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现】《最伟大的作品》和《爱之悲》(liebesleid,又名《爱的忧伤》)
来自:iceandfire
今天晚上在听古典乐,听到一首小提琴曲,《爱之悲》。听着听着发现某一小段似曾相识……不由得哼起了“小船静静往返,马蒂斯的海岸”,——想起了哥的《最伟大的作品》,前奏中小提琴演奏的部分真的很像。
大家可以只需要听一下《最伟大的作品》和《爱之悲》(小提琴版)最初的十秒就可以,真的很像啊有木有!有一种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哀婉幽怨的赶脚!!麻烦大家听一下啦,希望不是本人幻听!!😭
【只要听55s处开始的10s就够了】
《爱之悲》这里好像放不下?气死宝宝了。直接放链接吧,只用听前面十几秒就差不多了【【我听过的最好版本】 克莱斯勒 爱的忧伤-哔哩哔哩】
《爱之悲》,德文原名Liebesleid,愿意就是“爱的悲哀”。这首曲子的原作曲家是弗里兹·克莱斯勒先生(Fritz Kreisler),所以这首曲子最初是以小提琴为主旋律创作的。钢琴的版本是拉赫曼尼诺夫(Sergei Rachmaninoff)所改编。爱之悲伤,顾名思义,自然一开头就给人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个人觉得,弦乐器的版本更加具有一种“为爱辗转反侧”的悲叹。尽管如此,这首曲子里面还是出现了很多轻松明亮的地方(brightness),很有一种马车时代的情侣互相交换信物后离别,之后因相思而生的悲伤。如果用这样一个情景作比喻,这曲子里悲叹的地方就是伤离别,而这曲子里明亮的地方就是期望重逢。但是重逢无期,自然是有忧虑的,忧虑之余就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的。所以这样看来,这个曲子想要描绘的情感层次还是很丰富的。(摘自网络)
首先声明,我近乎音痴,对音乐知之甚少,不能从专业角度分析,只是觉得这两个片断在听感上好相似啊。我想哥应该是听过《爱之悲》这首曲子的,毕竟哥的音乐修养那么高,我等凡夫俗子怎么可以比拟……
这又从某个侧面印证了《最伟大的的作品》也是诞生在爱的忧伤(love's sorrow)的语境之下的。呜呜欧呜呜呜好伤心啊……
另外:
《最伟大的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就是"这世上的热闹 出自孤单"
想起了顾城的一句诗,我很喜欢,"花开如火,也如寂寞",也可以用热闹和孤独的辩证关系来解读。
哥是在暗示我们他是孤单的/寂寞的……有歌迷解读为曾经的哥的曲风一度难以为人所理解,所以孤独寂寞;但在彩虹学的视角下,"孤独""寂寞"意味着什么不需要我赘述了。这"孤独""寂寞"背后又是欲望难以满足的虚空和荒凉,一声长叹……然而非常辩证的就是,这些难以满足的欲望诞生出来的"孤单",成为了创作的原动力,有了寂寞和孤单,才有了源源不断的艺术作品,世人热闹非凡地享用艺术品、膜拜艺术家。
或者,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周试图用"热闹"的场面(例如和困秀恩爱等行径)掩饰自己的寂寞,强行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比方说我觉得其实哥在哪里都带着一帮兄弟,其实是内心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这是可以说的吗,我怕哥会想打我……momo杰伦哥……qwq)
美总是悲的。I believe. 爱情的挫折、be美学,成全了艺术。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脑洞搬运|给谁加油 (Alienware)
- 周杰伦的ins—长沙,卡片 (Cheryl.C)
- 随机抽查周侯视频在线观看人数 (不是本人)
- 创作专区|三胎配 (momo)
- 整个世界仿佛是这对夫妻play中的一环🔒 (叽叽嘎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