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第二季放映(排片表)
陈燕子(灵魂,视觉,声音。)

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第二季放映 “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开幕:2012年9月18日(周二)下午2:30 展览场地:北京酒仙桥路2号 798艺术区视空间(常青画廊对面) 展览日期:2012年9月18日— 2012年9月30日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0:30 — 18:00 发起人:张献民、左靖、ISAAS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影弟工作室、CIFA中国独立影像馆 视空间策展人:张海涛 ISAAS策展人:张献民、左靖 艺术总监:顾振清、杨荔 公共推广:胡有群 联系:http://www.li-space.com; info@li-space.com; +86-10-59789542 传真:+86-10-51273271 Indie Screening Alliance of Art Space, Screening Season Two “Does an Art Movement Exist?-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in Moving Image Openning: Tuesday, SEP. 18, 2012 14: 30 Venue: Visual Space, 798 Art Dist, 2 Jiuxianqiao Rd, Beijing 100015, China (Opposite to Galleria Continue) Date: From SEP. 18, 2012 to SEP. 30, 2012 Gallery Openning Hours: Tuesday – Sunday 10: 30-18: 00 Initiator: Zhang Xianmin, Zuo Jing, ISAAS, Indie workshop, CIFA Visual Space Curator: Zhang Haitao ISAAS Curator: Zhang Xianmin, Zuo Jing Artistic Director: Gu Zhenqing, Yang Li Public Promotion: Hu Youqun Contact: http://www.li-space.com; info@li-space.com; +86-10-59789542 fax: +86-10-51273271 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第二季放映 “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ISAAS)第二季放映-“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将于2012年9月18日至9月30日于视空间举行。展览开幕式时间为2012年9月18日(周二)14:30。 艺术空间放映联盟成立于2010年,由张献民和左靖共同发起,旨在组织全国各地的大中型艺术空间对中国独立影像作品进行巡回放映,传播当代具有独立精神的创造性影像,增加独立影像与当代艺术界的交流,使得独立影像的放映在各地经常化、正常化,同时通过不同空间的共享实现节目优化、降低各个空间放映活动的成本,并在未来争取促进、把握或领导独立电影界的艺术动向和学术研究的高度。 这个联盟将优化中国独立电影的现有资源,合力承接国际影像交流项目,从而改善目前国内单调的文化局面。我们努力的目标是,未来ISAAS可以成为中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并可以持续、稳定运行的独立影像放映组织。这将大大改善独立影像传播不力的现状,使独立影像的社会、文化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艺术空间独立放映联盟第二季放映即将开始,主题为“艺术运动存在吗?——影像中的中国当代艺术”。 经过1949年之后的长期噤声,自197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着几经反复的思想运动、政治改良和经济开放,禁锢的社会结构不可避免地发生松动,中国的艺术世界也随之有了巨大的变化。一般来说,再现艺术自身的进程并非中国独立电影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官方媒体经过精心编排的专题类电视节目有限地填补了这个空缺。而这些节目似乎总是试图把艺术本身与相对应的社会现实割裂开来。同时,与在匆匆的文字中迫不及待地出现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史相比,在晚近20年来的影像中存在的,最多是一些零碎的人物、断续的生态和个别的事件——的资料,众所周知,拍摄这些影像的并非专业的研究者,而是晚近30多年来的中国艺术在其发生过程中的见证者、亲历者和爱好者。这里似乎埋下了一个伏笔。