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分享 | 辞职后,我逃去了寺庙
大脸中呀
2022年11月,趁着离职gap,我去了一趟深圳弘法寺做义工,待了5天4晚。我并不信仰佛教,只是心态比较开放,想体验一下寺庙是否真的像我想象中那么好,是否真的没有烦恼。
我把这次“出逃”经验整理成了笔记,希望对体验寺庙义工生活有兴趣的你有所参考。
1 我如何申请到义工机会
弘法寺的义工有两种:
① 随喜义工,不能住宿舍,有斋饭,不用提前申请,直接去义工办报道即可;
② 长住义工,可住宿舍,有斋饭,需要做3天以上,需要提前申请。
长住义工分组(在义工办报道时,会随机分配):① 大殿组;②发香组;③牌位组;④结缘组;⑤随喜组;⑥斋堂组;⑦客房部;⑧义工办。
申请方式:关注弘法寺公众号—弘法栏目—义工系统,填写信息后等待审核
我被分到了客房部,主要工作是发放床上用品(会给义工提供枕头枕套、被子被罩、床垫床单)、打扫卫生、洗被子晾被子。

2 义工的工作累吗
寺庙义工通用时间表:
5:00-6:00,早课(可自己决定是否参加)
6:00-6:30,早餐
工作(8:00到岗,具体开始时间由组长决定)
11:00-12:30,午餐
工作(14:00到岗,具体开始时间由组长决定)
17:30-18:00,晚餐
18:30-19:30,共修
我所在的客房部需要早上8点前到办公室,基本会一直连轴转直到17:30点吃晚饭,中午大家会轮换着休息一小时(办公室需要留一个人值班)。

我问过同寝室的室友以及同组的师兄(寺庙里所有人都称为师兄)是否觉得辛苦,结论是:信佛教的人,就不会觉得苦,即使身体累也觉得自己是在修行;不信佛教的人,会直接说累,会倒计时还有几天结束义工。
3 寺庙也是小社会,逃到这里也要面对“职场”
我在寺庙的那5天,小组里除了我,还有3位同事和一位领导。
同事A是领导朋友的孩子,家里人也信佛,作为功德主(为寺庙捐了钱)+义工身份出现。因此在组内扮演的角色像是领导的秘书,重点指挥工作,很少亲力亲为。
同事B已经在寺庙做义工两三年,没什么钱也不怎么信佛,比较好说话。因此在组内是辛勤干活儿的,脏活累活苦活都会分给他。
同事C是7天的义工,属于有一点精明但也会干活的人。他一边跟我吐槽A被优待、A不怎么干活,一边在我们一起做事时偷懒。
还有一个小插曲。
早课时有4个人会在正中间跪拜,还会被师傅带着绕大殿外转一周。我第二次上早课的那天,有一个身穿西装的人姗姗来迟,被带到中间跪拜,还有当天带头诵经的师傅为他念名字和地址。
这时我才意识到,原来跪拜的资格、指名的资格都是为寺庙做功德(世俗点的叫法是给钱)可以换来的。而没有钱的普通人,则在大殿的两边帮他们诵经。
本想逃避“尘世烦恼”的我,一瞬间被拉回现实世界。
4 帮助人们的,是信仰而不是寺庙
观察了我接触到的每一个人,发现真正让他们充实幸福的,是信仰。
听着他们分享,说自己在诵经时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说自己看到观音像时会发自内心的喜悦,说自己拜佛后会睡得很好、走了很多路本该很累的身体也不累……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由衷羡慕他们找到了让自己舒适的生活方式。
因为信佛,所以在寺庙的每一天都很开心,每诵经一遍都觉得积了多一点德,每做一点工就觉得又多修行了一点。
我意识到,我需要寻找的是一件让我充满热情的事。对于没有信仰的我,寺庙也拯救不了。

5 我带着碎掉的幻想,回到现实生活
在弘法寺的这五天,让我了解了一点佛教,学习了一些佛门礼仪,以后都知道如何焚香了。连续几天在晚饭后拜塔,看沿途的山、树形成的各种“图案”,高跟鞋、老虎、卧佛……让我找回了小时候春游的感觉。还认识了一些师兄,为我朋友圈增加了一些信佛教的观察对象。
只花了五天时间,就帮我认清了我自己,让我抛弃幻想,帮我找到真正的痛点。
下山后,回归现实生活,我开始尝试一切感兴趣的事情,数独、陶艺、写作、读书等等,我也试图找到属于我的“佛教”。
6 推荐尝试,但不要太多幻想
我觉得这五天还是非常值得,如果有机会、感兴趣,也推荐大家自己去体验一下,应该也会收获颇多。
如果不能吃苦,觉得去寺庙可以变佛系躺平,那就不建议了,毕竟义工也是一份工哦。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轻体力活〕2元/份!毕业论文有偿问卷调查,不记名填写。 (LZH.)
- 经历分享|金融简单问卷50r (试试就逝世)
- 我想做的|有没有周末兼职轻体力活的工作呀 (人间避难所)
- 经历分享|研究生实验之余送外卖日记 (可爱勾市)
- 寺庙义工体验 (mom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