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未知的自己
来自:乐乐的妈妈
你刚才说人類追求的东西,像权力啦、财富啦、健康啦,最终目的还是在追求喜悦与内心的和平,不是吗?快乐是由外在事物引发的,它的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一个使得我们快乐的事物,所以它的过程是由外向内的,既然快乐是取决于外在的东西,那么一旦那个令你快乐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后,你的快乐也随之消失了。而喜悦不同,它是由内向外的绽放,从你内心深处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拥有了它,外界是夺不走的。」但是很多父母却是以爱为名,把孩子视为自己的财产,让孩子为他们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历程。每个父母也是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限制。但是你要相信,在过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经尽他们所能地在扮演好他们的角色。他们也许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们所知有限,资源也有限。在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经是他们尽力之后的结果了,你了解吗?你要问我如何才能得到爱、喜悦与和平 你好好想想,我们到底是谁,又究竟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看见真正的自己。记住,死亡来临的时候,会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们的东西席卷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会随时间、甚至死亡而改变的。 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天天在演戏?扮演好员工、好朋友、好国民、好子女、好媳妇、好女婿、好父母,甚至好人!然而在戏份中,有多少是我们心甘情愿演出的?为了演好这些人生大戏的不同角色,我们每个人都要因地因时地戴上一些面具,难道这就是我们看不见真我的原因之一?我发现了一点,我们在世界上扮演的种种角色会遮盖了我们的真我。还有,我们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会影响别人和我们之间的互动! 「我们失去了与真我的连结,但是人類还是得要有『自我感』,于是我们向外发展,认同于我们的身体、情绪、思 想和角色、身分等,而一般人所谓的『小我』、『自我』(ego)于焉产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质的东西,以寻求满足。任何能丢弃自己不实的身分认同,而且不被自己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所限制和障碍的人,都能展现出真我的特质。所有眼见的物质,连看不到的声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种有特定振动频率的能量啊!所以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快乐、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起共鸣,而且会被他吸过来。同样的,如果一个人老带着悲观、愤世嫉俗的思想频率,那么难怪这个人常有倒霉的事发生在他身上了!所以我们的身体、情绪、思想和角色扮演、身分认同这些个能量,把我们生命能量的源头团团围住,也隔绝了爱、喜悦与和平!「我们因为与自己生命的源头没有连结,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获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们的同胞们--其它的人類,争夺能量。每个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试着夺取别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权力驾凌他人、获得别人的关注、认可、喜爱,或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因为每个人能量的振动频率都或多或少不同,和你振动频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看得比较顺眼的人啦!那么我怎么知道我自己能量的振动频率是什么样子的呢?」 「看你周围吸引来的人事物就知道啦!」老人莞尔一笑,「因为你的思想、情感都带着一定的能量振动,所以会吸引和它们振动频率相近的人、事、物呀!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动,而观察者又会影响被观察者,所以我们创造了我们自己的世界。如果你不断重复做某件事,在生理学上来说,我们某些神经细胞之间就会建立起长期且固定的关系,比方说,如果你每天都生气,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惨痛苦‥‥那么,你就是每天都在重复地为那张神经网路接线和整合。这就变成了你的一个情绪模式。。久而久之,感受器对某种胜肽有了特定的胃口,会产生气‥饥饿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气的话,你的细胞会让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发脾。