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引经据典的原因是看书的人尚未消化成自己的东西。爱引经据典且不胜其烦的人是正放在嘴里咀嚼还未品出味的人。
我周围的人和我自己本人交对象绝不找文科男,尤其我还是法学,爱高谈阔论的人太多了,法学尤甚😥无知无畏
其实,如果是理科本专业,读的深了可能也和读人文社科一样的感觉。就像苏格拉底承认自己的无知,我们也是越学越觉得自己以前不知天高地厚
坐标艺术类人文社科专业 逼味更甚 和lz一样不想讨论了想一个人读书
太赞同了uu,我学了哲学之后,发现我喜欢的只是哲学这个学科,并不喜欢学哲学的人,这群人真的是我见过最括噪的一群人,什么事都要指间江山一番,发表自己的高谈阔论,尤其是男的沾上哲学和文学基本就真的没法交流,还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赞同
我其实和你的感受不太一样,我出去很喜欢和其他专业的同学讨论哲学文学,它们也喜欢和我聊,甚至会有学科交叉的碰撞,比如和计算机系的同学聊人工智能伦理,大家都很谦逊,能学到很多其他学科的专业知识。反而我特别讨厌专业课上,动不动就扯黑格尔康德的人,很多都是所答非所问,为了显摆自己看过引用一堆经典,其实根本没读透其所以然。我当时就想幸好我是懂的,不然分分钟被忽悠。
[内容不可见]
嗯嗯对的,我有时候喜欢分享,感觉这种东西越多人看到越好,虽然很自以为是
读书对我来说就是呼吸那么简单平常,所以有些人到处炫耀的时候我只会问号脸:到处跟别人说自己会喘气儿,乐不乐啊你
不喜欢公共领域发,但喜欢和同样感兴趣的人唠嗑…
讨论其实是快乐的,看什么心态吧,读书和大多数娱乐有本质区别,本来就只是对抗虚无的一种方式而已
真正有学识的人不会仗着学识欺负人的吧😔
那我感觉倒也不是,不如说是有学识之后没必要和什么都不懂的聊了.浪费时间罢了.科普工作的除外
可是我朋友圈里的生态学大佬整天分享鸟诶
我还挺喜欢分享以及找人讨论的,不过一般很难找到可以讨论的人。有些很有意思或者觉得对别人也很有帮助的书和剧就会分享到朋友圈或者直接私发。 至于炫耀不炫耀就不是我该考虑的问题了,觉得我炫耀的人那是他自己狭隘,真正会有损失的也是他自己。看到我的分享觉得有帮助点个赞的,自己收获了我也会有成就感,这就够了。
可是他的配文也经常是很学术的那种。仔细想了一下,我还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代码。理科生也会发这种装逼的
还有那种刚认识的人为了了解我,非要让我给他推荐书,推荐了也不看,真烦人。好像我读文学就是要给我贴一个文艺安静的标签。
哈哈哈哈哈有的人看得是真多但是从不奔着导演去看我很费解
看书就是好事,看很多遍怎么了,心里带着鄙视链,也会把自己放进链条里去,你头像还尼采,尼采哪本书你看一遍就看懂的,现在的人读点书就矫情
楼主吓得我也不敢在朋友圈和空间发表文史哲的观点了,恐怕我也早已被很多人觉得傲慢浅薄又无知了吧
我是真的受不了在pyq写诗和分享读书心得的一个宝宝 真的写得很烂 每天都坚持写 可真的很烂 b味又很重 看得我浑身瘙痒 屏蔽他又觉得可惜 给我的感觉和看到平时除了吃就是睡的课友在pyq rip英国女王是一样的 好荒谬 好吧我也很鉴
许多人没有经过大量阅读和沉淀,往往只是管中窥豹便就觉得与普通人大不一样
lz是不是学文学那种偏人文类的,我是社科类,反而觉得和人交流观点还挺有意思的,尤其喜欢和室友同看了一本书一起交流获得的那种正反馈,但是本专业上课的时候大多数人都在装逼😅
有没有可能尼采是咱们小组的头像,而我的头像是小鲨鱼呢
其实是有趣的!但是我说的这类人,他只是在讲他读什么样的书,读多少遍,没有任何观点的输出。(望天)
不会的,不会的,我说的那个人,他没有观点。(x_x;)
在讨论的过程中,聊到书里的段子或情节当然很有趣。但想聊些奇怪的、不同的观点时,说太多本专业的知识或理论,容易被diss掉书袋、听不懂、太较真… 嘻嘻哈哈聊段子当然你好我好大家好,甚至人文社科的学生可以跟对方说起其他书里的有趣内容。但也有想平静的“聊点别的”的欲望,不老聊家长里短我又emo他不爱我…… 可能由于阅读内容或谈话态度或别的因素,导致聊天只能一方舒适,一方闭嘴,只能把想说的东西咽回去。只能换一个对象聊。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看书发论文都来不及,还有时间去夸夸其谈?
