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分析|第五集:前路漫漫
来自:Xieirse
先说下无剧透的观感。
视听层面有三处让人印象深刻。一处是海蛇家的潮头岛,第一次得到比较全面的呈现。考虑到HBO对“海蛇”有单独的衍生剧项目规划(HBO《罗马》的编剧在负责,会选年轻演员,主要讲述“海蛇”的九次传奇航海冒险经历),他家堡中丰富的陈设可能都在未来会和其衍生剧(如果剧本质量过硬,HBO开绿灯的话)联动。另一处让人印象深刻的地方就是晚宴上通过镜头和剪辑对一系列角色互动、反应、事件之间张力的呈现。不过对于早在《火线》《黑道家族》里就拍过不少经典群戏的HBO而言,HOTD第五集这个晚宴真的只是小菜一碟,在HBO一堆神剧里横向比较来看还算不上最突出的那一档。还有一处是阿莉森的服装(这个下文会详细讲)。
当然,HOTD作为一部改编剧,对我而言最大的亮点还是原创的角色塑造。
文本和叙事层面。第五集播出以后一个不难察觉到的事实是,三至五集其实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叙事单元。第一第二集构成HOTD第一季第一个叙事单元,交代了主要角色和基本的故事背景、起源。根据预告和之前的新闻报道,第六集开始时相较第五集已经过去十年,主要角色性格、立场基本确定,成年版雷妮拉和阿莉森的演员会初次登场。而夹在中间的第三到第五集作为一个整体交代了一些原著里比较关键的悬案和事件,推动剧情前进,但更重要的是,在这三集当中,未来会深度参与到“血龙狂舞”的主要角色特别是这些角色的多面性和转变都得到丰富的刻画。
如果说第三第四集主要刻画的是戴蒙和雷妮拉,那第五集,HOTD的编剧把更多笔墨留给阿莉森和克里斯顿·科尔。与第三集借助皇家狩猎交代韦赛里斯继承人选问题的暗流涌动一样,第五集里编剧利用雷妮拉兰尼诺订婚晚宴这个主要事件,把所有重要的角色在时间和空间上集中起来,让诸多角色的行为、情感、反应交织在一起,集中呈现,让第五集作为一个单集具有足够的戏剧张力和爆点。
目前这五集播出以后,观察国内外观众和粉丝的反应,剧集对韦赛里斯的呈现都得到称赞。马丁本人甚至说剧集对韦赛里斯一世的塑造甚至会让他觉得自己的版本不够好。写第三集评论的时候我就提过,在与国外一个播客(播客名game of owns,在1小时13分)做的访谈中,马丁说了这样的话:
this is , you know, not the first time this happen to me. With adaptations, sometimes you get an actor, director, screenwriter who changes your stuff in a way that you like. You kinda wish you go back and do that version”(这不是我第一次在改编中遇到这种情况。有时候演员、导演或编剧的修改方式会让你喜欢,你甚至希望能掉头来修改自己的版本。)
韦赛里斯的角色塑造之所以比原著丰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HOTD编剧室对韦赛里斯内心戏特别是他自我意识(对自身的看法)做了非常详细的呈现。在第三集中,这种自我意识通过韦赛里斯与阿莉森在火堆旁的对话交代(因为白鹿的事他开始质疑自己以前立雷妮拉为嗣的决定),在第五集中,这种自我意识通过韦赛里斯与新任国王之手莱昂诺·斯壮的对话中得到表达。
韦赛里斯的自我意识
从潮头岛回到红堡,身心俱疲的韦赛里斯在喝下学士给的药之后向自己的国王之手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Will I be remembered as a good king, Lyonel?(将来我会作为一个明君而被记住吗,莱昂诺?)