不过,在寻找真我的过程中,我们先要努力地把潜意识的部分尽量带到意识层面,这样我们离真我也会愈来愈近。性格倾向X外在环境X各种教育X生活事件X前世业力(如果你信的话)=人生模式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现,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败。这些外在的东西,丝毫动摇不到你那个内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虚假认同!梦是潜意识通往意识的桥梁如果你的人际关系一再出现相同的模式,比方说你的同事、老板和你相处的模式,不管你走到哪里都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这时你就知道是潜意识的一个模式在主宰你的命运和行为了!还有就是你说溜嘴,不经意说出或做出来的一些事,虽然与你本意不相同,但可能就是你潜意识里真正的想法。瘾头,就是嘛,我怎么没想到,像有些人明明知道抽烟不好,可是阻止不了这种慢性自殺行为,这就是潜意识在操控的最好例证 然后,你出生了,经历过那个巨大的创伤和惊吓,你与提供自己生命所需的源头分离,一开始你很迷惑,不知道为什么居然自己肚子饿了会得不到东西吃,因为你以为你与这个世界是一体的于是,我们慢慢学会了, 我及我的身体,和这个世界是分离的了。为了保持自我感,我们就发展出了ego,在这个世界上抓取所有我们能抓取到的东西。因为小我是如此的虚幻、脆弱,所以它需要更多的抓取、获得,才能延续它软弱的生命。为什么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有很多无名的恐惧无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离感,就变成了一种存在性焦虑所有造成我们与真我隔绝的东西都像黑暗一样,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拿觉知之光去照亮它们。的这个部分,所谓觉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们的身体连结。我们一般人对自己的身体 只有5%了解和控制,95%身体是在潜意识的狀态下用自动导航系统在操控的。所以,找回与身体的连结就可以帮助我们把5%的版图扩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跟你的身体对话,倾听你身体的讯息基本上,任何能让你专心一致、活在当下的运动,都可以帮你与身体重新连结,所以运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做它时的心态和狀况。所以无论是跑步、快走、游泳、太极拳、气功、瑜伽,只要你能够专心地观照自己的身体,这些运动都可以成为一种冥想。与身体对话、连结的最佳方式其实就是静坐冥想。这种具有竞争性的运动,是ego对ego的运动,不是能让你跟自己好好在一起的运动。只要你关注你的身体,它就会同样地回应你的。所以呼吸愈慢长的人,活得愈久。小baby是怎么呼吸的,就知道腹式呼吸你把简单的腹式呼吸学会了以后,你可以在坐车时、开会中,甚至与人交谈的时候都偷偷地練习,你会觉得你的胸腔愈来愈开阔,甚至感冒等呼吸道的疾病都会减少呢!練习的时候很简单,只要不着痕迹地把注意力带到你的呼吸上,关注一下腹部的起伏,自然带动了腹式呼吸之后,就不需要太多的心力去照顾它了。他是那样的慈悲、有爱心,从不批判你,让你感觉他是完完全全地接受你,没有保留地爱你身体却是我们寻找真我的必经之路,所以才要倾听身体的讯息、跟身体连结。而为了把这条道路修直、修正,我们必须要好好呵护自己的身体,就像那一辆马车也需要好好维护一样,不然有一天寸步难行的时候,讲心灵的追求也是枉然『怎么吃』比『吃什么』来得重要,」「怎么吃」包括了以下几点: 1. 食物的比例:所谓的黄金比例是40%的谷類,40%的水果、蔬菜,20%的蛋白质。 2. 吃饭的时间:早餐一定要吃得多,晚饭一定要早。两餐进食之间,不可以超过4个小时,才不会耗你的老本(能量)。所以在两个正餐之间,应该要吃一些点心,补充一下能量。 3. 食物的份量:轻食和少量多餐。每餐食物的份量不要超过你一只手掌能抓满的份量的五倍。七、八分饱就应适可而止。 4. 烹饪方法:生食蔬菜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每个人在每个季节都适合;生食动物(包括鱼)在现代的社会中问题太多,少吃为妙。少油的烹饪法--水煮、蒸是最营养、最好的。 5. 吃的方法:细嚼慢咽可以让唾液和食物充分混合,帮助消化。此外,食物、饮料不要太烫太冷。我们的身体必须消耗极大的能量,才能将喝下的冰饮料温暖至正常体温(摄氏三十六度半),如此一来整体的免疫力自然下降。所以如果常喝冰饮料,建议将饮料退冰半小时或改喝常温白开水。若菱现在学会比较不去在意别人的眼光和评论。毕竟,一个人的大脑每秒钟要过濾那么多的信息,因此,她只看得见她想要看到的东西;别人拿什么标准去过濾信息,真的管也管不着。若菱沉溺在新发现的内在世界,泰然处之。她想,无论他们说些什么,受到影响的只是我们的小我而已,如果能够接纳小我的缩减和被打击,再多的流言也不怕。 锻练双腿肌肉是预防体力衰退的最佳方法,健走就是最理想、效果最大的运动。健走时,你要配合缓而深的呼吸、摆动你的双臂、大跨步地快速前进,更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接着她又说,「老人还教我要放空我的脑袋,专心把注意力放在我的双脚上,这样就是一种步行襌的冥想。」女主人露出了迷人的微笑,「你知道吗?半年内,我瘦了二十公斤,而且神清气爽,负面情绪大大地消除,感觉喜悦平和,真是棒透了!嗯,我们每天应该做一些能把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的运动,放更多的觉知在身体的部位上……比方说你的健走,我要学的瑜伽,都可以帮助我们和身体有更多的连结。」