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规律|一个人的精力分配规则 (消灭高压状态)
来自:溜敲🐟
我发现一个能减少自己疲惫感的方法——控制每日所做事项的种类以及大脑做决策数。此文的精力不仅是时间,还有心情,体力,脑活动量等元素综合。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句话其实我们都不陌生。例如我们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工作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曾经我认为我学习的时间只要控制在一定数量,就能保证高效学习,休息时间和学习时间只要被划分开来,那么其中的具体事项是不会互相打扰的。
但慢慢地我发现并非如此,起因是妈妈有时会告诫我如果考研就专心考研,不要像我姐一样,一边考研一边准备出国留学,又搞自媒体,还很喜欢约拍和跳舞,最后什么都没得到。此处的得到仅指学业上没得到实质上的进步。以前我每次听这话,都很不以为然,我认为我姐即使不去约拍和跳舞,那么这个时间她仍然会用在其他娱乐上,因为这是属于她的休息时间。并没有影响她的学习时间内的分配。
恰逢暑假,我开始实习,刚开始上班期间明明没做什么实事,但是就是会感到被耗尽精力,十分疲惫。在一个本该愉悦的周末我竟然没有心情去户外玩了,于是我开始反思。同理,我联想到了大学期间上水课的经历,我被迫坐在教室,但是我明明没有听课,却同样让我很消耗。而前面的这两个例子,实习坐在办公室玩和上水课明明我已经是在办公室看剧休闲,或者玩游戏了,照理来说,对于我的大脑属于娱乐项目,为什么仍然会让我感到精力被消耗呢。一个契机,我姐和我吐槽最近事情很多睡得很少,我看了一下她的所列事项,里面除了准备托福考试外,大部分是例如买月饼选礼物,跳舞健身,买机票订行程等事。我突然发现正是这些东西消耗了她的精力。
也就是说,我们大脑其实并不能完全将学习和娱乐相区分,因为这本来也就是我们人为划分的。因此如果我们在自己的一天或者一段长期时间中安排很多事,那么我们的精力会被分配到这些事情上,即使只是做一些小的决策。而在休息上的精力,如果休息项目是需要我们输入输出内容的那么其实会把我们一天的总精力消耗。同样,如果学习的种类过多,我们的大脑切换也有点消耗。而实习和水课它也并不是纯粹的休息,即使我没有学习,但是我因为被迫坐在那,一边焦虑地玩手机,一边听课,所以也在消耗精力。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听一个比较自我的朋友吐槽,或者微信消息轰炸,我需要去回应,这同样也会消耗我的精力。所以我慢慢地会减少一些我认为不喜欢的,过于耗费精力的线上聊天活动。
心得:休息项目侧重于纯放空,比如户外散步看风景,或者一些不费脑子的喜剧,和朋友强度不高的聊天。不要给自己的一天设置太多项目,最好一天就两三个,例如我周末学习的时候,就是上午睡懒觉,下午学习几小时,然后边吃晚饭边看剧,晚上看书。如果有健身跳舞等项目,我需要考虑到它的元气消耗量,综合考虑近段时间的目标,如果有学习任务比如考研等就适当减少,或者往后推迟。如果是日常生活,则可在衡量自己一天精力分配后,合理安排即可。中心思想就是不要将自己置于高压状态,爱护自己的精力。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社会规律|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自称“主播” (洗清清)
- 讨论/管理|为什么现在大家爱说自己苦 (momo)
- 讨论/管理|我发现人正在无限趋同,像连连看一样,被消除掉了... (宝妮小姐姐)
- 讨论/管理|把早恋视为洪水猛兽的时代结束了 (KAGA)
- 校园单位|在中国,gap甚至比gay还严重 (比丘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