HOTD第五集里这句台词与原著《血与火》虚构史书的文本构成了非常有生产性的互文。众所周知,《血与火》是由劳勃统治时期葛尔丹学士写作的历史书,《血与火》中韦赛里斯的形象正是韦赛里斯在历史记述中的形象。编剧室这里创作的台词,几乎已经是在明示观众思考剧集和原著文本的互文关系。
编剧室很快在接下来的对话中交代了韦赛里斯问这个问题的原因。他感叹自己的统治缺乏显著成就甚至也缺乏失败,几乎不会有事迹被编入歌谣中记录和流传下去,而莱昂诺开导他说这恰恰意味着他的统治延续了杰赫里斯开创的盛世,延续了杰赫里斯开创的和平。韦赛里斯接着又感叹,他希望自己的人生经受过磨炼,也许人生的考验会把他塑造成一个不同的人。而莱昂诺则提示他,那些人生经历严酷考验的人也许恰恰希望自己的人生不必经历这些考验。韦赛里斯表示,也许自己也可能成长为征服者伊耿那样的人物。莱昂诺再次试图劝说韦赛里斯时,韦赛里斯打断了他,说:
You're right. You're right as always.(你是对的。你是对的,一如既往。)
在第二集我就分析过奥托说服韦赛里斯娶阿莉森的话术。奥托面对韦赛里斯时并不直接说理,而是打情感拍,同情韦赛里斯为了王室延续的责任不得不续弦,反而让韦赛里斯没听进其他人理性的建议。与奥托不同,莱昂诺一向直率,总是以全心全意为王室服务的态度向韦赛里斯建言献策(HOTD中对他的描写基本与《血与火》中的记述无异)。他的话语总是思路清晰,很难反驳。但也正因此,莱昂诺的话在国王听来其实并不是很舒服,因为韦赛里斯这里并不是寻求建议而是寻求臣下的同情与认同。
与葛尔丹历史叙事中那个扁平乏味的形象相比,剧集里生活在“历史”中的韦赛里斯形象显然更为立体。他不是一个只会等着的危机滋生的庸王,他是一个有情感需求,同时会把自己的所作所为纳入反思因而具有自我意识的统治者。
其实如果我们仔细分析韦赛里斯与莱昂诺的对话,会发现“right as always”的莱昂诺大人这一次说的话,并不全对。
韦赛里斯对另一个更优秀的自己所作的设想并不完全是空想,他的设想是基于他对自己以往统治的反思,而反思意味着一种思辨层面对现状的否定,进而也就意味着改变的可能性,在这个意义上,韦赛里斯确实有做明君的潜能。
但是当我们去看《血与火》中葛尔丹学士“史书”中对他的记录,就会发现问题的复杂性。尽管在思维的层面,韦赛里斯始终有改变自己的潜能,但他始终没有将这种反思所打开的潜能落实为真正能预防危机的实践和行动。譬如,让雷妮拉与兰尼诺联姻的决定和行动显然是他对自己没娶兰娜尔的政治后果进行反思后采取的应对措施(在剧集中尤为明显),但仅仅依赖联姻而没进一步安排其他配套的强力措施(比如强力约束、惩戒黑绿两党的行为)维护雷妮拉继承人地位也给后来“血龙狂舞”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莱昂诺的回应也很有意思,一方面莱昂诺说的话都不无道理,但另一方面,莱昂诺的话其用在韦赛里斯身上并不那么正确。
莱昂诺正确地指出,明君的统治本就该是“无聊”“乏味”的,没有抓马恰恰意味着国家稳定、没有纷争。但“right as always”的莱昂诺这个回应并非没有问题。事实上,虽然韦赛里斯确实没有主动制造祸端的意识和行动,但多数情况下他也确实任由危机积累,并且没有摆平祸端的魄力(尽管他不是没有这种意图)。比如雷妮斯这一集与“海蛇”交谈时所指出的那样,韦赛里斯主动找“海蛇”联姻的行动本身就破坏了他作为国王的绝对权威(尽管韦赛里斯其实是出于好意,降低姿态,期望弥合两家的矛盾)。
那么是什么造成韦赛里斯不能知行合一呢。他自己对另一个自己的设想其实已经把握到部分原因:优渥的成长环境,造成他缺乏强势统治者应有的性格和习惯。所以尽管理性上他能反思,也做出部分补救,但他的习惯和性格使得他总是倾向于放任问题,保持鸵鸟心态。