所以与身体连结的方法还有一个,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时时留意自己的身体……女主人打了个手势,「比如你在开会的时候,可以自问:『此刻我的姿势是什么?我臀部和椅子接触的感觉是什么?我身体的哪一个部分有紧缩的感觉?我可以试着去放松它。』这样留一部分的注意在自己身上,其它的注意力放在此刻正在发生的事情上,你会发现,这样可以让你更容易地活在当下呢!」 这也就是说,我们为自己的意识,带入了更多的觉知。就像我们的眼睛,虽然可以有很广的视野,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其实只是聚焦在前方很狭窄的范围。平时做事的时候,你的身体除了在动作之外,它也在呼吸,在适应和感知着周围复杂的外界条件,然而这都是潜意识的范畴了,我们心思的注意力其实是集中在其它事情上的。如果你能够更留意身体的感知,就可以把那5%的意识狀态扩大了。这样,不就是老人教导的:把潜意识的 一部分转变成意识了吗?」老天的事,」老人伸手指指上面,「你的事,他人的事。」夫妻之间,也要扪心自问:你真正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为了对方的人生,或更多是为了自己?对最亲近的人,更要注意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如果是为了自己,而且还自以为有权利管对方,认为我们可以介入他人的領域、促使别人改变,这种做法不但白费力气,而且还会造成两人关系的紧张。你可以把你知道的,你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和他们分享,但是背后不要设定一个预期的结果。(比方说:你一定要听我的,要不然‥‥)这样的话,对方比较能够接受。伴侣之间、亲子之间都是这样。你觉得志明生活习惯不好,而你自己最近有了一些体会,想改变生活、饮食的习惯。你就自己努力、尽心地去做,让你的伴侣感到好奇,让他看到效果,然后他可能会愿意听听看你为什么这么做的理由,同时,他也许会试着做一些你在做的事。「所以呀,记住,管好自己的事最要。重」老人提醒她。「为我们的亲人担心,其实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加害行为!」就是要放下小我的执着心。一个人的命活多长,是老天的事,一个母亲再怎么样努力去保护孩子都是无法与天命违抗的。」无论你多么爱他,多余的担心就是最差的礼物,不如给他祝福吧!」 显然她喜欢扮演受害者。这些外在的事件都是我们创造的罗?先是有对胜肽的需求,而我们的大脑在选择有限的两千个位信息的时候,就会过濾信息,而制造了各种符合我们细胞想要的思想、念头,而这些能量的波动,会吸引和它振动频率相同的东西过来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我可以看见并感觉到我的身体,然而凡是可以被看见以及被感觉到的,并不是真正的观者。我的身体也许疲惫或兴奋,生病或健康、沉重或轻松、也可能焦虑或平静,但这与内在的真我全然无关。我有一副身体,但我并非自己的身体。 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我能知晓我的欲望,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欲望来来去去,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欲望,但我并非自己的欲望。 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我能觉察出我的情绪,然而凡是可以被觉察的,并不是真正的觉者。情绪反反复覆,却影响不到内在的我。我有情绪,但我并非自己的情绪。 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我可以看见与知晓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可以被知晓的并不是真正的知者。思想来来去去,却影响不了内在的我。我有思想,但我并非自己的思想。 我就是那仅存的纯粹的觉知,是所有思想、情绪、感觉与知觉的见证这些情绪都是一种能量,尤其对孩子来说,一些天生的恐惧,所求不得的愤怒,失望落空的悲伤,都只是一种自然生命能量的流动而已,它会来,就一定会走。,这些被否定、压抑的情绪,像你的悲伤和恐惧,就滞留在我们的身体里,她的情绪从来没有被认可、被接受,所以,它们也从来没有离开。 老人看着若菱的心路历程,理解地说:「所以将来你做母亲以后,要记得,给孩子无限的情绪上的支持和认同。」 这个痛苦之身在我们的身体里面,是自成一格的一个能量场,有它自己的生命力。它以痛苦为食,如果你不喂养它想要的食物的话,它会制造一些事端来产生它所需要的情绪来维生。首先哦,老人要我写下来一段话,每天要念、要写--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虐待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老人说,我们会有这样的遭遇,是因为我们需要这样的遭遇而产生的情绪。也就是说,我们的遭遇是配合我们需要的那种情绪而产生的啦。这是我们的一种模式、习性啦。比方说阿你常常有不被爱的感受的话,你就写:我看见我在寻求不被爱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老人说,这种东西哦,你愈去排斥它,它愈不走啦,而且还会更强呢!所以,看见了以后,就先接纳它,然后告诉自己,我不需要这个情绪啦,我要放下对它的需要。他说这是说给潜意识听的啦!这样就把那个我们意识的5%扩大了啊!」老板娘努力地用她仅有的知识解释着。「所以要天天念、天天写啦!」老人告诉我,每个人来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功课要学啦,我的前夫只是来帮助我,给我功课做而已。