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的世界1k4评论(偏夸夸向
来自:走东
太多东西在小品的世界里了,表演细节、设计,突然想起之前看线下的时候又听到土豆提过一嘴说吕严这一季想做一些表达(“不是说要变不好笑的意思”——土豆吐槽原话^ ^)。结合群友的讨论总结。这个作品感觉能看做是穿过三年的时空隧道而来,“我的学长”的那个缺失而含糊的底,炸碎舞台灯光炸碎第四堵墙,就这样清晰又疯狂、勇敢又悲伤地显现在幕布降下之前。
明显能感受到这两个作品中存在着某种同样的处境:主人公曾经向往遵守的秩序,却在他不断的成长觉醒中保持停滞落伍,就像小时候渴望拥有的、大人们的时尚的裤腰带,日复一日围在腰间会随着发育、啤酒肚、孕肚变成勒紧腹部的蜕皮毒蛇。
痛苦…觉醒前的勉强度日,觉醒后的痛苦挣扎让人想去改变。最早希望质询的对象一定是自己最热爱的人或事,比如家人…学长…喜剧。他们有一些是秩序的践行者…有一些甚至是秩序的制定者…有一些曾是秩序的反叛者。
邓帅饰演的母亲,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不自知的秩序执行者…按作品想表达的东西来看。邓帅的角色显然对标的是传统喜剧里不讨喜的演员。观众对相对滞后的传统喜剧表现形式、剧本内容、甚至演员表演的质疑和不耐烦通过吕严的嘴吐露出来。作为台上演员,在旁观者眼里,他们的表演永远走在最前面,是以在过分僵硬的剧本间行走,无疑会使得观众去给这些表演创作者贴上类似于npc的标签。
所以代表“创作者自由意志结合体”、“观众心声”这两者的角色———吕严,华丽丽地降生在永恒的除夕夜春晚置景里。像一个处于爆炸边缘的气球,一个“危险”的、规则破坏者,却在最后一点一点泄出的气体助燃了母亲,激起了她又或是“他们”的自由意志。
我其实刚看完的时候,考虑过最后催促邓帅砸墙、觉醒的情感到底是什么,是母爱吗。现在一边写一边整理思路觉得是,也不完全是。儿子,吕严其实作为艺术传递接收者又或者是体现作者自由意志的作品本身,和喜剧本身是无法割离的,创作者、喜剧、接受者,三者和其之间的情感传递是交缠为一体的。邓帅对于吕严的情感是完全可以对标喜剧创作者对自己作品、对受众的情感。创作者从观众那里汲取肯定和力量,再将生命力倾注给作品。
妈妈那一句“孩子,从小到大我只知道为你好,但我从来不知道你要什么。”这两个“你”可以看作前一个“你”是作品,后一个“你”是观众又或者可以隐喻成是对自己的诘问。
所以最震撼的是,妈妈的砸墙。第一遍看的时候只是觉得妈妈像骑士,在捍卫也在反叛,就这样,舞台灯光和达摩克利斯剑一样高悬的、象征尽头的幕布,在她的大榔头下碎成一万片。我的心也震颤不已。再回去反刍,正当妈妈选择为儿子而勇敢的时候,儿子反而减弱了,化身为某些为降低冲突而出现的理智,为后面情节蓄势的同时也奠定了结局或许永无尽头,墙的对过或许还是墙。(吕严最后这块的情绪真的特别好,颤动的灯光下哽咽的声音|-| )。但这里妈妈的回应又延续了胖达人一直以来的风格(我要哭了)
“你有很强滴主观能动性!”———我们是人诶!
最后持锤的老黄可以视作是传统喜剧的经典形象和某些秩序下的精华结晶。
“不能用魔法打败魔法。”意味着使用过于脱节的执行逻辑去创新,阻碍太大。但是喜剧精神“大锤”必须得到传承。在创作者和这样的精神的不断契合里,最后会生长出来一些近似天性的能力———喜剧能力,随后会化作一些尖锐的工具去破除一些顽固,而后耕种一些更富有生命力的…
妈妈甩假发这个包袱真的很炸也很帅hh。
就这样在这个假发底下你看到千军万马,穿裙子的、持毛线的、短发的、扮丑的、拿保温杯的、染白发画老年妆的…喜剧的骑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真的很害怕那些有“底”的节目 (你跺你也麻)
- 角色&演员|这季最出彩的助演选手是谁 (mono)
- 酷滕那一组的作品都不怎么好 (一一二二)
- 第二季今天录制,那大概什么时候播呀? (LilyMore___)
- 刘旸是关系户吗? (pu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