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避免踩雷的申论经验贴——你所有的申论疑惑也许都会得到解答
来自:豆友HUn1_XPiUs
前言
陆陆续续考了接近三年了,国考、省考、联考都参加过,经历过跨省考试的艰辛,也经历过行测拉跨的无奈,更经历了市直进面的狂喜,如今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感谢一路走来获得的各种帮助,那些阅过的贴、那些水过的群、那些刷过的题,也接触了个别申论大神,这些都是令人难忘的经历!值得庆幸的是,自己在申论学习道路上没走什么弯路,国考地市级得过75+,山东省考得过77+,联考得过80+,也算略微有些心得吧。现在我也把自己对于申论的一些经验分享给大家,不求其他,只求帮助大家避雷,少走弯路!当然,如果我的只言片语对大家申论复习有所帮助,那就泰裤辣!
第一部分 申论复习的四宗罪
一罪:迷茫!——不知申论为何物
不仅仅申论小白,甚至有些考了N次的UU仍不知道申论到底在考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去复习申论,导致申论在60分上下徘徊。
二罪:臆想!——把申论当作神论
因为自己的分数很不理想或者忽高忽低,导致对申论心灰意冷,觉得申论阅卷就是乱改,甚至看心情、看字体给分。
三罪:贪婪!——妄想兼容百家之长
互联网+的时代,各种培训机构的资源唾手可得,随之而来的信息轰炸导致不少考生陷入选择综合征,不知道怎么选择机构。有的考生想法很丰满,想把市面上的知名机构都了解下,把他们的强项都借鉴到,但是最终的分数却很骨感。
四罪:盲信!——对某些机构的话照单全收
面对一些机构的营销、造势,缺乏明显的判断能力,迷信于机构的模板,不知道什么样的答案是优秀的答案。
第二部分 拨开云雾见天日
一、破局——揭露申论阅卷的流程
申论的阅卷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科学!科学!还TM是科学!一是人员设置的科学。三人一组去阅某道题,设置一名小组长,组员阅卷误差控制在零点几分,超过误差就得提交小组长再阅,如果还有误差就得重新返工阅卷,所以你的分数给的稳妥的不能再稳妥,因为没有人会愿意多干活!二是踩分点给的科学。给大家看一份19年联考某题内部的阅卷规则,你就知道它是多么的客观化!阅卷规则:1、房子有人住,才有人味,才有生活气息。(3分)2、房子有人住,才有人味,才能更好地保护民居。(3分)3、房子有人住,才能盘活和发展民居。(3分)4、民居的保护,应以人为本,与时俱进;(2分)应避免原汁原味地修葺和改造,要有必要的现代化改造;(2分)同时避免过度的现代化甚至商业化改造。(2分)其中,第1.2.3点照抄原文也给分。1、房子修的载漂亮,没有人住就没有人味,没有欢歌笑语,成了“空心村”,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2、房子没人住容易坏掉,几年下来,就成了大问题。3、房子有人住,土地流转起来才能赚到钱,改善居住条件。上述规则均按照关键词踩分,一目了然,甚至不会像行测一样出现争议题目,所以你的分数就是你能力最直接体现。当然了,前面是小题的介绍,对于大作文而言,同样对于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明确的角度提示,如果没有按照这些角度写作基本就是二类文以下,甚至广东的大作文分论点都是严格按照关键词来判断。
二、深挖——分析申论低分的原因
很幸运的是,我通过一些渠道获取了不少阅卷规则,这些东西显然是最好的复习方向,它可以让你知道60-是怎么来的,也可以知道80+是怎么来的,这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你下一次考试会重复你的错误或者丧失自己的优势!通过对阅卷规则的理解,简单地给大家总结几条容易丢分的原因:一是材料中存在的踩分点没有找到或者写全,导致丢分。无论国考还是省考申论,材料中本身存在的踩分点(原词原句)总会有一定比例,多的达到70%,少的也有55%,所以对于这部分的点如果把握不大,你的分数当然不会理想。二是结构不完整,导致丢分严重。对于一般的分析理解题目、公文题都有一定的结构分值,有些分值甚至很大,所以你有可能比你的对手少写了一句话,就少得了几分。比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的第一道题目——谈谈对“这些努力和奋斗所换来的,有形的会老去,无形的却能从此改变小谷村。”