情绪的支持和认同哦,只是去接纳孩子的情绪,不去阻止或是否定啦,阿行为规矩还是要遵守的罗老人说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啦,会来也会走,大人不要干涉,要让孩子自己学会怎么去处理自己的情绪,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无限的爱和支持。如果你用转移的方法来教孩子避开负面情绪的话,孩子长大以后就学会了用代替品来逃避情绪,什么抽烟啦、吸毒啦,还有那些工作狂的啦,很可伯的呢!阿如果你去压抑孩子的情绪的话,那就更不好了呀!我看见我在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我全心地接纳这种感受,并且放下对它的需要。好,我知道了,我的人生模式之一就是要去经历被背叛、被欺骗,因为我从小就在豢养这方面的胜肽。那又怎么样?」「受苦有两种,」老人平静地劝导,「一种是无知的、无明的受苦,就是任随潜意识的操控而受苦,同时在抱怨、抗拒那个痛苦。这样的受苦不能让你成长。」 若菱噙着泪水,在朦胧中看着老人。 「另外一种受苦是有觉知的受苦,当你感觉到撕裂般的痛楚、好像要爆炸似的愤怒,你不逃避、不抱怨,你全然地去经历它。让这个压抑、隐藏多年的能量爆发出来,用不批判、不抗拒的态度,在全然的爱和接纳中去经历它。这样的受苦,是你走出人生模式、成长茁壮的契机。」 不要批判、不要抗拒,就是去接纳这个愤怒!让这个能量自然地流露出来,不要压抑!压抑多年的情感,就像是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驱除它们。不是对人臣服,是对事情臣服,对本然(What is),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臣服。你在情绪上,要先接纳已经发生的事。比方说,玉梅的陷害,你接受了,就是不去生气了,因为你再气,都不能改变她背后插你刀子的事实。我们人会受苦的最大原因,就是抗拒事实。无论你的选择是什么,都不需要负面情绪掺杂在其中。臣服的第一步,就是要先看到自己的抗拒,而且看到自己的抗拒是徒劳无功、无济于事的。生活现在给了你一个体验和成长的契机,你能够通过这个考验吗?」,她知道觉得自己不够好的想法来自于我们和真我分离的结果。但是无论在理性、知性层面多么清楚了解,若菱的自尊心还是受到了很大的伤害。 若菱想起了水的研究、米饭的实验‥‥等等,她知道这些负面思想对她的能量和心态的健康没有一点好处,可是就是无法遏止。 「我们的头脑真的很会欺骗我们,」这是若菱深切的体会,「它会看到它想要看到的东西,收到它想要收到的讯息,无关乎外在的条件、事实是什么!」老天的事,我管得了吗?」 「管不了!」 「管不了该怎么办呢?」 「臣服呀!」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 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脑袋里的思想我们无从控制,」老人平静地说,「我们只能藉由观察它、检视它来转移,我会教你的。」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 当你不再盲目地听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时候了。」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的时候,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老人很认真地说,「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注意力拉回到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比方说如果你在洗碗,你就感受一下水的温度,皮肤和碗盘接触时候的感受,碗盘从油腻到干净之间,你手指触摸它们的感觉变化‥‥等等,就可以阻止自己的胡思乱想。」 「那如果,我当时没有在做什么呢?比方说,坐车、等待的时候?」若菱问的问题都很实际。 「很好,」老人赞许,「那么你就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内在身体,去体验你当时身体各个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因为你知道吗?」老人停顿了一下,「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是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所以,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面。但是它们是一种能量,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了呀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 是呀,各种瘾头,任何上瘾症,包括刷卡购物、派对狂欢、大吃大喝,都是因为有难言之隐吧!」老师在白板上把学生说的各种策略都写下来。 拚命工作、酗酒、抽烟、各种瘾症、看电视、追星族、过度运动、帮助别人、不停地读书、学习、泡夜店、换伴侣、换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种戏码 「还有‥‥」老师神秘地说,「上各种工作坊、打襌七、到处参加灌顶法会、上教堂、望弥撒。」 你是说这些灵性的追求、宗教的修持,也有可能成为我们逃避面对自己的一种手段?如果你不面对自己的阴暗面,光是拚命上课、灵修、参加各种宗教活动,甚至持咒、念经、祷告、唱诗歌也是没有用的。你不想面对自己内在的那个部分,就像艾莉丝梦游仙境的那个兔子洞一样,又深又暗,连耶稣、佛陀、任何大师都碰触不了。只有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療愈,或是把光带到洞中,療愈才会发生。」这个难解的课题。 过了好一会儿,老师又说:「接受了这么多的应该和理想,我们于是产生了很多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标准,来约束自己,也来衡量、批判他人。