,还有他们吃饭的雨花餐厅,我们一直以为,这就是55旁边的“东北人”饭馆。还有很多很多可以在55周围找到的细节,比如说东直门的24路车站,那也是我放学坐的车。 其实高中跟初中,真的没有太大差别,只不过年龄相差了三岁而已。男孩儿还是会主动找女生搭茬儿。,不忘显示自己的“个人魅力”;打球儿的时候操场边上也还是会有小女孩儿吱哇乱叫;上课也爱找找老师的毛病,画正字数老师说了多少个类似“嗯”“啊”“知道不”的口头禅,只不过他们数的是“这个捏”而已;要好的女同学下课一起上上厕所,聊会天儿;像嘉茉始创的编织手链,我小学的时候也玩儿。用玻璃丝,系出不同的结,我们那会儿比她们哪儿卖的便宜,5毛钱一包,一包里有好几根,还有几颗小珠子。什么颜色的都有,记得那会儿我就爱把不同颜色的放在一起编,也不管配出来的颜色好不好看;一到过年,班里贺卡满天飞;买东西到宝隆,写作业看书去东图;也会假公济私地利用班干部的权利为自己喜欢的人开绿灯…… 或许这是东城孩子的特点吧,因为我们同在东城上学,活动的地点也就有那些,吃饭去簋街,放假的时候先去东图写作业,然后去宝隆溜达,买点儿文具什么的,只不过现在我们写作业多了个麦当劳可去。买东西也可以去地安门的天意,新中街的新兴里小商品,还有团结湖的天宇。 书中F中的教学制度与我们学校一样,开放式教学,封闭式管理,中午必须在学校吃饭,送餐公司把盒饭放到班门口,然后每个人到门口拿饭,把课桌腾出来吃饭。有的几个好朋友把桌子拼到一起,五六个人一起吃…… 其实,学生时代的我们都是那么的单纯,每天大家在一起,可能并不是每天都快乐,但毕竟是美好的,年少时的我们总说日子过的太慢,殊不知转眼间,我们就已经长大。小时候总幻想着长大,想摆脱家人的束缚,想拥有自由,以为长大了就可以拥有一切,以为长大了就可以一直跟好朋友在一起,但是,长大后的我们得到了什么呢?再也不能那样天真的笑,因为怕有人说我傻;再也不能对每一个人都坦诚,因为正是这些“坦诚”对我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的确,我们自由了,不会有大人管你去什么地方,不会限制你出去半个小时就回来,可这时的我们多半都是呆在家里,因为我们不知道去哪儿,原来的朋友都各奔东西,现在的“朋友”又不真实;心里有不痛快想找个人说说,却发现自己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最后只能靠养只宠物来充实自己。 我们长大了,我们自由了,可我们快乐吗?回答必然是否定的。但是时光不可能停止,长大是必然的,我们能做到的也只能是珍惜,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的学生时代,不要整天埋怨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不公,不要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多少年之后,回想起那时的我们,都是快乐的,都是幸福的;珍惜现在陪伴着你的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管多久,终会有分开的一天,没有谁能陪伴谁一辈子,除非是早早的死了。 当我们悠闲地过着我们的小日子,当我们年纪还小,没什么愁事儿,还可以为了点儿什么事笑,可以几个人一起玩闹的时候,且行且珍惜。 方茴他们经历了建国50周年大庆,那时他们高一。参与了晚上跳集体舞的任务,年少的他们对这个任务充满了热情,兴奋,好奇,当然也有训练时的枯燥,劳累,毕竟训练会占用他们休息的时间,但因为他们还小,所以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 作为90后的我们,也同样参与了国庆,60周年大庆,我们学校被指派背景表演任务,说是背景表演,其实就是翻花,每个人都是一个坐标点,十万个人在一起,用不同颜色的塑料花,组成各种字和图案。那年作为准初三的学生,我们牺牲了暑假的加课,整个假期,都在训练。但大多数人还是高兴的,毕竟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的少。在学校的宣传动员下,我们一个个背负着光荣而又艰巨的政治任务,每天站在火辣辣的太阳底下练动作。其实这动作真的不难,就是用手指夹着那个把,然后翻过去,但我们七百多人一起做这个动作,按当时老师的话说,“我在上面看着心脏病都快犯了!” 那时我们也有不耐烦,毕竟挨大太阳底下晒着不是什么舒坦事儿,每次老师在上面训话,大家就在下面小声嘀咕,有时候看看天上的云端变化,可能也只有那段时间有这份“闲情雅致”吧。从远处看,一帮小孩穿着统一服装整齐的坐在地上望天儿,上面老师一个人在训话, 这场面肯定很滑稽。但我们心里是快乐的,看着天上的云朵变成各种图案,我们把它想象成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快乐,年少时的我们,快乐就是如此的简单。 