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把唐诗讲成了“段子”
来自:捡到一颗小星星
大家一起先来做道选择题吧。
从下面的三本书中哪一本让你更有阅读的兴趣的书: A.唐诗鉴赏 B.段子集 C.段子式唐诗鉴赏 太过专业性或娱乐性的书籍纵然有它们的受众,但集专业于娱乐的书籍更让人眼前一亮。《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便让我们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下接受到唐诗的熏陶。 “网红国民教授”戴建业老师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穿越历史的时空,带领我们走进唐朝那些大诗人的心灵境界,感受他们内心的丰富,体验他们情感的深沉。在书中,我们领略上官仪的风韵,感受陈子昂的风骨,品味王维的诗情画意,惊叹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感叹李白的豪放飘逸,领悟孟浩然的“佛性”,体会王感悟王昌龄的侠骨柔情…… 有同学提问:老师你讲课非常有趣,大家都很喜欢,但是这样的老师也很容易被人误解,只是有趣,而没有水平,不够深刻?老师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而您又是怎么做选择的呢? 戴老师笑着说:不要把有趣和深刻对立起来。他说完,台下掌声雷动。 对啊,有趣和深刻从来不是对立面,总有一些人他们兼具两者,闪闪发光。从书中戴老师对唐诗的解读中,就让我看到了这么一位可爱的老人。这也不由得让我浅探起老先生是如何把专业深刻的唐诗讲得如此通俗易懂又不乏深刻趣味的。
一、生动情景化 戴老师善于把诗歌中出现的场景描绘出来,让诗中人走到我们面前。如在解读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中说到: “他又不喜欢一个人喝闷酒。 怎么办呢? 天下没有能难道李白的事情。 谁能料到他突然“举杯邀明月”?只有他才能这样突发奇想,只有他才有这种神来之笔。刚说完“独酌无相亲”,马上把杯子举向天空:明月老兄,一起共饮! “对影成三人”更让人叫绝!还愁找不到人吗?现在有了明月,还有自己月下的影子,更有我李白本人,转眼他就变出了“三人”!我的个天!亏他想得出来,亏他写得出来!难怪古人称这两句属“千古奇趣”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有月亮和影子做伴,喝疯了,乐疯了。 三杯酒下肚,李白就开始手舞足蹈,“我歌月徘徊”,他已喝得身子摇摇晃晃,看月亮也是醉眼蒙眬,他一歌起来两头徘徊,月亮自然跟着他一起徘徊。大家还记得这一首儿歌吗:“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一齐走。”“我舞影零乱”写他的醉态,借着酒疯,他开始乱舞,月下影子自然和他一起乱舞了。” 听了戴老师的描述,一个在月下饮酒起舞的诗仙不正活生生出现在你我的眼前吗?
二、联系生活,巧用对比 戴老师还善于把唐诗里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一古一今联通起来,仿佛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在解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时,写到: “李白、孟浩然、王维、高适、岑参、储光羲、崔灏等诗人,都和他交情深厚,用今天的话说,他的“微信群”中全是盛唐第一流的精英。 我常对大家说,“朋友朋友,棋逢对手”。听懂了没有? 真正的朋友,要么才华,要么人格,要么能力,要么见识,要么地位,必须达到大致相同或相近的高度。我常常和人家讲,你要想知道自己在社会上占有什么样的位置,或者说你在这世上“算老几”,打开微信,翻一下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了。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人,你就属于哪种人。 当时,王昌龄的一举一动,都会让朋友们牵挂,还可能上社会的“热搜”,如天宝七载(748年),他从江宁(今南京市)丞贬为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原湖南省黔阳县治)尉时,李白马上就寄去名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在讲到李白求职经历的时候: “历史上,有人很会拍马屁,而且拍得不露痕迹,但李白他老人家拍得确实不怎么样。 拿我举个例子,哪个人要拍我的马屁,说:“戴老师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连得诺贝尔奖的人,也没有你写得这么好。”那我一听,就觉得这个家伙是在挖苦我,八成是个浑蛋。” 三、抒真情,表真意 在唐诗解读中,戴老师还常常与我们露真情。让你仿佛忘了他是一个学者,一个老师,而是一个和你倾谈的朋友。 在解读的杜甫《月夜》时,他写到: “杜甫跟他老婆几十年了,都四十多岁的人了,那时候十几岁就结婚,还说他老婆的手臂是“玉臂”,他一点审美疲劳都没有,他爱老婆真的爱疯了。 在成都草堂时,杜甫已是五十多岁的老人,大家看看,还形容他老婆恩爱到什么程度,“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大家都知道,中年夫妻早已是左手握右手,但杜甫一辈子都爱他老婆。 这首诗写深厚的夫妻恩爱情。杜甫是个非常高尚的人,不一定是个好情人,但他绝对是个好丈夫。 我要是有个女儿,我首选让她嫁给杜甫。我的女儿要是嫁给李白,那我真是死不瞑目。因为李白才气太大,机会太多,这个家伙又控制不了自己,那我真的是放心不下。嫁给杜甫我就放心了,相信他们的夫妻感情,会像陈年老窖一样愈久愈香。” 他读李白的《行路难》,解说得精彩极了: “这首诗是典型的一波三折,起落、起落、起落,奔放、奔放,奔放的激情,完全不受控制的激情。 他的生命就是一团火,一直在燃烧、熄灭、点着、熄灭、燃烧、旺盛。李白是一个痛苦的灵魂,在这么短短一首诗中,他一下发烧,一下冰冷。” 就是这么一位幽默风趣,这么率真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段子手”,怎能不让人走进他的文字一探究竟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4月,读《认识孩子》 (corn)
- 《看见孩子》二三总结 (Annie)
- 4月《看见孩子》 (JOKER)
- 4月《看见孩子》 (L .xl)
- 《看见孩子》看见成长的全部 (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