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作者|怎么看待漫长的季节对女性角色塑造
来自:Sameen
更新
爹味上热搜了,我女我也虽迟但到😅本来觉得捏着鼻子也算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剧,现在好感荡然无存。绿桌子绿电话绿围脖破鞋,人家就差指着鼻子辱女了还搁这我女我也呢😅





———————————————
说下我的想法。
不可否认是一部优秀的剧作,成功的男性群像剧,一首时代挽歌,在近几年的国产剧里几乎算得上大胆露骨的题材。但是男性视角过于明显的叙事依旧让我不适,如果在觉醒女性意识之前,我应该会特别特别喜欢它。然而这部剧女性角色依旧镶边,即使有在尽力刻画不同形象,但罗美素扁平的人设,重要角色沈墨的工具人性质,还有对黄丽茹和殷红塑造时流露出的那点刻薄和讥诮,都让我如鲠在喉。
首先是整部剧爹味冲天,一部分应该是导演刻意为之,出发点应该是对爹的白描,然而对几个男角色不由自主的怜爱使得本应克制的描绘因为这种温情的手法而显得令人憎恶。简单讲就是在美化爹味。
其次是女性角色镶边且扁平化。沈墨是整个戏剧冲突爆发的直接且关键人物,但对她的刻画跟对几个男角色精心雕琢的程度比起来,简直粗糙得可怜,跟工具人也没什么两样。不知道导演是无心还是无力挖掘一个从小被xq生活在黑暗里的女孩的人物心理。罗美素是因为演员演技出众讨论度不低,才没有完全沦为背景板。在剧里她就是一个有点神经质、唠唠叨叨还溺爱孩子的刻板印象里的母亲形象。每天被王响各种爹味怼,张罗一家子的生活,她的苦痛甚至没有被正面描写过。
黄丽茹和殷红这两个形象算得上不那么扁平,但也是我看得最不适的地方。塑造多元形象没问题,但悄摸夹带私货就让人恶心了。改变观众印象其实不需要说谎,只要隐瞒一部分强调一部分就够了。对黄丽茹的苦难展示不够,但花了大量笔墨塑造龚彪的不易、仗义和担当,辅以温情的手法进行美化。尤其是潘金莲武大郎式戳中zg男人兴奋点的叙事,黄丽茹婚前插足别人婚姻,还流产了不能生育。各种绿色物件的恶趣味暗示,破鞋的隐喻,充满了厌女的讥诮。反观龚彪呢,是被黄丽茹骗上床,临门一脚还打算拒绝的纯情男孩,是发现自己被设计依旧“接盘”不嫌弃的“老实人”,是被离婚还主动净身出户的大男人。现实里呢,瓢虫和老实女才更多吧。只能说男人是懂得男人的缺点的,也很懂如何美化自己。
整部剧其实很用心了,制作精良。但是底色依旧是美化父权的,也许有批判,但我看到的更多是不忍与孺慕。从男性视角看也许看得出悲壮与豁达,但从女性视角看就是不折不扣的噩梦。比如剧里的下岗工人巧云,从夜z会下班,丈夫骑自行车接她回家,女性的苦痛在男性叙事里永远都是背景板的存在。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作品/作者|推荐一个翻译女权主义跨性别批评著作的公众号—EI... (zero)
- 作品/作者|有些作者你一看就知道是同性恋 (千夜一昼)
- 讨论/提问|被《弗兰肯斯坦》的开篇暴击,如果是女译者第一句... (瑾瑜)
- 讨论/提问|女高们办的文学杂志征稿 (octopusnolegs)
- 自荐|关于东亚女的《天堂门之外》 (我是一個缺口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