训练是枯燥的,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当然北京的太阳公公也很勤劳,怕我们冻着似的,将近40度的温度来“呵护”着我们。8月中旬,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早晨起床,我这叫一个高兴,洗脸刷牙套上衣服就往外走,我妈说下这么大雨你们怎么还练啊,别去了。我说那哪行啊,这可是政治任务!说真的,那时候真被这四个字吓到了,加上学校领导的吓唬,真怕有一个错误就成了政治犯,呵呵现在想起来好像很可笑,好像是很小的时候干的事情,可是,也就一年前而已吖,这一年,我们变了,经历了太多……我们哭了,笑了,爱了,散了,玩儿了,学了,紧张了,后悔了,努力了,争吵了,放弃了……最后,离别了…… 忱忱,还记得去年咱俩的生日吧,你是8月29日,咱第一次去天安门彩排的日子,那天咱们在一起,一起说有十万多人给你在天安门过生日。我是9月19日,咱第一次夜里在天安门彩排,从9月18日下午一直到9月19日凌晨,咱都在一起,那天下了好大好大的雨,你们都哭了,各种原因吧……我在天安门度过了14岁的最后一天跟15岁的第一天,说真的,谢谢你,谢谢你们,给我的零点倒计时,过了零点,准时的“生日快乐”,谢谢你们让我过了近16年来,最有意义,最浪漫,最让我感动的生日!2009年,国庆60周年,那个在天安门的夜晚,那个15岁生日,我相信,只要我不失忆,这辈子我都不会忘的! 一年过去了,马上又要到9月19日,去年的那一天,我们都在一起,整个五班,而今年的这一天,你们在哪儿呢?那天我去军训基地吧,顺义一师,呵呵,忱忱,你也是在哪军训的对么?整个55中新高一的全体学生,都是在哪儿军训的对么?同样的地点,不同的人,这就是所谓的物是人非吧。可是次啊过了一年而已啊,一年前我们在一起,还在抱怨日子过的太慢,而一年后,我们却各奔东西。现在我们在怀念过去,而过去的我们又不珍惜,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永远没有知足。 《匆匆》里他们高考结束的那天,他们五个人一起去乔燃家里,太晚了没有电梯,楼道里又太黑,他们五个人就那样手牵着手一起上楼。乔燃说了一句“在永远的黑暗里一直走,就是天荒地老。”那时他们五个都沉默了,读到这,我们也沉默了。黑暗意味着没有光亮,没有希望,也就是没有未来,出于人的本质,我们会一直向前走寻找光亮,那句话“永远的黑暗”,我们找不到光亮就会一直寻找,直到我们老去,死去。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人真的会那么执着的么?我想不是的吧,书后面写陈寻去追方茴,他找不到她,找了很久,他们曾经那么的相爱,但最终陈寻不也是放弃了么?用他的话说:永远搁心里了。或许是吧,对于爱情是这样。那么别的方面呢?他会不会也是放弃,然后,搁在心里? 我呢?对待事情,我会不会那么执着?会吧,不会吧。我不知道。对于没有发生的事情,我真的不清楚我的处理方法。对于那些个未知的事,一切都只能还是个问号。 记得《匆匆》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就是高考完第二天吧,方茴,陈寻,赵烨,林嘉茉四个人从乔燃家出来,乔燃把他们送到电梯,大家告别了,书上写:“而电梯门关上的那一刻,他们的高中时代就真的一去不复返了。”那时班里很多女孩儿看到这儿都情不自禁地落下了泪,是啊,多么伤感的情节,多么悲伤的句子,直到我们真正毕业,真正进入新的学校,周围换上了一张张新面孔的时候我们才能体会那感受吧。心疼, 真的疼。 陈寻说在方茴的脸上看到了悲伤的坚强。是吖。只有经历了悲伤才能变得坚强不是么。小时候,爸爸妈妈叫我们学会坚强,不要哭,可那时候,我们还是会哭,是不坚强么?或许是吧。长大后的我们的确变得坚强。把泪水藏在心底,把笑容展现给众人,是坚强了还是虚伪了,呵,我不知道。 方茴说:“可能人总有点儿什么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我特同意这句话,我总说,珍惜现在的一切,不管开心的伤心的,都要记住,千万别试图去忘记什么,因为往往越想忘记的事却记住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都应该记住,因为那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不要等长大后再去叹息自己的碌碌无为,更不要去相信什么永恒,只求曾经拥有就好。 赵烨说:“黑暗是不错,可是阳光也很美好啊!在黑夜就享受黑夜,在阳光下就尽情晒太阳。”