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说|看了组里推荐的《安东尼娅家族》,分享一下推荐的点和雷点
来自:green


以上是无剧透影评,以下内容会有一点剧透,介意的姐妹可以直接拖到最后一段看总结~
……………………………
电影是在火车上看的,一些只有女导演才能拍出来的情节和情感流露让我在火车上无声地流了几次眼泪。
比如安东尼娅的女儿发现有智力障碍的女孩迪迪被哥哥侵犯后,用耙子阉了那个男的,毅然地拉着女孩的手带着她跑回了自己家。

回到家后,安东尼娅安抚着迪迪,和她说等下给她烤个小蛋糕,洗个热水澡,然后还承诺给她买个新眼镜(迪迪的眼镜被那个♂÷弄坏了)。


这段剧情很温暖很治愈,因为是女导演,没有♂导演变态的虐女星癖,才能在陈述南泉罪恶的同时避免着重刻画女性苦难,让观影女性感受到负面情绪。
相反,导演着重刻画了女性在受害后身边女性亲友给予她的支持与安抚,以及女性自我疗愈的力量,还有女性复仇与男性施暴者的惨状,这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女性观影者积极的心理暗示。只有女导演才能拍出这样细腻又具有疗愈力量的情节。



除此之外,电影还在安东尼娅和女儿的婚恋观中展现了天然的女/权/思想。一个带着五个儿子的老鳏夫向安东尼娅求婚,安东尼娅直白地点出她不想为他带孩子,拒绝了他的请求。



安东尼娅的女儿之后也是跑到城里挑了个摩托男,进行一次生育行为后便离开了他,去父留女。
但电影里仍然有一些从激/进/女/权视角看来不太满意的地方,最大的问题是它展现出来的世界与女人太包容、太理想化了。安东尼娅和她的女儿与女儿的女儿们都扮演着一个安抚男性的包容母亲的角色,导演想展现女性的高尚与天然的生命力与疗愈力量,但这些力量又不足以女人成为掌权者,所以这个所谓的全女乌托邦也只是以安东尼娅家族为圆心的小小的安全角落,在这个角落之外仍旧有源源不断的针对女性的恶在发生。
还记得上面提到的那个侵犯迪迪的男人吗?他在被耙子戳裤裆前用手护住了裆部,所以并没有被完全阉掉。伤口痊愈后他便离开了村庄,安东尼娅一家也没有再去追究。几年后他又回来了,再次侵犯了安东尼娅的孙女泰瑞沙,安东尼娅拿着枪去复仇,但她知道外面的世界与法律不会保护她与她的孙女,因此只能在口头上诅咒了他几句。最后那个男的还是被他争家产的弟弟淹死在了井里。

导演想刻画一个女性的包容支撑起来的世界,所以电影里的沾男情节也不令人意外了。安东尼娅虽然拒绝了老鳏夫的求婚,但依然与他建立了性缘关系。
在电影里,老鳏夫与他的儿子是被塑造成善的一方,他们帮助安东尼娅一家打了qj犯,也帮忙捉住了侵犯少女的牧师,安东尼娅接纳了他们一家,邀请他们在长桌上一起吃饭。
这也是电影里最理想化的一个桥段:安东尼娅“擦亮眼”找了个好男人。在这个理想化的情节里也展现了导演对于部分男性能够成为女性同盟这一观点的认可,但这又是与电影里展现的男性罪恶矛盾的。
电影里主要揭露了两种男性罪恶:性侵与南泉宗教南泉哲学的死亡崇拜。之所以说它们是“男性”罪恶,是因为这两种罪恶都是从这一性别的生理本能发展而来,它们是符合男性本性的。这一性别在社会化前具有无周期性的性欲且没有创生能力,因此这一性别建立的权力机制是暴力的,创造的文化是抄袭的和向死的。



在男性的文化里,女人是有原罪的。但在这部电影以及很多团结派的理想里,♂的原罪却被弱化了,他们被描绘成了可爱的生物,可以被女人的包容与温柔打动,可以被女人教育成不冒犯的生物。但事实并非如此,qj犯如果真得能被打动,泰瑞沙就不会再被侵犯。
总结:整体上而言这是一部不错的电影,电影的节奏很好,可以一口气看完。女导演把控的情节与情绪都能触动到女性观众的心灵。但一些情节过于理想化,最大的雷点是在这个女性乌托邦里依然允许男性的存在,弱化了男性本身带有的恶,与电影整体基调违和。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她厌烦|日剧《海女》 (是左手牵右手)
- 她在说|就没有讲母女但是不和解的电影吗 (姥橘会背摔)
- 她推荐|纪录片《爱丽丝·盖伊·布拉切不为人知的故事》 (壮壮的很安心)
- 她推荐|俄罗斯儿童喜剧《小玛利亚》 (壮壮的很安心)
- 她推荐|女性犯罪电影汇总(部分推荐)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