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关于《追光者》对救援工作和人物日常生活的布局
来自:阿拉嗖
《追光者》描述的是民间救援队,和官方消防的区别在于,民间救援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追光者》不光需要展现面对各种灾难时救援队如何专业应对,更要描述蓝天救援队这个民间组织的特殊性,比如他们如何协调工作和生活,加入救援队的心路历程,身边朋友和亲人对此的看法,如何经过系统培训成长为一支专业而不业余的救援力量等等。
《追光者》为更全面地展现民间救援队的真实生活,特地设计了几个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的人设,描述他们的生活与公益救援的交叉与碰撞。
周明明,讲的是救援队员面临的来自家人的阻力,富二代独生子的设定直接将这个矛盾扩大化了。一个衣食无忧、娇生惯养的富二代独子,对救援的概念最初比较模糊,崇尚概念上的英雄主义,这样的人,加入救援队最大的困难主要有两个,一是来自家人的极大阻力,二是现实和不成熟思想的碰撞(比如今天预告中救人反被埋怨,舍命救援带来的不一定是鲜花和掌声);
熊非,讲的是救援队员面临的现实工作维生和救援事务的两难。一个原本有着大好前途却因意外杀人进过监狱的人,履历上的不光彩直接极端化了他就业的困难。他参加救援队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来自工作和救援事务的两难。他参加救援队的动机,是否和那段沉痛的经历有关,还不得而知,剧中之后应该会讲出那次事情的真相;
丁丁丁,她没有直接参与一线救援,负责宣传后勤。事实上,我认为,丁丁丁是剧本设计的一个“见证者”。全剧主要人物:罗本有pstd,展颜给自己心理设防,罗源是一个生理残疾者,熊飞是一个社会残疾者(社会残疾这句话是看别的影评觉得说的很好),周明明面临来自家庭的极大阻力。只有丁丁丁,人设简单的多,一个未“断奶”的,需要自己学会飞翔的大龄儿童。她用漫画讲述追光救援队这个特殊组织,观众也从屏幕外了解民间救援队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一些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演绎于剧情中的缺憾(比如猎鹰的死),通过漫画给出了一个更好的结局,也是观众对现实民间救援队员的一个美好愿景。
罗本,他的意义在于全景展示一个普通人加入救援队的动机和心路历程。一个童年经历天灾,对特定灾难场景有pstd,为了保护妹妹让自己变强,“灵魂交给金钱”的稍显功利的人,按说对公益救援应该有本能的抗拒。抗拒一方面来自于人对自己的本能保护,如果一个活动经常会涉及到你如梦魇般的场景,你对这个活动的第一反应绝对不会是主动的深入接触,而是恐惧和逃离。另一方面,又当爹又当妈需要保护弱小妹妹的设定,使罗本应该在任何时候第一时间尽力保全自己的利益,这和费时费力甚至经常面临危险的民间救援完全天壤悬隔。罗本的设定,直接使他成为了一个“不可能”真心参加公益救援的人。这样一个人,是经历了什么样的心里路程,使“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心态是如何一点点的发生变化,罗本是如何不断靠近民间救援组织,直至真心加入组织的,这整个历程,其实是现实中普通人加入民间救援组织心理变化的缩影闪现。
除去以上人物,剧中还展示了救援队员其他的生活方面,比如大鹏,讲的是救援队员面临的伴侣的不理解,因家人方面的矛盾主要集中在周明明那里,所以剧中将大鹏的伴侣设定为一个相对理解救援工作的人,只稍稍带过。
现在剧情才走到第14集,猜测后面还是不断会有生活和救援任务的交叉,这样安排的必然性,是民间救援组织自身的特殊性导致的,这也是这部剧存在的意义: 这群人需要大众了解他们的现实生活与救援工作的碰撞,以及加入救援队的选择给他们带来的成长。他们不是不怕累不怕苦生活无忧一开始就技术过硬的“超级英雄”,但正是因为他们也会苦也会累生活里面也有愁一开始是个菜鸟,才更凸显出这个特殊组织的可贵,生活的底色反而为这个群体镀上了一层光环,谁又能说这样的人不是英雄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我现在去当罗本的妹妹,是不是目的性太明显了 (直播吃屎小布丁)
- 不懂就问,追光者是在哪个城市拍的啊? (El Jimador)
- 罗云熙核心力量真牛逼 正手引体向上 (时雨)
- 江心白要和罗本哥哥贴贴 (嘿,无所谓)
- 《追光者》6月4日在韩国播出 (仙女の許愿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