这些就是我们每日所思所想的基础,可是我们从来不去检测我们思想的正确性。」跟其它很多老师一样,她也规定了回家的功课:「你们回去照这个作业的要求写下自己的想法,明天我们就来检视一下这些想法的真实性。当你对某一類的人或是他们的行为,待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说着,老师把手比成一个手枪的姿势,对着一个学生,然后说:「你看,当我手指着你批评的时候,有几根手指对着我自己?」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所以事情是我们的『选择』,而不是我们被动看事情发生。」也有同学提到了「吸引力法则」,相同能量的事物会彼此吸引,所以我们周遭发生的事物都是我们本身的能量吸引过来的。 当我们心里有个深切、真诚的渴望,整个宇宙都会聯合起来帮助你,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当你祈祷的时候,你的内在会发出一股正面振动的能量,它会把你想要的东西吸过来,也就是神在回应你的祷告而赐给你真心想要的东西。」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己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原来我们对别人的指控,真的是有三根指头是对着自己的!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他教我去检视自己的思想,挑战自己的信念,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知道,我们是完全听从我们脑袋里的声音,从来不去质疑它们的。」 帮助我们从身体、情绪、思想等各个层面去清除我们与真我之间的障碍,也是我療愈过程中很重要的帮助。」随时关照自己的思想,并且检验它们的真实性,另外他告诉我,没有任何的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因为那个是你对事情的解释。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在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之后而产生的反应当然,这整个过程并不像我说的这么简单,期间要经过很多的努力和漫长的等待。这些道理都懂了,并不代表你就都能做到。第一步,就是你要下定决心,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扰,然后你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觉察和定静的功夫。」 我的是瑜伽和祷告,读圣经,跟我的主连结。你可以选择别的道路,但是一定要做一些灵性的修持和身体工作,这样你才能逐渐从你自己的人生模式当中解套出来。老人能做的,是帮助我们去看见,但是你看见、觉察了之后,必须要有足够的心量去包容、接纳。这个功夫他给不了你,你得自己修煉。」 她最后又看看若菱,语重心长地说:「静坐冥想是培养觉察和包容能力最好的方法,一开始五分钟也可以,慢慢把时间拉长。这是迈向真我的不二法门,最基本的蹲马步功夫。」 倾听自己脑袋里的声音,做一个观察的临在。声音在那里,我在这里听着它,注视它。这份了解,就不是一个思想了,它是对你临在的一个感觉,一个新的意识的向度就生起了。透过这样的观察(倾听内在的思考、对话),你可以感觉到在那些思想下面的一个比较深层次的自我,一个有意识的临在。」她知道自己一直有概括性的负面思考习惯,就是把很多事情都夸大,变成糟糕至极。而更清楚的是,此刻的她,好端端地坐在公园里,心里却担忧未来的、无知的、不确定的事,让她不能享受当下这一刻她自己的「无价值」感,老是觉得自己不够好。当然,在理智的层面,若菱已经被老人说服了--「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不能把这个权力拱手让给他人。因为他已经做了。做了就是事实。事实最大。而且,他怎么做是他的事,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我不是我的婚姻,我的真我不会因为别人的眼光、我婚姻的狀态而有所改变。」我看见并接纳,我有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感受,进而放下对它的需要。」你已经做到了第一个层面的臣服,就是接受事实,现在要做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臣服了--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 所以我们藉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记住:『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个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所以这些情绪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说的,它们会来,就一定会走,我们任由它们来来去去,不加干涉。」这些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你驱散不走它们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进光来。光出现了,黑暗就消融了,这是千古不变的定律。」 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有什么事情是你爱做的,而且是可以给你喜悦的?」 嗯,快乐是需要外在条件的,而且它的范围比较小。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然后可以大范围地渗透到你的全人‥‥」自己的生活中真的缺乏喜悦。