莱昂诺对韦赛里斯这一思考的回应固然正确地指出韦赛里斯前半生平顺的经历是很多人一辈子求之不得的幸福。但“right as always”的莱昂诺在这个问题上又犯了一个错,韦赛里斯并不是一般人,而是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作为统治者,他长期生活在这种缺乏磨砺的“幸福”中确实会失去作为统治者应对复杂情况应有的判断力和魄力也是一个事实。比如这集他又碍于面子和场合不惩戒回到君临的戴蒙,而上一集他才对戴蒙发狠话不让戴蒙回君临,虽然戴蒙妻子离世似乎可以部分作为戴蒙离开妻子的理由,但王室的尊严还是因此受损。韦赛里斯所采取的各种补救错失最终往往还是不能解决问题(甚至会制造新问题)。要知道,莱昂诺嘴里为王国留下和平与丰厚遗产的杰赫里斯一世在统治期间彻底解决了教团武装、敢下场参与比武审判、亲赴对多恩的战场参战。如果没有经历过童年的磨难,杰赫里斯恐怕也很难成为开创维斯特洛长期和平的一代明君。
HOTD编剧室的原创和改编,让“史料”里那个连平庸都平庸得没有特色、在历史上唯一被人记住的原因是放任坦格利安家族最大危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酝酿的庸王成为历史漩涡中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具有莎翁式悲剧维度的角色。他和哈姆雷特一样延宕,像李尔王一样不能安心享受晚年。他是一个好人,他想做个明君,他具有明君应有的反思能力,但他还是没能真正成为一个好的统治者,甚至作为一个放任龙家危机发展的庸王,他甚至不如后世搞出黑火叛乱的伊耿四世、“疯王”伊里斯那样在性格有特色。
第五集结束,坦格利安与瓦列利安的联姻似乎消弭了雷妮拉继承权可能受到的挑战,但正如第五集末那场冲突以及最后老鼠舔舐人血的镜头所预示的那样,危机早已在韦赛里斯所没有注意的阴暗处慢慢滋生。

韦赛里斯显然认为经历苦难能磨砺一个人,能锻炼一个人的品格。
他只是部分正确。一方面,正如莱昂诺所说,没有人想要经历苦难,另一方面,幼年经历苦难的人当然可能成长为杰赫里斯,但并不一定会成长为杰赫里斯。
莱昂诺的小儿子拉里斯·斯壮的早年生活,在中世纪贵族中就绝对算不上幸福。作为次子,拉里斯无法继承家族封地与父亲的地位,作为残疾人,拉里斯也没法像其他贵族次子一样,去比武场、去战场闯出名声、建立功业,修士、学士似乎也不是他的志向。
拉里斯要为自己找一条路。
We light the way
拉里斯也许为自己找到了一条路。
An outsider…… among the natives.(一个外来物种-人……身处在一群本土物种-居民中。)
一个在维斯特洛贵族社会里相对被冷落的残废次子在红堡“偶遇”一个没了父亲庇护的外姓王后。他真的只是在庭院里赏花吗?

拉里斯·斯壮也许是《血与火》“血龙狂舞”故事中最神秘的人物,“历史”中他的真实意图和作为有待后续播出的单集逐渐揭示。要详细讨论也会涉及后面故事的剧透,本文暂且不表。不过,通过第五集他与阿莉森的对话我们不难发现拉里斯给阿莉森指出了一条路。在拉里斯的指点下,阿莉森得知雷妮拉其实欺骗自己,在拉里斯的提示下,阿莉森意识到自己需要在宫廷物色一个盟友。写第二集评论时,我提到过雷妮拉佩戴的项链是一个视觉母题。而在第三到第五集中,阿莉森的服色也是一个HBO创作团队有意设置的视觉母题。第三第四集中,嫁入龙家不久的阿莉森,还在试图弥合龙家内部的分裂,她试图为龙家做一个负责的王后,在三四集以及第五集开头,她穿的衣服(无论有意无意)都是龙家黑红配色。

与拉里斯交谈后的阿莉森,脱下了龙家文章红黑配色的衣服,穿上了自己在结婚前常传的蓝色服饰。

而在雷妮拉的婚宴上,阿莉森一席绿群登场,吸引了全场贵族的目光。

在写给前几集的评论中,我反复提到,由于《血与火》虚构史书的形式,我们应当从两个维度考察剧集改编于原作的关系:即原作与改编作品互文关系的维度以及“历史”(剧集)与“史料”(原作)关系的维度。
