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如题,据我搜到的资料是没得。有大神知道详情吗?
他只是优秀的项目经理
如果他能活到七十年代,凭借三十年代末恒星崩塌、中子星和黑洞的研究论文,拿一个诺贝尔奖是没问题的。
他后期主要的精力用来搞曼哈顿计划和反战了,学术上最大的贡献是影片前段提的黑洞理论,但是黑洞要等到他去世之后才被证实,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只颁给活人
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他在科研学术上的造诣没达到诺奖水平吧。 黑洞(black hole)最早的预言者、提出者、命名者、发现者全都不是他。 最晚广义相对论后第二年1916年就有科学家预言了黑洞。命名black hole的惠勒(费曼的老师,惠勒-德威特方程提出者…)都没得诺奖。奥本海默想以黑洞得诺奖有点牵强。
惠勒六十年代对于恒星引力崩塌的研究灵感恰恰来自于奥本海默39年的“被抢了风头”的论文。
惠勒帮助传播了black hole的名字,这个概念最晚1916年就有人提出了。
1916是群星璀璨原子结构大讨论的时代,但也仅局限于相互作用而没有考虑原子结构最终崩塌的结果。奥比是从理论上第一个预见了崩塌收缩引力最终可能会趋于无限。
文献不错,我慢慢看。
书里说:
多年后,罗伯特在物理界的朋友和同辈(他们都一致同意他非常优秀)将会寻思,为什么他从来没有获颁诺贝尔奖。「罗伯特本人的物理学知识非常深刻。」李奥·纳达尔斯基回忆:「大概只有泡利懂得更多的物理,能了解得比罗伯特更深刻。」
不过,要赢得诺贝尔奖,就像人生中的许多事,是关乎献身、策略、能力、时机,当然还有运气的问题。罗伯特献身于研究尖端物理学,攻克他有兴趣的问题,而且他当然有能力。但是他没有正确的策略——而且他的时机过了。最后一点,诺贝尔奖这份殊荣是奖励取得某种特定成就的科学家。相形之下,奥本海默的天才在于他有能力综合整个研究领域。「奥本海默是非常有想像力的人。」一九三四到一九三六年跟着奥本海默做研究的博士后学生艾德温·尤林(Edwin Uehling)回忆:「他的物理知识极为全面。我不确定是否可以说他没有进行诺贝尔奖等级的研究,但他所做的研究恰好没有取得诺贝尔奖委员会认定激励人心的那种成果。」
他的水平就不是诺奖的水平,这是最直接的理由
诺贝尔奖配不上奥本海默,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诺奖还是相对公平的,奥本的物理学成就远不如曼哈顿计划他几个后来获得诺奖的下属。 而且奥本缺乏学术定力,总是变换学术研究方向来迎合政治需要。原子弹不是他直接研发的,他是负责通过自己左翼政治背景和社交圈拉拢各种政见不同的科学家来搞。 其本身成就并没有多少可说之处 美国科学界对奥本的评价也不高。 在80年代美国出版的享誉世界的那本核物理专著《瓶中之蝎》里,对他的介绍也相对简单。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