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量子哲学:意识造成波函数塌缩?
开启新征程(宇宙探索小组)
观察者效应

《这个烧脑的思想实验,挑战了量子力学》文章来源于返朴 ,作者董唯元 https://mp.weixin.qq.com/s/dLWIXfOt-OcECRYxgxkEFQ
文中描述了一个“维格纳朋友思想实验”,W和F两个人对一个处于叠加态的粒子自旋进行测量。在某一条件下,两个人作出的预测产生了矛盾。
W和F的分歧之所以产生,是我们经典世界所无法理解的,所以只能用F的意识来解释,是人的意识导致了分歧的存在,如果意识决定一切,那F的预测更有说服力。
如果将F换成石头,那就不存在这种分歧,因为石头没有意识,对我们来说,W的描述就是唯一值得信赖的预测。
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量子测量过程,是意识造成波函数塌缩?
贝尔不等式
宇宙中不存在超光速事件,两个相距遥远的粒子,对一个进行测量不会影响到另一个。
但在量子纠缠的世界中,这两个粒子是一个整体,不论相距多远,对一个测量就会影响到另一个,存在超光速的瞬时作用。
贝尔不等式在经典中是严格成立的,但在纠缠的量子世界中它是不成立的。

【量子故事会(十六)贝尔不等式啥意思?也许你还不了解这个世界】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cW411P71G/?share_source=copy_web&vd_source=2238fbe2bd2c6912ce0d9b327a6c10bb
大贝尔实验
大贝尔实验(Big Bell Test)于2016年11月30日进行,是一项全球性的科学实验,旨在证实量子力学的正确性,它通过利用人类的自由意志以及量子纠缠现象来测试量子力学中的一个关键预测——即所谓的贝尔不等式,该不等式是一项长期存在的争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和张强教授是大贝尔实验中国区的负责人,他们的实验室利用接收到的自由意志产生的随机数进行贝尔实验。
贝尔不等式是由物理学家约翰·斯图尔特·贝尔在1964年提出的一组数学关系式。这些不等式是基于一种假设,即物理系统中粒子的性质在测量之前就已经确定,并且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会瞬间影响到另一个(即使这两个粒子相隔很远)。这种假设被称为局域实在论。如果量子力学遵循局域实在论,则测量结果应该满足贝尔不等式。
大贝尔实验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如何选择随机数来决定实验中使用的设置参数。通常情况下,这些参数是由物理随机数生成器决定的,但在大贝尔实验中,这些随机数是由来自全球志愿者的游戏输入产生的。志愿者们通过互联网玩一些游戏,而他们的反应时间被用作随机数的来源,这些随机数随后被用来调整实验装置的设置。
如果实验结果违背了贝尔不等式,那么这将支持量子力学的观点,即粒子的状态并非预先确定,并且远距离的粒子之间可以存在非局域性的关联。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网友:我打算隐居终南山,用毕生精力探索宇宙人生的真相,我... (开启新征程)
- 多维宇宙与人类文明:在星尘、钢铁与未知维度间,重塑人族的... (莹心)
- 元古宙时期的地球究竟有多冷?尽收眼底的只有冰封大地! (Meng Da Yong)
- 嫦娥五号发现月球“巨型水库” ,为何美国6次登月都没发现?! (Meng Da Yong)
- 探索|3I/ATLAS巧妙地经过金星、火星、木星,外星探测器对太... (开启新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