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向流动的“光谱论”的历史与论调
天羽
“光谱论”由著名的美国性学研究者阿尔弗雷德·金赛(Alfred Kinsey)提出。他的“金赛性学报告”提出性倾向是一个连续体,而不是简单的异性恋和同性恋的二元对立。
金赛认为,人们在性倾向上并非表现为两个互不关联的群体,而是存在一个连续的谱系,其中许多人处于连续体上各不相同的点,即所谓的“双性恋”。
他在20世纪中叶通过《人类男性性行为》和《人类女性性行为》两本著作,提出了著名的“金赛量表”(Kinsey Scale),挑战了传统的性取向二元论。
金赛量表是一个0到6的连续尺度,用以描述个体的性取向,强调性取向的多样性和流动性,认为性取向并非固定不变,而是可能随时间变化。

此外,金赛的工作启发了后续研究者,如马斯与约翰逊,他们进一步探讨了性取向的流动性和多样性。心理学家卡拉·戈登通过对不同性取向人群的访谈,支持了性取向流动性的观点。
与金赛的“取向流动论”相对的是“哈里斯理论”,它则强调性取向的固定性和二元性。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性取向的流动性,表明这一现象在年轻一代中普遍存在。
“金赛量表”为性取向的科学理解提供了方法,推动了性教育普及和公众性认知的提升。尽管存在局限性,但金赛的研究强调了性取向的连续性,对性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性解放运动,其贡献在性学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96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好奇心,她们在干什么呢? (这是树洞)
- t,跟男人do过,或者有想法试试的来认识一下。 (印第安的深秋)
- 深圳男双,找朋友 (chakef)
- 老天奶你赐我个女人吧 (游戏引擎)
- 跟伴侣出柜好难啊 (有事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