思索了很久,若菱想到她从小喜欢跳舞,可是一直没有机会展现这方面的才华。另外,她由衷地喜爱孩子,也许她可以花一些时间到孤儿院去陪孩子玩耍。还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总让她觉得自由、开阔! 定静的功夫是最有效对治我们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利器,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觉知,提升你对事物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时,我们身体如如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也许不能畅饮,但是你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湿润的水气。」老人解释,「定静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起来的,不过在过程当中,你会愈来愈感受到来自真我的那些特质:爱、喜悦、和平。」 到然后你会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逐渐看让你喜悦的东西,它们是无所不在的。一朵迎风招展的小花,一个婴儿的微笑,一片阳光下闪亮的树葉,一个朋友随口的赞美,这些都是无声的问候、喜悦的祝福。」然后我们出校门以后,自我的认同就变成了你的工作,你开的车、你住的房子、你的配偶、你的孩子等。」愈向外抓取,我们就离我们的中心,也就是「真我」愈来愈远了。这就回答你最早的时候,曾经问过的问题:为什么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快乐,但是真正幸福快乐的人却这么少?」 老人进一步地说:「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也进而和它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认同。」 「比方说,有些人就觉得受害者是他们的一种身分认同,如果此生不控诉那些所谓迫害他们的人的话,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若菱似有所悟,接着说:「然后小我也和我们的思想认同,完全相信我们所思所想都是真的。」 有些人的小我甚至跟他们的遭遇或疾病认同,像你的同学露露认同于『被弃孤女』的角色,有些人认同于癌症患者的角色,这些角色加强他们的自我感,然后别人才知道他们是谁。身分认同的探索我们这个小我,不择手段地去认同各种各样的事物,好延续它的存活。你看,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小孩子会为了一张纸打成一团,就是因为他们自我认同了这张纸是他们的,别人拿走了这张纸,就是对他们自我的一种打击。我开始用不同的心态去应对我的人生。我的所作所为,不再是喂养我的小我了,而真的是从一个更高、更远的角度来衡量我究竟想要什么。如此一来,我的事业有了转机,健康逐渐好转,也找到了一个理想的人生伴侣。觉知是破除身分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分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难,你要有充分的决心和毅力。」 不仅是因为澄清了误会,更是因为战胜了自己的胜肽而感到骄傲!「很多人谈论心想事成,都是强调什么潜意识的积极力量,要用不停的正面思考来创造、显化你所想要的事物。所以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嫁一个如意郎君,表面上她很认真地在找,可是潜意识层面却相信自己不配得到一段好姻缘,然后她的真我层面则是定好了她此生要学的功课--就是情感上要学习独立自主,那你想,她再怎么努力有什么用处?但是如果她能够学好了这个功课,那么她真心想要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她,挡都挡不住。」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類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是呀,你已经学到了如何破解身体的滞碍,化解情绪的瘾头,检视思想的谬误,以及放掉无谓的身分认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心想事成就不是难事了!」 「这些都是一生的功课呢!多难呀!」若菱抱怨。 「还是有一些诀窍的啦!」老人故意卖关了,「记得吗?我们可以透过连结、臣服、定静、觉察等功夫,在那些圆圈圈破解出一条通道,与我们的真我相通的。另外,你记得吸引力定律吗?」 记得,因为所有事情都是能量的振动,两个相同振动频率的东西会互相吸引。」 「很好,」老人很满意,「所以,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那种能量的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聯合起来帮助你达到你想要的东西。」 「那什么叫做『真心想要』?」若菱问。 「问得真好!」老人由衷地赞美。「那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練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宇宙并不知道你正在发散的振动频率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或是实际经历的事物,还是你记得的或是想象的事物。它只是接收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响应。」