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丨30座中国古桥,看小桥流水的浪漫
来自:辛迪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杨柳枝》
斜倚画阑娇不语,暗移梅影过红桥,裙带北风飘
——纳兰性德《望江南·咏弦月》
古桥,
和古人生命里难忘的瞬间息息相连。
在山水之间,
点缀了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卷。
穿越千年,
我们仍能感受到设计者们的那一份浪漫。
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份美好又是脆弱的。

8月6日晚,拥有900年历史的屏南万安桥毁于一场大火。
我国最长的贯木拱廊桥,
再也无法向世人展示她的壮美。

闽东的木拱廊桥,历史悠久。其中,万安桥始建于宋,清乾隆七年(1742)重建,后多次重修。桥东西走向,五墩六孔,不等跨。
桥屋38 开间,用柱156 根,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西北建有重檐桥亭,是全国最长的贯木拱廊桥。

小编和大家一起来欣赏30座中国古桥
这些美好历经沧桑,
是工艺进步的记录,是工匠智慧的凝结,
是古人和环境的对话,是经久流传的秀美,
值得每个人去守护。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自隋初起就横卧在城南洨河之上。它的单拱跨度近120 英尺,两端各有两个较小的空撞券。这座桥的造法与式样不是沿袭当时的定式,而是天才的独创。
据典籍记载,其中一个桥墩上曾镌刻着建桥者李春的签名。
石栏板上刻有龙兽浮雕,尤其是游龙雕刻成首尾分离,穿板而出,构思巧妙。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北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1053—1059)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历代均有修葺。建造之初,人们乘船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使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
后在堤上建桥墩,称之为“筏形基础”。
这一造桥技术创举,使得泉州桥梁建筑空前兴盛。

月光菩萨塔为宝箧印经式石塔,筑于泉州洛阳桥的扶栏外。
塔下双层须弥座,第一层素面无雕刻,第二层每面有四个佛龛,内刻跏跌座佛像。塔刹为圆盘基座,五级相轮,宝葫芦形刹顶。
西面镌刻“月光菩萨,巳亥岁造”,由此可知该塔始建于北宋嘉祐四年(1059 年)。

上甘棠村古建筑群位于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这里留存有200 余栋明清建筑。步瀛桥位于谢沐河下游的西南村口,始建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后经历代重修。桥现存长30 米,宽4.5 米,是一座三孔石拱桥。

广济桥始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横跨韩江,集梁桥、浮桥于一体。
其桥墩非常密集,桥墩全部用韩山的大青麻条石叠合而成,没有勾灰,卯榫结构。桥墩上有桥亭,不仅可以为过往行人提供遮蔽,而且增加了桥身重量,提高稳定性。

中国古桥浙江最多,浙江古桥绍兴最多。在绍兴市区、柯桥区(原绍兴县)境内,保留着12 座宋元至民国时期的古桥。
八字桥作为我国最早的“立交桥”,建于南宋,后多次维修,是梁式石桥。金刚墙用条石叠砌,主桥孔两侧各立石柱九根与金刚墙连接。桥面用七根石梁铺就,梁面微拱,两侧设覆莲望柱与勾栏。

安平桥是一座梁式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明清两代均有修缮。
桥面为巨大的石板,两侧设有栏杆,柱头上雕刻狮子等形象。
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呈四方形、单边船形、双边船形三种形式。
桥上筑憩亭,中部的中亭周围保存历代修桥碑记,亭前伫立的护桥将军,雕刻形象威武。


据桥中部横石上所刻“皇宋嘉定癸酉季秋润月建造”题记,古月桥建于南宋嘉定六年(1213)。该桥全长31.2 米,桥面宽4.5米。
桥身分三层叠砌,底层用条石块直砌,共五折,呈五边形,各折边之间以横锁石连接,结构稳定。
五折边石拱桥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桥梁类型,其拱架结构复杂,此类石桥存世极少。


彩虹桥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清华镇,始建于南宋。
以条石垒成的四个巨大桥墩矗立于水中,桥墩与桥墩间以廊相连,桥墩上建亭,形成四墩五间与六亭五廊的格局,两头有引桥向外延伸。拥有分解洪水冲击力的半船形桥墩设计充分体现了当地先民的建筑智慧。


寿昌桥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二都村的上渚河,建于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是一座单孔弧边石拱桥。
整座桥以武康石建造,湿润的岩体常伴有藤蔓攀援,给人以古拙之美。望柱柱头雕刻仰覆莲瓣纹,是宋元石桥的显著特征之一。


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金章宗下诏修建石桥。明昌三年(1192),石桥建成,赐名广利桥。永定河在金代被称为卢沟,又名卢沟桥。
卢沟桥共11 孔,全部用岩石建成,关键部分均有银锭铁榫连接,这些银锭铁榫两端宽中间细,厚度五厘米左右,嵌于两石之间,以稳固桥梁。其桥墩不仅宽大厚重,而且在每个桥墩迎水部分的分水尖安装三角形铁桩,俗称“斩龙剑”,能破除上游的巨大浮冰,抗御冰棱的撞击。

