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展 | 以山为经 北碑南帖
那个Z(看书 看展 看电影 喝酒)




















































































北齐高洋,建都邺城(今邯郸临漳),常往晋阳(今太原),于涉县中皇山敕建离宫。帝王礼佛,手笔自然大,山崖上凿刻六部佛经共13.7万余字:《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遗教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华经·观世音普门品》。这次在【香林佛语——北朝佛造像 / 刻经拓本展】中,可见《深密解脱经》拓片,宽6.5米,高4.5米。
唐窦臮所著《述书赋》中,辑录南朝书法家82位,北朝仅1位。这已经不是风格之选了,而是书画论中常见的傲慢与偏见了。北齐刻经中,常常可见的雄浑之外,又可见细腻虔敬之处,如山东邹县岗山的《入楞伽经》拓本中,被处理成莲瓣状的诸“点”,真如闻经处,如摄花香。
巩义石窟中《帝后礼佛图》拓本,在展览入口处不远,一回身即可见的庄严与华丽。此拓本就可以看上许久,这应是第一窟、也是被认为最为精美(一、三、四三窟皆有礼佛图)的东西两壁的拓本。看时调动脑海中两种模模糊糊的对照最有意思,一是与龙门石窟的帝后礼佛图的对照,巩义的与之一脉相承,上下三层而显得气势不让。且龙门石窟的若想看原件还得渡重洋;第二种对照是与巩义石窟的原壁画对照,拓本有着另一种古拙之美。
东壁上层第一队列,始于菩提树(但魏晋南北朝时雕刻的菩提树可能并非印度或兰卡的毕钵罗树)与比丘引路,从皇帝到王公,依服饰、仪仗、侍从数量可区分,第二层应为王子、贵族,多数左手作与愿印,右手作说法印。只有最后一位左手执莲,右手有说是怖魔印,状似斯克印,但我不确定,手印大神请指教。第三层应为贵族、大臣,持香盒者的手态较为丰富,有的在取香,有的似乎在散香。
西壁上层第一队列,亦从菩提树和比丘尼开始,皇后侍从6人,嫔妃各5人。皇后之后的一位嫔妃的手袋被大家津津乐道。第二层队列中嫔妃的发饰体现了其龄更为年轻。第三层的主像人物似乎更生动了,长颈莲花、手袋、香盒…
展中最为难得的一件,应该就是唐《六祖慧能碑》拓本,此碑为七祖神会主持刊立,王维撰写碑文,全文可见于《王右丞集》、《四库全书》、《唐文萃》中。
还有就是唐玄宗御注《金刚经》残石拓本,可能原属于经幢的一部分,原经八行,玄宗注有四行。
无论你去过或者还没来得及去过响堂山周边(林旺、中皇山、八会寺…)四山摩崖(峄山、葛山、尖山、岗山、铁山、神童山)、乃至巩义、云冈、龙门……只是在展厅中踱步,也如同行过万里路,更何况有些原石上的字迹已经漫漶不清,使得这些拓本更加珍贵。金石至坚,但自然之手亦使之改变,人们又将自己所镌刻之迹转存于柔软轻盈的纸上,今天又通过数字形式转录于虚拟世界,那么未来呢?也许此时,佛会拈花一笑:未来并不重要。
📍熹阅堂图书馆二层禧福GALLERY
📅20230415-050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法国巴黎|卢浮宫 (eille(豆芽))
- 深圳看展丨我随潮流来:戴泽的跨世纪目光 (ᵀ ᴬ ᴺ ᵀ ᴬ ᴺ)
- 莫高窟看展 | 披沙拣金 (有意思)
- 法国巴黎|建筑与历史之城 (eille(豆芽))
- 东京看展|国立西洋美术馆 (BA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