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提问|望女成龙的困境—乖乖女为何配坏小子
罐头
乖乖女配坏小子的言情小说设定流行开来,反映了言情小说女性读者的内心隐秘需求。渴望一个不被父母认可,展现自己真正价值的伴侣,这个价值通过虐待自己来体现,把自己彻底打碎,毁灭,对方仍然不离开这一结果证实了自己确切的存在。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后,大量的女性拥有母亲身份后,还拥有一个职业女性身份,伴随着成功学,强调母亲不止是母亲,还要是有魅力的女人,这个母亲角色带有一种强势,全能和超人感让女儿受到压抑。而女儿承载着望女成龙的期望进入社会,参与竞争贯彻着女儿的青春期。在考试的压力下女儿回应母亲的需求也同时渴望着逃离。她发现母亲的爱带有条件和母亲本身的焦虑,如“考不上高中母亲会对我失望”“我不想母亲对我失望”,这种拉扯让女儿需求一种安全感。
独生女其实身上背负着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身上有着一个“成为这个制度的优胜者”,也同时也被这种需求裹挟着,表现在“我为我的女儿的成绩骄傲。” 这个事实和处境不会因为独生女的认知改变着,独生女知道自己是义务教育加上高中教育培养出来的一个竞争者,是一个面临淘汰危险的人。那么乖乖女一个经常听话的女性,她本身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功能性存在的,世界上存在的是有条件的爱,比如母亲可能就是陪读 做饭 照顾她的角色,如果她没有做到就会被指责“我付出这么多你还是这个样子”,她其实是知道自己要扮演出什么样子才能够得到一个外界的认可,但是这会带来一个危机。
这像是一个存在主义的危机,就是如果我不是那条我的母亲希望我成为的那条龙,我还配得到爱嘛?
而坏小子,违法犯罪的坏小子解决了女儿的存在主义危机,又实现了女儿从母亲身上继承但又隐秘不自知的控制欲。
乖乖女通过不断的牺牲去获得坏小子的身边的一个位置,其实也是这一女性读者群体做出来的试探,女性读者之所以选择这个题材,包括她们要求女性主角的自我悔恨意识和一种“干净”,也是希望获得一种道德的优越感来实现自己的控制欲,这种控制在母女对抗中是失败的,但在言情小说中它实现了。
对女主角的道德审查和对男主角的无限容忍,满足了她们以不同的方式控制男女主角的故事走向,男主角作为一个拯救她的救世主又非她不可的爱人,满足了她又是龙又是女人的双重需求。尽管这很虚幻,这解释了为何乖乖女×坏小子的流行。
母女关系的拉扯造成了女儿心灵的巨大空虚,这种空虚需要缓解。而言情小说一直宣扬“女人的价值通过爱来实现”,无法处理母女关系拉扯的望女成龙群体成为了这种乖乖女×坏小子的主要受众,当然她们只是女性群体的少数,这类小说真被影视化后,她们的困境只是少数人的困境,不被大众理解。
乖乖女隐秘的一个愿望是:妈妈,如果我不是那条龙,你还会爱我吗?这个回答她们无法问出口,母女关系的拉扯也让这个问题得不到答案,乖乖女配坏小子满足了乖乖女内心的心理需求,哪怕我不具备功能性,仍然有人陪伴在我身边。那个心理需求在很多成年人看来很畸形,但这可能是真实的。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提问|关于女尊 (momo)
- 讨论/提问|一个很可能会被基本盘举报的女尊世界脑洞 (mome)
- 素材&方法|700年前航海探险的女人们 (新建坐标系)
- 素材&方法|写古代才女的可以参考毕景桓和她的朋友们 (新建坐标系)
- 讨论/提问|我几乎已经无法阅读任何文学作品了 (叮叮咚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