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综合博物馆推荐
天福
成都博物馆 是成都综合性博物馆,是集中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成都地区古代文明和现代化建设成就的场所。 成都博物馆创立于1958年,先后经历了成都市地志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成都市文物管理处两个发展阶段。1984年10月1日正式开馆于成都市大慈寺,固定陈列有《成都简史(古代部分)陈列》、《成都汉代画像砖(石)陈列》。2003年11月搬迁至成都市通惠门路25号。2004年成都博物馆并入成都博物院,是成都博物院管理的正县级事业单位。成都博物馆下设皮影博物馆、办公室、保卫科、保管部、信息中心、书画院。现有职工37人。 作为成都市政府宣传城市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场所,成都博物馆举办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展》、《纪念辛亥革命暨四川保路运动八十周年展》、《南方丝绸之路展》、《鲁迅生平展》、《西南少数民族服饰展》、《清代宫廷文物精品展》、《秦始皇兵马俑展》、《清代皇室书画珍品展》等重大展览,接待海内外游客二百余万人次,成为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 目前成都博物馆收藏有青铜器、金银器、画像砖、石刻、陶瓷器、书画、家具、皮影等各类文物10余万件,其中尤以巴蜀青铜器、东汉画像砖、南朝石刻、成汉陶俑、青羊宫系陶瓷最为著名,在中国美术史、宗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先后远赴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展览,为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赢得了国际性声誉。出版有《成都汉代画像砖(石)资料选集》、《华西考古研究》、《成都文物考古发现》《成都古代史略》《成都地区文物考古文献目录》等研究性丛书、论著。 郫县博物馆 成立于1984年6月,位于望丛祠内,是一所地方综合性陵园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3000余件,以战国铜兵器,如:蜀铭文铜戈和汉代画像砖、画像石棺、说唱俑最为有名,曾在国内外展出中引起轰动,书画碑贴藏品也很丰富。年接待中外游客20万人次。 陈列室结合“汉代古蜀文化”的发源历史进行物品陈列,运用空间组合,在内容设计和艺术形式上突破和创新,使这一大批精华荟萃的“古蜀文物瑰宝”在这座神秘梦幻般的艺术殿堂里得到充分地展示,文物内涵得到更深地发掘。 四川省博物馆 是中国省级历史性博物馆。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建于1941年3月,原名四川博物馆,后改名为川西博物馆。1952年定名四川省博物馆。原馆址在原皇城内明远楼。后又迁至成都市人民公园。1965年迁现址。 该馆藏品16万多件,其中,一、二级文物2000多件。藏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其中出土于川东巫山县大溪新石器时代遗址中的人面形石佩,距今5000多年,以一长6厘米、宽3.6厘米的天然椭圆形黑色石块为料,正、背两面均琢雕出人的双目和鼻口,构成一个人型面庞。重庆巴县冬笋坝出土的战国铜剑,全长62厘米,无格、扁茎,剑身和剑柄一次铸成,形如柳,有“柳叶剑”之称。剑的全身铸满纹饰,除剑脊两侧的虎斑纹外,在剑基部位还刻铸出虎纹和花蒂、手臂、手掌等纹饰。这些纹饰、图案是研究巴蜀文化的珍贵资料。汉代画像砖、石刻在该馆藏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该馆的“四川省历史文物陈列”和有关反映四川省革命斗争历史的文物陈列,共展出文物资料约4000件,展厅面积近3000平方米。 “四川省历史文物陈列”有资阳人头骨化石,大溪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器、玉器和陶器,殷周铜 和战国青铜兵器、工具、印章,汉代画像砖和说唱俑等陶塑品,唐、宋时代的蜀瓷等。 在“四川省革命文物陈列”中,有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军武器和各种宣传品,红军长征经过四川时留下的遗物,和反映革命先辈光辉业绩的文物资料。该馆编撰的专著有《四川船棺葬》、《王建墓发掘报告》等大型发掘报告和《张大千敦煌临摹画》等画册。 西南民族学院所属专业博物馆 在成都市一环路南四段西南民族学院内。 初名民族文物组,1951年始建,后改名为民族文物馆,1992年改为现名。 馆藏反映四川,云南,贵州,西藏,湖南,黑龙江等省区 30多个少数民族历史,社会制度,生产,生活,艺术,宗教,文字, 服饰的民族文物共1万余件,还有近,现代时期少数民族的革命文物。主要为本校教学服务,并向社会开放,弘扬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西南少数民族文物陈列》,《藏族宗教文化艺术陈列》展示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基本情况, 介绍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反映了四川藏族,云南傣族,凉山彝族以及羌族的不同历史文化和风俗民情。曾多次推出专题展览在成都,重庆,北京展出。累计接待观众超过40万人次。 彭州市博物馆 位于金彭大道西段,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厅600平方米,文物库房300平方米,布局为仿古园林式。 彭州地域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地上、地下文物十分丰富,全市现有馆藏文物近一万余件,国家一级文物139件,位居全国市(县)级博物馆之冠。在馆藏文物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宋代银器,其工艺精湛,属国内罕见,汉代画像砖,唐、宋、明、清的瓷器,明清以来的古善本书籍,古书画作品,也多为国家珍品。竹瓦乡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窖藏:其中9件铜器均被国家定为国宝,天彭镇出土的唐代钱币窑藏重达6干余斤,实属罕见;还有磁峰镇发现的三叠世纪恐龙脚趾纹化石属我国首次发现,天彭镇发现的宋代金银器窖藏目前属我国最大的金银器窖藏。彭州磁峰镇宋代金城白瓷窑属四川省独有,载入<中国瓷器>史册,境内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 为摸清彭州文物的家底,博物馆组织了文物普查队,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文物保护措施,对全市文物进行了调查,编写了〈彭县文物一览表〉,《彭县文物分布图集》和文物地图,举办了文物普查成果展,批准了市乡(镇)文物保护单位93处,建立了乡(镇)级文物保护小组23个。 党的十五大召开时,选送文物精品2l件(占四川省送展文物50%),参加在京举办的“全国近年考古发现汇报展”,同时有5件馆藏文物精品载入《中国文物精粹》一书中,中国艺术节在四川召开,本馆在省博物馆承办了“彭州市宋代金银器文物精品展”,两次展出均受到中央及省市领导、专家及全国人大代表的一致好评。为发挥彭州文物的爱国主义作用,又选送了文物瓷器精品参加在澳门举力、的“四川文物精华展”,从而在彭州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积极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彭州文物的对外交流,曾先后于日本早稻田大学、京都大学、帝京大学等进行了考古文化交流和探讨,为彭州文物考古、保持与世界接轨奠定了基础。 东郊工业博物馆 人们可在这座老厂房里品味成都老东郊那火红的岁月,见证新东郊的新气象。 博物馆建设历时1年,位于成都东郊建设南路,馆舍系利用原成都宏明厂机修车间改造而成,占地74亩,是成都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博物馆。博物馆室外展区设置航吊吊装等雕塑和工业机器阵容,反映当年东郊工业的生产场面;室内展区收藏了反映东郊企业及工人生活、生产的图片及实物。另外,原一环路水碾河的《建设者》雕塑也搬迁至博物馆展区,与博物馆相映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