老人又神秘地压低声音说:「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真是奇妙的事!我们就是这样创造我们的实相了! 「当然,」老人又加了一句,「你外在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虽然这是一个内在的旅程和工作,但是我们不能镇日在家作白日梦、游手好闲的,期待事情会从天上降临。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你想要有收获,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 老人眨眨眼睛,又露出了促狭的笑容道:「不过知道了心想事成的秘密之后,你采取行动的过程应该是毫不费力(effortless)而又充满喜悦的,这样不但效果更好,你也乐得轻松。 。如果你相信輪回,那么他们就是前世做了很多好事。如果你相信宿命,那么就是他们生对了时辰,适得其所。如果你相信地球是个大教室的说法,那么每个人的功课不一样,他们选修的学分跟你的就不一样罗!重要的是要管好自己的事,别理他人的事。我们感恩的时候,就是在能量的层面跟宇宙说:『多来点,多来点!』同样的,在你想要的事情还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去感恩、感谢,宇宙就不得不给你啦!」 你想要的东西必须愈真实、愈清楚愈好。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还有,」老人提醒,「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我没有价值」、「我不受尊重」的这類胜肽「好,试着去感受它,100%地感受它,不要压抑,深呼吸,把你的呼吸带到那里去。」 若菱试着去感受那份委屈、不平、自我价值贬低、小我萎缩的感受,还有对未来的无名恐惧,然后把呼吸深深地带到心口的部位。 维持一个观察者的意识,看着你的这些负面情绪,不要批判,带着爱的觉知,在你的心口处迎接它们。」老人再度提醒,「深呼吸!」「特别去感受那个小我被贬低、缩小的感受,」老人指示,「只要你允许小我的缩编,你的内在空间会因此而扩大。记得,去允许,然后放下!」若菱闭着眼睛深深地呼吸,感受自己内在发生的种种狀况,维持一个爱的觉察的感受,看着这些负面情绪在心口聚集、扩大、增强、停留、缩小、减弱,最终消散。 好像过了一个世纪那么长的时间,若菱张开了眼睛,充满感激地看着老人。 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若菱这时顽皮的一笑:「然后要赖皮地在未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嗯,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很好,」老人嘉许,「现在你来做吧!」 若菱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在遇见老人之前,她所有的焦点都是放在她「不要」什么上面,抱怨这个、抗拒那个,很少想过自己真心想「要」什么。 她思索了半晌,缓缓地说:「嗯,我想要帮助别人。」 观想你已经成就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也许,你也应该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伴侣、什么样的婚姻。我们从来不知道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们所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却都是徒劳无功,反而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的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力量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若菱突然觉察到自己的内在力量已经逐渐成长、茁壮。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妳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妳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妳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妳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妳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变的部分。 记得,每个发生在妳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妳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妳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妳量身打造的礼物。 祝福妳,孩子。 此外,以我个人的经验,书中的破解之道: 1身体--连结 2情绪--臣服 3思想--检视 4身分认同--觉察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所有疾病都是不宽容导致的露易丝•海 《生命的重建》 (乐乐的妈妈)
- 接收12宫的礼物 (乐乐的妈妈)
- 遇见未知的自己 (乐乐的妈妈)
- 所有的困难都来自内心,所有的满足也源自内心 (乐乐的妈妈)
- 《顶》生命的重建精华 (乐乐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