在原作葛尔丹学士笔下的历史叙事中其实没有对阿莉森穿绿衣这件事赋予太多含义,绿党形成的时间比剧集中更早,与剧集中的“历史”显然存在差异。对此,有几种可行的解释。首先,从“史料”和历史的关系来看,原著虚构史书包含大量自由间接引语,只是基于“史料”撰写的“历史”叙述而非“历史”本身,因此原作对“历史”的记述可能存在不准确之处,尤其考虑到原作是男性学者政治史视角构造的历史叙事,对女性着装的动机、情感不着过多笔墨在学士看来很“正常”(学士会关心或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吗?)。
而从改编作品与原作的关系看,也很容易找到解释。从剧作上来讲,让阿莉森的绿衣形象在雷妮拉的婚礼上亮相显然可以为第五集这个单集构造一个具戏剧性和情感张力的时刻。
但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改编让原作中相对扁平的阿莉森摆脱了俗套的“恶女”形象,赋予了这个角色更多情感维度和更大的理解空间。
写第三集评论的时候我就提过,阿莉森由于对宫廷生活的熟悉,渐渐能提出自己的议程并具有操控议程走向的能力(比如第三集后段没听奥托的话劝国王改立继承人而是为国王关于石阶列岛战争的决策提供建议),但当时她的自主性意识还是正在生成的状态,有时候仅仅是对父权无意识的、本能的抵触而非有意识的决定。在从科尔那得知真相得知雷妮拉对自己的“背叛”后(同时意识到二人价值观的巨大差异),她才真正具有了能动性与自主行动的意识。
HOTD编剧室为第五集构建的剧情语境即“史实”中,阿莉森身着绿衣出席庆祝雷妮拉兰尼诺订婚的晚宴无疑是她对自主性的强势展示。
阿莉森如今所处的地位并不是她自己选择的,她要为父亲扩展势力,她要为国王延续血脉。尽管阿莉森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向雷妮拉的对立面,但在父权制社会里争取女性自主性的意义上,阿莉森其实是雷妮拉的同路人。
当雷妮拉从戴蒙手里追回龙蛋时,她的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
随着身着绿衣的阿莉森走入大厅,她的主题音乐第一次响起。
其实,这种对阿莉森的理解和阐释已经潜在地包含在原作之中了,马丁采用虚构史书这种元叙事形式呈现《血与火》本就期望读者在具有主动性的阅读过程中把这些潜在意义阐释出来。我对HOTD改编最满意的一点也在于此。编剧和导演没有满足于被动地将原著文本字面内容转译为影像,也不是完全自由发挥胡编乱造,而是真正进入文本,用自己的原创和改编把原作那些需要读者带着与原著对话的意识仔细读才能察觉的潜在情感、意义、角色维度呈现出来。
和阿莉森一样,克里斯顿·科尔也在HOTD第五集中寻找前路。
有污点的御林铁卫
看过GOT的人都知道,在维斯特洛,婚礼不出点事死个人都算不上婚礼(手动狗头)。
知道观众有这种心理预期,所以HOTD的编剧室在第五集婚礼场景的叙事中为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埋了很多看似要爆的干扰项(杰森·兰尼斯特的嫉妒、戴蒙与亡妻家人的冲突),但最后真正引爆婚礼的还是科尔。
看完第五集后我看到网上不少人认为HOTD第五集对科尔打死乔弗里的改编不合理。
在原作里,科尔是在之后的比武大会上重伤乔弗里致其死亡的,而且原作中他那个时候已经是绿党,所以他为绿党出战,趁机发泄情绪杀死乔弗里没问题,尽管也许会导致国王不悦(毕竟是庆祝的场合),但也有推脱的合理说辞。
剧集演到晚宴这里时,科尔还没投靠绿党,完全是个人情绪发作在庆祝王国继承人订婚的晚宴上不管不顾杀死瓦列利安这种顶级家族继承人兰尼诺亲近的贵族,而且周围贵族也不制止。这样的剧情设置看上去似乎完全没有逻辑。
这种批评可以理解,不过,我的观点正好相反,在我看来,科尔失控打人这场戏可能恰恰是第五集的亮点。
首先,从剧本创作的视角来看这种改编是合理的。如果剧集在这里照搬原著科尔比武大会重伤杀死乔弗里记录,第五集剧情的时间、空间就过于分散,极有可能变为毫无戏剧张力的流水账记录。
但仅仅在剧作上合理仍称不上好的改编,这种改编是否在冰与火的世界成立,是否能打开原作的理解和阐释空间也是评价改编时一个很重要的维度。