事实上,无论用何种媒介来描述中国当代艺术30年的历史,更不用说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按照年鉴学派的说法,30年都只是一个短时段的“事件的历史”,是“表面的喧嚣,由于历史大潮在汹涌时飞溅的水花”。况且,影像与文字相比,在抽象化等诸多层面上存在着先天的缺憾。那么,从这些零乱、破碎的影像中我们能理性地推论出艺术运动存在吗? 通常,人们用以下三点来定义社会运动:一、涉及到群体的共同参与;二、采取体制外策略,三、以某一种价值作为引导。在这些要素中,艺术运动自然受到有意识的审视,并成为许多力量——最主要是意识形态和资本共同竞逐的目标。艺术运动也许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特殊的社会运动——运用特定的媒介来表达各式各样抽象诉求的运动,这种特殊性把它与其他具体利益诉求的社会运动区分开来,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呈现出迥然相异的景观。 总的说来,独立电影至今仍与早期当代艺术的境遇相似:除了尚能自由表达以外,它们的延伸空间其实十分有限,即便这几年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恰恰形成了两种可能性:一,是独立电影的作者们往往会关注那些主流之外与自身处境相一致的艺术人士,并把他们视作自己的同路人。这些人的生存状态,与社会的关系,而不是他们的艺术成为聚焦的中心。二,是这些影像被集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试图去了解全景和整体的中国当代艺术历程的多元史料的基础。这样,我们也许会从主流但狭窄的所谓对“艺术界”的描述中恢复出来(通常的描述是在一种成功学意义上的,并且多是在一种权力和利益合谋的基础上诞生的),尽可能的恢复到当时可能的样子。 在策展人顾振清和张海涛的支持下,视空间成为ISAAS第二季放映第一站的承办方,我们为这次放映遴选了23部独立电影(其中纪录电影占绝大多数),并粗略将它们分为个人简史、群落生态和行为事件三个单元。无论从这种分类,还是从线性的时间看,尽管由于资本介入,中国的艺术世界发生了严重分化,作为艺术运动的起因,对生存权与表达权的诉求及与之相关的抗争,到今天仍是那些不把现存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艺术工作者们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这一点往往会被光鲜的表面现实所遮蔽)。有意思的是,中国独立电影的处境与上述情况相类似,因此,对艺术领域中的生存权与表达权的相关记录与表现一直是独立电影最关注的焦点之一,而这一切似乎正成为论证艺术运动之所以存在的有力证据。 开幕式的当天我们将举办简短的开幕仪式,会有这次放映中所选影片的部分导演和工作人员出席。期待大家的到来。 参展片目如下: 单元一 个人小史 《流浪北京》 导演:吴文光制作年代:1990 时长:70分钟 《冬春的日子》 导演:王小帅制作年代:1993 时长:75分钟 《极度寒冷》 导演:王小帅制作年代:1996 时长:90分钟 《梦游》 导演:黄文海制作年代:2005 时长:86分钟 《胶带》 导演:李凝 制作年代:2010 时长:175分钟 《东》 导演:贾樟柯制作年代:2006 时长:66分钟 《快乐的苍蝇》 导演:刘是制作年代:2008 时长:68分钟 《宋伟》 导演:齐中华制作年代:2008 时长:92分钟 单元二 群落生态 《圆明园的画家们》 导演:胡杰制作年代:1995 时长:35分钟 《告别圆明园》 导演赵亮 制作年代:1995 时长:104分钟 《798》 导演沈晓闽 制作年代:2005 时长:275分钟 《798Station》 导演Zheng Kuo 制作年代:2010 时长:105分钟 《玲珑塔》 导演:藏红花 制作年代:2012 时长:90分钟 《5+5》 导演:徐星+老安 制作年代:2011 时长:100分钟 《中国,艺术帝国?》 导演:盛志民 Emma Tassy 制作年代:2010 时长:55分钟 单元三 事件行为 《中国行动》 导演:温普林制作年代:1999 时长:57分钟 《七宗罪》 导演:温普林、温普庆 制作年代:1998 时长:52分钟 《百年不化》 导演:张勇制作年代:2001 时长:60分钟 《晒太阳》 导演:胡杰制作年代:2002 时长:50分钟 《胡志明小道》 导演:董钧制作年代: 2011 时长180分钟 《Fairytale》 联合制作、制作年代:2008 时长:150分钟 《暖冬》 导演:郑阔制作年代:2010 时长:102分钟 《未来的节日+桃浦大楼》系列纪录片 导演:杨振中制作年代:2011 来源:https://www.artda.cn/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展讯 > 北京︱“人机合一”机器人艺术时代 (陈燕子)
- 张海涛︱未来呼啸而来:人工智能.GPT焦点年——颠覆性的艺术... (陈燕子)
- 张海涛/编:中国新媒体艺术展览大事记(2000-2020) (陈燕子)
- 张海涛︱实验即未来:中国实验动画跨界档案 (陈燕子)
- 张海涛︱未来批判:自然世、人类世与科学世的反乌托邦主义—... (陈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