我懂。。。。。
所以从来不敢在朋友圈发一些带专业名词的感受😂哪怕那就是我当时的想法。怕别人觉得我装B
满朋友圈都是书摘的那种是吧,无自己的想法那种,我懂我懂我懂。
我也有过类似楼主伦理课的感受,我喜欢自己的观点被松动的瞬间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和别人讨论哲学文学什么的,我宁愿大家聊聊今天吃了什么......不过搞这个专业的发发朋友圈什么的,我觉得挺好的,毕竟搞人文需要交流,所以,我就不搞了...
我也是一样的感觉,, 说自己是核电专业哈哈哈学到了
看到好玩的书一般人都会快乐的和别人分享吧,如果你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炫耀的话,我觉得可能你读了很多书但是并没有学会宽容?
我一般读到很激动的书或者段落,都会跑去和朋友聊,看来我要感谢我的朋友 因为他一直在容忍我的虚荣心。
我昨天也刚经历了差不多的事,有种想好好说清楚又明白说了也没用的无力感
是的,并且经常性的,聊天内容甚至是我的专业,也还是会被“毫无具体内容的”“带有奇怪优越感的”指点。比如我只是分享,说今天看xx受到了启发,对方张嘴就是“ta思想还是有局限的,不能当做圣经”。还有把马克思叫做老马这种事……都让我不得不送出一个拉黑
既然你认为读文学是为了有趣,那为什么不能摒弃一点嫉俗心态,平和的去看待别人的分享与交流,哪怕是炫耀呢?
严肃的人文社科我觉得也是有准入门槛的
比较认同但是不太明白为什么一些人会觉得在朋友圈或者社交网络上发表观点就是装逼啊,其实还好吧,可能发表观点的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或者自己想装逼,只是单纯为了有一个环境和志同道合的人去讨论,这个东西可能不是发给你看的(单纯发问,毫无恶意)
不是什么显摆不显摆,学文和学理归根结底都是拿来用的,拿来指导实践的大哥。学理的用得着的时候也要用,学文的也一样,平时不用上哪用?难不成学到狗肚子里了?
题主好mean救命
学人文的到底在傲慢什么啊无语
其实你俩都挺可爱的
因为头头是道但是没有人味儿,一口一个主体性但是就无法包容他人
文科难以形成共识。所以还是打算跳槽回理工科啦。
一般别人问我学啥专业我都答:学师范的,而不是中文系……我也比较抗拒和身边人聊文学
也有时候是想叫醒人
学会了,俺在哈尔滨学核电🤣🤣
是的。新版的《解体概要》翻译一言难尽。
完就完呗,我能力有限,反正能叫醒一个算一个
对的对的,他在解体概要里是被译作萧沆的。可以看看《眼泪与圣徒》!文字很美而且比解体概要好读一些hhhh好喜欢齐奥朗啊哈哈哈哈哈
竟然如此,那还是要淘一淘老版
这本装帧感觉不错,红色我喜
额我只觉得我太菜鸡了,还不能完整输出自己的观点。而且生活里大家聊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事,跟同学要有什么讨论的在课上就讨论了。
深有体会那种装逼基本上是半吊子水平,像装半桶水的水桶一晃就哐当响,迫不及待想要借此给自己一个有深度有文化的定位。比起一开始的气愤和不理解,现在更多是觉得好笑了
第一感觉是现代人的皈依宗教
俺本硕都是人文社科,也觉得非学术的讨论很烦,而且即使是学术的讨论很多人也只是借个由头硬扯。我能理解你,但是这不是学科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最近看书有些困惑,翻了翻豆瓣,看到楼主这个帖子。巧了,我也在哈尔滨学人文社科…… 最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倦怠感,觉得自己并不擅长学这个,楼主说的人文社科门槛低我深有共鸣,所以最近有点想文转理……
+1,贼讨厌掉书袋的
我也贼讨厌掉书袋的,没有思考没有论证就把一个谁谁谁的说法当成真理,特别讨厌的就是甩出一句“多回去看看书”
与专业人谈专业事,日常生活中就装傻嗯嗯哦哦啊啊就好啦
会不会那些教授老师大佬看我们这种小菜鸡,反而会比较包容呢?因为我学文科的,我们发表简单的意见……老师也不会说啥………其实我觉得不要去关注他们就好惹……我朋友圈有个女孩子天天看鸡汤,发朋友圈……一开始我也觉得她在炫耀,后来想想随便吧……就当观察人类样本嘛
我们看到一些文学作品必定会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伴随的分享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求知欲是来自本能的冲动,读书对于我是一个很纯粹有乐趣的事情。我认为不能拒绝思考,更不能因为思考而害臊,所以大胆的说出来吧。
你要相信,只有刚接触一点点的人才会以显摆为目的,包括我自己开始也是。等人读多了以后,就会越来越发现自己的无知,原来我还有那么多东西没懂,更不会去想着以显摆为目的。另外,我从人文社科中学到的一种意义就是平等对话,理性沟通,而非急于显摆。
而且单纯的分享自己对社会议题的观点、对这本书的看法,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是那些半瓶水晃荡又爱显摆的人。我很支持社科学生去微博发表自己对社会议题的看法,闭门造车或者冷漠反而是无意义的,言论空间里需要相对理性的声音,学习社科最重要的还是要入世,尽管这很容易令人难过。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