其实科尔失控打人虽然影响恶劣,但在维斯特洛贵族眼里是完全可以找到合理解释蒙混过关的,他只要声称乔弗里玷污了他或者他家族的荣誉,把自己和乔弗里的打斗解释成中世纪贵族间的决斗就行(还记得第四集开头布莱伍德家族的小孩是因为什么和布雷肯家人打起来的吗?)甚至之后阿莉森直接或间接帮他发布点舆论攻势还能让他形象更为正面。比如说可以把他和乔弗里打起来的原因解释为乔弗里“污蔑”他玷污公主然后再暗示实际是公主引诱科尔,就能在维斯特洛贵族圈子的舆论场里塑造起科尔重视荣誉的形象,并进一步打击雷妮拉形象(而这个问题无论坦格利安还是瓦列利安家正常的选择都是尽量避而不谈而不会主动去反驳)。
更重要的是,这种改编其实大幅开拓了原著(特别是科尔这个角色)的阐释可能性。
原作《血与火》是劳勃时期葛尔丹学士的坦格利安王朝通史著作,本身属于二手材料,而其依赖的一手材料本就不完全可靠(葛尔丹学士都反复提到这点)。况且在《血与火》对“血龙狂舞”发展历程的记录中,明确提到绿党有大规模修改历史档案的意识、能力和实际行为。
其次,原著虚构史书在涉及科尔与雷妮拉决裂的段落,列举了两段矛盾的“史料”。在尤斯塔斯修士的说法里,科尔意图带雷妮拉私奔,但雷妮拉为了地位和王位不愿意走,二人遂决裂。在宫廷弄臣“蘑菇”的说法里,科尔重视荣誉拒绝雷妮拉,所以就和雷妮拉决裂了。“蘑菇”关于二人决裂的解释即便在原作语境里看都有问题,科尔重视荣誉对雷妮拉的引诱感到不满和轻蔑可以理解,但不满和轻蔑真的至于发展到对雷妮拉的深恶痛绝的地步吗(尤其结合“血龙狂舞”时期科尔那些不荣誉的所作所为看,这种解释更站不住脚)?尤斯塔斯的解释能从逻辑上说明科尔之后那些所作所为,但也有缺陷,他因爱生恨的反应在这种解释里实在过于迅速、直接。而且剧集显然不能全套照搬这两种说法。因为原作里尤斯塔斯和“蘑菇”对二人决裂的解释都是基于各自对戴蒙、科尔、雷妮拉、哈尔温等人关系的判断,而上一集的评论里我就提到,原作中尤斯塔斯修士(戴蒙引诱雷妮拉并夺走她的贞操)和“蘑菇”(戴蒙指导雷妮拉,而雷妮拉其实想找科尔发生关系,引诱科尔失败之后和哈尔温·斯壮发生关系)关于戴蒙、科尔、哈尔温和雷妮拉究竟谁与谁发生性关系的矛盾记录其实都不符合剧集里的“历史”。而且在剧集里,第五集晚宴时绿党才初步形成,之前就没绿党。尤斯塔斯修士的解释因此只能解释科尔对雷妮拉因爱生恨,但不能解释他为什么投靠绿党。
在HOTD第五集的呈现中,科尔与雷妮拉决裂并投靠绿党是一个远比“史书”里的记载复杂且充满偶然性的过程。当雷妮拉和他讲为什么拒绝私奔、讲王国继承人责任时他没听完雷妮拉的解释扭头就走。从他的视角看,雷妮拉的决定仅仅出于私心,只是把他当男宠使唤,玷污了他的荣誉。而从剧集前五集构建的剧情语境(“冰与火之歌”的责任)和雷妮拉说话的语气看,雷妮拉在这里拒绝科尔不完全是出于私心。
之后阿莉森找他询问戴蒙回君临当晚事态,其实阿莉森这时并不知道是科尔和雷妮拉发生关系,只是想从雷妮拉身边人那里打探信息(从阿莉森遣词、语气和表情看她都不一定觉得能从科尔那探知信息),而科尔误以为阿莉森已经知道自己的事,主动自爆。

在科尔的视角下,这时候他虽然已经有把柄被人拿捏,但阿莉森似乎没有追究的意愿,所以还勉强能控制自己行为。而到乔弗里推理出他就是雷妮拉秘密情人去找他谈话时(而乔弗里之所以能推理出来也是因为科尔自己的情绪已经外露),科尔似乎也误解了乔弗里的用意。他以为是雷妮拉把信息传递给兰尼诺(进而转给乔弗里)去威胁他(剧集先给了乔弗里和科尔谈话的镜头再给到科尔看雷妮拉的主观镜头),这才使得他的情绪达到一个高点。而因为他自己发起斗殴的临时性和偶然性,他甚至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退路,试图选择自杀,阿莉森此时出售提供了结盟选项拉他脱离险境。


总结一下,在剧集中,科尔一路从自己视角误解他人意图最后误打误撞控制不住情绪打人把自己逼到(他自己眼里的)绝境,之后因为阿莉森伸出援手把他拉出“绝境”,他便死心塌地投到绿党麾下。剧集对科尔心路历程和行为的刻画,在我看来,恰恰比尤斯塔斯修士解释里简单的因爱生恨说更接近真实人类的行为(虽然剧集里这个转变也可以总结为因爱生恨,但生恨的过程包含大量细节,科尔是在在各种事态的催化之下情绪不断发酵最后爆发的)。
