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 /美图|不仅仅是悬疑,说说《尘封十三载》的多面性
来自:悠果
【发到尘封组的帖子,转来与晓迷们共享】
追完18集,就目前来说,不仅没有烂尾,17、 18两集还拍出了新的意味,忍不住来写写截至目前的观感。
一、悬疑
作为迷雾剧场的类型片,《尘封十三载》的悬疑和刑侦风格都做得非常合格。
以刑警写实型追查线索、排查嫌疑人为主线,通过两个时空的交叉叙事,串联起系列案件。整体手法娴熟、剪辑简洁明快(部分转场堪称精彩)、风格营造突出……亮点很多。最喜欢的一点是,在悬念拉满的同时,并没有过于故弄玄虚,整体推进还是以刑侦探案的现实主义风格为主,片子整体是落地的。
二、群像
前两天刀哥下线的一幕恐怕赚了不少人的眼泪。一个义薄云天又思维简单的大哥,出场戏份不多,却栩栩如生。他身上的矛盾点、命运的悲剧感都让人怒其不争又哀其不幸,最终难免败给那一声“卫大哥”和沾血的两千块。
这样的人物,在《尘封十三载》里不止一个。
姚乐、马成群、细虫、迟永、莎莎、每一个被害的女性,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她)们的故事里,有理想夭折后的玩世不恭、有一夜暴富后的看破名利、有机关算尽后的飞黄腾达、有爱而无能的误入歧途、有被侮辱被损害的注定宿命……从这些白描式刻画的人物群像里,看到的是大时代波涛里随波逐流的个体,也看到了编剧对这些人的命运的捕捉和喟叹。
三、时间
陈建斌在前两天的直播里说,拍摄的分期让演员更深刻感知了剧里十三年的时间维度,时间的维度让演员体会到了人的转变。
的确,“十三年”,是剧情的最大张力来源。在时间的跨越中,我们看到了时代车轮的无情碾过,看到这其中每个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有人被抛在时代列车之后,有人淹没其中,也有人傲立潮头、风光无限。
只道是今日之日多烦忧,转眼之间,不过是昨日之日不可留。
变幻的时间里,总有一些不变的,比如爱、比如亦师亦友的情谊、比如对真相的执着。正因为这些看似脆弱却坚韧的存在,让我们抓住时间流沙中的一丝珍贵。
四、情怀
刘海波导演在《尘封十三载》里塑造了一种熟悉又有新意的警察关系。
老卫、小陆、老朱、老杜、霍局,江北分局刑警队的几位,都平凡而真实。他们没有金手指,破不了的悬案只能记挂在心里,顾不了的家庭也会走向分崩离析,挽不回的感情只能当做心里的白月光,放不下的痛苦也不会成为自怨自艾的理由。
十三载追凶,我们看到了屡屡受挫的警察,年轻的、年长的、暴躁的、斯文的、思想守旧的、思维进步的,差异很大,目标统一。即使是总在插科打诨、永远被怼的霍队,内心深处都有对悬案的担当。插一句,霍队“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这两句真是神来之笔!一刹那,觉得江北分局刑警队太有爱了,老卫老陆,谁都离不了老霍。
18集,陆队带老卫老朱老杜抓捕细虫的一场戏,恍然看到了杜琪峰的影子,《枪火》《放逐》……好久没看过这么精彩的男人戏了。于无声中听惊雷,默契不用多言,一个眼神足以心照不宣。这场戏的走位、台词,你细品,有没有杜琪峰的味道?
《尘封十三载》还塑造了陆行知和杨漫这一对新型的婚姻关系。
很多人喜欢杨漫,我也是。这么爽利又温情的女性,搁谁谁不爱啊,要是最后杨哲表白了,也是理所应当的。
陆队也一样招人喜欢。1997年的小陆又软萌又坚定,理想主义指数爆棚,蹦蹦跶跶都是破案热情。在师傅点拨下,委屈着一点点成熟,简直不要太好看。17集里老卫那个“长跑与短跑”的开导,充满温柔的一拍脸,我能说火花四溅么?413锁死!2010年的陆队又man又脆弱,似乎永远游走在焦躁的边缘,悬案快要把他逼疯了的同时也快要把观众逼疯了。(好吧我承认看到12集我已经忍不住去找了原著看了最后一章谁是凶手)
是1997年的小陆小杨夫妻更好嗑?还是2010年的离异夫妻更好嗑?我发现竟然很难选择。
扯了这么多,我发现竟然没有单辟一段来写师徒情,下次再扯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四月⭐⭐·顺遂如意聊天楼 (股神)
- 影视 /美图|云襄传之将进酒 陈晓云襄 官方物料与二创美图集中楼 (诺比)
- 影视 /美图|大生意人 陈晓古平原 官方物料与二创美图集中楼 (诺比)
- 成语接接接接龙楼 (奔跑去月球)
- 影视 /美图|【尘封十三载拍摄地打卡记 】汇总帖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