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分析|人物杂谈(一)关于李莲花的人物魅力
    
    
  
  
  
    
    木木夕
上月的某一天,被一项工作反复放鸽子的我突然摆烂了,躺在床上打开b站看到大黄又接了新戏,突然想起之前还没看到女明星出场就看不下去的《莲花楼》,再翻翻豆瓣评分,竟然已经涨到了8.5。本着对广大人民群众审美的信任,我再次打开了这部剧,以求转移一下注意力,忘掉一些糟心事。 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忍过了开头的五毛特效普男互殴、前两案的躺椅式破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剧情好像有意思了起来。可能是三人组成行后的插科打诨,也可能是师兄线出现疑点的新悬念,总之一周之内一口气看到了结局。
再然后就是绵绵不绝的回味。一开始是全网搜寻李莲花还活着的证据,后来好像也慢慢接受了这个或生或死都好的OE,再后来看逐帧分析和二创剪辑,乃至近几天甚至开始考古演员。 万般不舍离不开一个点,李莲花的人物魅力实在是太大了。 再具体一点去看,李莲花真真像一个活生生的人,一刷结束后,我跟朋友说,感觉好像送走了一位真实存在过的朋友。这还挺神奇的,一个架空背景的故事,一个充满浪漫主义的武侠故事,能营造出这样的真实性应该不容易。 二刷细品,我也找到了这种真实性的来源:复杂性的塑造。 我一直不喜欢用几个简单标签去形容一个人,因为人的特质是一个连续谱、人也会随着环境变化,但是语言总会把这种复杂性简化成正负两极,比如“感性”“理性”,一个“理性”的人总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吗?显然是不现实的。影视作品的时长限制下,也只能展示一个人的部分“切片”,而尽量多角度去展示“切片”,以及多涉足两极之中的“中间地带”,才会形成一个尽可能立体的人物。或者说,如果一个影视人物能不被几个简单的关键词去定义,那这个角色也就立住了。 李莲花确实做到了。 他有“豁达”的一面,所以能慢慢放下十年前的故人故事;但也有“执念”,比如放不下寻找师兄尸骨、放不下因自己而死的四顾门兄弟。 他有“聪慧”的一面,十年前的武学奇才,十年中的悟道,十年后的狐狸侦探,都是聪明脑瓜的证明;但也有”盲目“的时刻,比如十年前忽略师兄的恨意,十年后没有验师兄的尸骨。 他有“重情义”的热,所以会对师兄对阿娩念念不忘;但又有“交友不交心”的冷,十年前众人环绕却根本没知心朋友,十年后又把可能交心的机会一个个推开。 他有救赎众生的神性,但也会犯错、也会受挫、也会矛盾、也会迷茫、也会遗憾,所以呈现出来的,依然是人,一个内里很有生命力的人。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每当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又会想起某些细节推翻这个词的简单定义。 以及我发现,各种莲络人猜测的李莲花MBTI都不尽相同,还都分析的头头是道。这也很有趣,因为MBTI其实就是简单二分,李莲花的的复杂性在此也可见一斑。 所以呢,每一次重刷就又能看到一些新的细节,挖掘到这个角色新的一面,乐此不疲。 最后也确实要再夸一夸成毅,看剧前从没听说这么个人,看剧后垂直入坑,竟然能把李莲花的这么多面向整合在一起还没有跳脱违和感,而且真的是”换魂”式演技,哪怕是演唱会上,也只觉得这是穿着李莲花衣服的成毅,虽然偶尔表情神态与剧中相似,但就是感觉这具身体换了个灵魂。另外作为演员,成毅没有给出自己对角色的详细理解,这也进一步拓展了李莲花的可能性,在观众不同视角的讨论下,让“切片”和“中间地带”更多,也让大家共同完成了这个角色的塑造。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你们管这个叫人无再少年? (我亦是行人)
 - 莲络人们,快去捡粉丝啊,到处都是心碎的小甜心们 (Lululululu)
 - 真的不理解为什么要跟踩成毅长相还空口鉴整的楼主陪聊40多楼 ... (只吃七分饱)
 - 主创&幕后|对于李莲花,成毅是这么说的「精华」 (Candy)
 - 2025楼的云合 集均已9463w(10.23更) (莲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