这样改编的优点有如下两点。
首先,编剧室突出了这个转变过程的中人类的非理性因素和偶然性(而不仅仅是逻辑性),让科尔的转变有一种真实的历史感。奈德被砍头应该是看过《冰与火之歌》原著或者GOT剧集的观众都无法忘怀的经典桥段。这个剧情设置为什么优秀,仅仅是因为出乎观众意料吗?在我看来,奈德被砍头这个而情节的优点不仅是剧作上的出乎意料,更重要的是,赋予维斯特洛故事真实人类历史的偶然性。奈德主动认罪加入守夜人明显是更符合写作逻辑与故事中几大贵族利益的抉择,但当奈德死在乔弗里这么一个有残忍性格(且及其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其他人利用的)的国王手里时,马丁的作品突破很多作品目的论的写作逻辑(具体在创作中就是先确定故事或者主题目标再补充过程)而接触到了现实和历史本身的“逻辑”(不同于人类理性和语言中的形式逻辑,现实人类历史进程还包喊情感、客观的偶然事件等在理性和语言之外的内容)。
其次,这种刻画以一种可信的方式呈现了科尔这么一个底层贵族卷入权力中心时复杂脆弱的心态。作为底层贵族他被教育要认同贵族社会明面上那套重视荣誉、誓言的价值体系和规则。他知道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等于社会现实,所以他自己也会“颠覆”规矩(第一集偷袭得手,第二集沉不住气硬怼戴蒙,第三集和公主打趣杀兰尼斯特,第四集和雷妮拉发生关系)。但作为根基浅薄的小贵族他不太能拿捏“颠覆”规矩的尺度,对后果缺乏清晰认识,有时候把自己行为的潜在后果想得太轻(在御林铁卫队长都没发话的情况下硬怼戴蒙)有时候想得太重(和雷妮拉发生关系)。同时也不理解和认同大贵族暗地里遮掩“出格”行为那些潜规则和玩法(所以想出和雷妮拉私奔的解法而不认同做雷妮拉秘密情人)。他面对大贵族时自卑的心理让他很敏感、没有安全感,因而很容易误解别人的意图,进而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种种情绪、想法纠缠,最终导致他冲动行事(和雷妮拉发生关系、宴会打人)。
科尔这种反应也再次提示了第四集雷妮拉里掌握身体自主的具体方式在中世纪语境下潜在的局限性。尽管科尔的过度反应很大程度上是他自己完全站在自身立场上思考、行事导致的问题,但雷妮拉和他发生性关系的过程确实是一种不平等权力关系下的性关系。
而这其实同样暗合马丁在原著中呈现不同叙事视角、不同历史材料记载之间“视差”的意图。
其他
这一集剧集似乎终于给“蘑菇”一个镜头了。五集播出后,明显可以看出编剧有意压低“蘑菇”的存在感,其实也是在提示观众,对“蘑菇”那些看似内幕的消息也要有批判接受的意识。

另外,第三第四第五集让哈尔温与公主对视、在街上偶遇公主、晚宴勇救雷妮拉的细节来逐渐铺垫解释雷妮拉与哈尔温的关系变化也比“蘑菇”那种纯粹八卦叙事更具可信度
戴蒙杀合法妻子这一段似乎有争议,但我个人认为符合人设,原著里第一次看到戴蒙妻子坠马这一段细节我其实也和编剧有类似的想法。虽然原著里还专门强调戴蒙当时不在谷地,但原著的自由间接引语本来就不是可靠叙事。戴蒙这个角色不但在道德上游离于灰色地带,他的行为也不总是理性决策而是在理性决策和冲动行事之间摆荡,做这种事一点不奇怪。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支持绿党的人,请问你们到底在支持什么? (hdeyjvyjjhfs)
- S1E6|不懂就问 (闻绘)
- S1E9|为什么无冕女王不让龙喷四这帮绿党? (Chloe)
- 剧情分析|那两个漂亮孩子是谁的?后面为什么没出现了..... (Jm)
- 我用AI画了一些龙族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