这句话的理解。如果你的答案中没有得出结论:相比有形的改变,无形的改变影响更长远。那你的分数直接少了3分。是的!3分!就是那么任性!当然了,对于公文题而言,有的更是按照结构来分档,所以有的时候你并不是得分点比对手少,而是作答不够完整导致!三是需要概括的点把握不准,导致得分困难。现在的申论特点是存在不少表述不够简练的材料,对于这部分需要转化、概括、归纳,这是所有申论考试的难点。当前的一些知名机构,或者存在转化过度,盲目追求点的完整;或者转化仅限于大的角度,不够细致,这也使得不少考生无法洞悉材料转化的精髓。四是作文跑题,导致得分畸低。不少考生一提到申论大作文,竟然还天真以为就是背诵范文,堆积一些华丽辞藻、名言警句,这种想法基本上也就告别公务员了。申论大作文都是有材料作为支撑,整体的框架基本上都是靠材料搭建起来的,所以你可以依托材料之外的积累来写作,但是你不能脱离材料去找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否则直接二类文以下。
第三部分 指明方向、积少成多
一、方法——如何从不同机构作出选择
市面上的机构充斥着几十家,还有各路的上岸大神、民间高手,作为申论小白一定非常迷茫:天大地大何处是我家!其实,任何机构的基本理论差别不大,甚至你不去了解这些基本理论也会做申论题目,因为对文字材料的阅读理解、概括分析能力是我们从小学就养成的能力。所以基础方法方面选择常见的机构就可以,不过尽量还是把握两个原则:一是选择能够把申论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方法。申论说明了就是找关键词、踩分点,那些弄了一堆理论、故弄玄虚,甚至上升到哲学角度的机构还是敬而远之,如果一个老师能通过讲解让你迅速了解材料的脉络,找到材料的得分点,那就值得尝试。二是老师的讲课习惯。有的老师纯粹上帝视角讲课,只会告诉你答案,不告诉你答案推导的过程,这样的老师其实就是模板化,没有真才实学,千万要避雷。当然了,申论的学习本身就比较枯燥,如果老师讲课幽默风趣,深入浅出,那就更好了。
说完基础方法就到了本贴最关键的部分——参考答案的选择了,因为你参考的答案就是你的上限!对于答案的选择,各个机构各有优势,有的全面,有的有层次,这个最好多看几家答案,注意:不同参考答案中都有的点基本上就是标答里面的踩分点,这个需要你拿到。存在分歧的点,尽量还是依托材料本身的内容判断是不是源于材料,包括转化是不是历年真题经常涉及的转化。我这里自己整理了一些题目答案,质量起码比市面上一些机构答案要好,有需要的可以拿走!另外,多熟悉历年真题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也是很重要的,我这里整理了一些,有需要的自取!
当然,如果你能有渠道获取阅卷规则,那么复习效率一定是最高的,我手头上有一些可以分享给大家!
二、积累——如何利用平时时间为自己蓄力
对于小题部分,最好的积累莫过于真题。最近四年的真题反复研读,国考、省考的都是你积累的素材,里面有很多重复出现的关键词、典型事例,包括材料得分点出现的规律、材料内容的逻辑、题目的设置特点等,这些都会换种方式重新在新题里面考察,所以多读、多做真题定会事半功倍!
对于大作文部分,最好的积累莫过于人民日报的评论文章,涉及不同关键词类的:创新、奉献、坚持、担当等;涉及不同主题类:乡村振兴、新业态、转型升级等。有机会我会整理些人民日报的文章合集,到时候分享给大家。
对于练字部分,其实作用不大。但是建议大家平时养成在申论答题纸上书写答案的习惯,字迹一定做到工整、清晰、规范、卷面整洁,这样的话字体基本不会给你扣分。
结语
短短的数千字不足以将我对申论的理解呈现出来,这些也只能算是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吧。当然我说的大家也是兼听则明,对于申论学习除了阅卷规则,没有什么是真理。即使是阅卷规则本身,也存在多样性、复杂性。最后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结构化面试一对一 (momo)
- 面试陪练1V1 (知白守黑)
- 求花生十三国考资料 (momo)
- 找队友|【招人】江苏考公找学习搭子 (多酚糕手)
- 广东事业单位统考线上课/陪练求推荐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