看似乐观的一句话却让我闻到了悲伤的味道,或许只有他自己才能知道他是在经历了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听过多少遍《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耐克杯之前,那段医院里的日子,可能让他有时间去想这些。曾经多么阳光的小伙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如今也不得不选择妥协。我真的不知道这样到底是福还是祸,长大之后的我们,变得越来越可怕…… 乔燃对方茴说:“不舍得啊?没关系,你忘了吧,我记着呢,你好好过没有他的日子,我帮你记着,把你们俩的事都记着……”这是在方茴跟陈寻分手以后,乔燃说的。其实在整个匆匆那年的故事里,让我最心疼的就是乔燃,从故事的开头,他就一直喜欢方茴,可能也是因为性格的原因,让陈寻跟方茴好了,我想他们五个每天在一起,乔燃天天看着自己喜欢的女孩牵着别人的手,谁都知道他有多难受,可他就是愿意,跟他们在一起,默默地照顾着方茴,他喜欢看她笑,只要方茴高兴,他也就高兴了。或许只有学生时代才会有这么纯的喜欢吧,不求任何回报,只愿让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好。不知道为什么,乔燃说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心疼。 张楠说:“时光这东西充满魔力。”是的,时光可以抚平我们的伤口,也可以使伤口越来越深。一切都在于自己吧,这个世界,无需埋怨什么,想开了就快乐,想不开就痛苦,固然世界上还是痛苦的人多,因为想得开这东西,不是说说就行的。 林嘉茉说:“因为……我们再也回不去了……”的确,我们再也回不去了,世界上没有后悔药,也没有时光机,我们不可能穿越时光回到从前,不要说什么“如果”,因为如果就是代表没有发生,没发生的事情我们谁也无法预测,陈寻说的对,不管从来多少遍,人生都不可能没有遗憾,以后的事谁也说不准,但我们可以把握现在啊,不能等我们真正老去的时候再去感叹再也回不到从前,去无限的后悔,那真的是于事无补了。与其让自己一辈子后悔曾经没有怎样怎样,不如从现在好好珍惜,做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就好。 后记 可以说,《匆匆那年》是我从小到大完整地看过的第一部小说。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让我把自己全心投入到故事中的小说,更是一部让我心痛了很久的小说。 虽然《匆匆那年》主要讲的是方茴和陈寻的爱情故事,但在我眼里,它更是一部记录校园生活的记实录。几乎不管什么年代,校园生活都是大同小异的,我之所以对这部书情有独钟,是因为这书里写的就是我们的生活,看着书里他们五个人从形影不离到最后的杳无音讯,无论曾经多么美好,最后也不过如此啊。我真的心疼了,曾经那么让人羡慕的一段友情和爱情,最后也只落了个各奔东西的下场,情这东西,我该相信吗? 《匆匆那年》这个故事我看了不下七八遍,我曾经心疼过,惆怅过,怨恨过,谩骂过,思考过,而现在,我只想说,不管他们最后变成什么样,他们都是幸运的,至少他们曾经幸福过,他们拥有过一段独一无二并且毕生难忘的青春岁月,他们并没有虚度年华,即使他们的青春充满了明亮的色彩的同时也抹上了无法泯灭的黑白,但他们拥有了一段属于他们五个人的回忆。曾经拥有过,就够了。把他们,搁在心里,就好了。 五班的同学们,我们也同样拥有一段专属于咱们的青春记忆对么?我把你们都搁在心底了,你们呢?也不会忘记的对么? 三年的点滴曾经是那么的清晰,可现在想起来却又是那么的模糊,是因为我们谁都回不去了吧,我们谁都无法抓住任何一点的过去,更无法想像一丝一毫的未来,我们能做的,只有珍藏我们曾经的那些回忆,然后好好的过现在的生活罢。 年少时的我们无论做错了什么都是可以被原谅的吧,因为我们还小,还有改过的机会,对于青春,我想方茴留给陈寻的最后一句话——“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是最好的诠释吧,每个人都会怀念青春,怀念青春里的每一个故事,怀念那些美好。我只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真正做到青春无悔就好。 那逝去的初中时代,三年的记忆,三年的美好,我永远搁在心里了,你们呢? 于2010年9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读书记录 (鹿)
- 姽婳的读书记录·2022-2025 (姽婳)
- 很久不读书了需要复健的打卡记录 (Hannah)
- 求 在失去挚爱至亲时能够得到慰藉和疗愈的书籍 (🌴上的iguana)
- 读书打卡记录 (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