高阳桥横跨在西溪上,初建于元代,清康熙已亥年(1719)再修,基本上构成了现在的桥型。高阳桥是一座廊桥,廊内有七间,两侧各置坐凳;桥廊设窗,可凭窗观赏许村的秀美景致。
此桥为纪念许氏祖发端于河北高阳郡而建,是许氏家族的标志性建筑。

江苏太仓现存有周泾桥、州桥、皋桥、井亭桥和金鸡桥五座元代古桥。周泾桥位于太仓市城厢镇,跨致和塘上,建于元至顺元年(1330),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身概用青石建成,在券石、两侧石栏板、桥耳部分均有石雕。

弘济桥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明万历十年(1582)。
这是一座单孔双敞肩式石拱桥,在结构上与赵州安济桥相仿,由青石砌成,坚固结实又美观大方。弘济桥外边券均有精美的浮雕,券顶两侧各雕有一巨大的吸水兽。两端四小券外侧雕有龙、缠枝花等图案。

如龙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南侧,横跨于举溪,始建年代不详,重修于明天启五年(1625)。这是一座编梁木拱廊桥,下部为单孔木拱架,外观呈八字型,上部置廊屋九间。北端为钟楼,三重檐歇山顶;南端为桥亭,重檐歇山顶。整体风格颇具宋代遗风。

龙桥在我国历史悠久,均为石构,因其以龙的形象为主要装饰而得名。闻名于世的泸县龙桥群至今尚存龙桥170 余座,其中最大的一座龙雕石板梁桥是龙脑桥。
其桥墩由条石垒砌。条石间靠所凿条纹摩擦和自身重量加以稳固。桥身雕有龙和狮子、象、麒麟四种灵兽的形象。雕工精美,至今无风化损伤。


贵州兴建石拱桥颇多,尤其葛镜桥因为设计绝妙,被茅以升在《中国桥梁技术史》中评价为“工程艰巨,雄伟壮观,为西南桥梁之冠。”
葛镜桥是一座三孔石桥,从绝壁翘崖上堆砌起来,在江心建立30 米有余的桥墩,最大跨度约20 米。其余两孔建在沟壑中,实为旱桥。

刘宅桥位于三魁镇刘宅村水尾,又名仙洞虹桥,是一座木平梁廊桥。
根据桥屋梁架墨书,该桥建于明代永乐三年(1405)。桥长24.8 米,跨径9.2 米;廊屋八间,楼上设神龛。屋顶中间三间硬山顶,东西楼均为歇山顶。刘宅桥同时具有交通、风水、路亭、桥庙等功用。

惠爱桥位于广西省合浦县廉州镇惠爱路,东西走向,跨于西门江之上。桥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后经多次重修。桥身为三铰拱人字架结构,拱脚支撑在两岸石砌的榄核形桥墩幄上,桥墩旁设有砖砌弧拱式泄水孔,设计精妙,巧夺天工。

太平桥位于龙南县杨村镇车田村,跨太平江,该桥始建于明末清初,造型奇特。下层为两孔三墩结构,以花岗石精工砌筑;上层有砖木结构的四通凉亭,方便人们览胜和休憩。

祝圣桥位于贵州省镇远县城东中河山,始建于明洪武年间,以青石筑桥墩。后屡毁屡建,清乾隆年间,在第三孔第四孔之间,增建一楼阁,三层穿斗式,当地人称之为“魁星阁”,或“状元楼”。如今祝圣桥周遭风景旖旎,三重檐八角攒尖顶的阁楼点缀其中,十分秀美。

永隆桥位于连城县莒溪镇壁洲村。据《福建通志》记载,系明洪武二十年(1387)所建。
桥墩用花岗岩条石砌成,桥上有廊屋。桥头有阁楼,重檐歇山顶,名曰“仙宫”,桥中和桥尾也各有一阁楼,较矮,歇山顶。永隆桥结构科学,于青山绿水间更显古朴雅致。

步蟾桥位于庆元县举水乡月山村水尾,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民国六年(1916)重建。桥横跨举溪,石拱券,半圆形单孔,拱跨16.4 米,矢高8 米。有廊屋十八间,桥中当心间和东西两侧屋面设有重檐歇山顶。明间施八角藻井,东西向次间设神龛,其上额书“步蟾桥”古匾。


廊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一种桥梁类型。泰顺现存各式廊桥32 座,北涧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是一座编梁式木拱廊桥。
桥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全长51.7 米,廊屋20 间,桥屋梁架七檁四柱,中间五间重檐歇山顶,设神龛。桥两端南北两侧均有桥屋,气势如虹。

双龙桥坐落于建水古城城西5 里处,清乾隆年间先建三孔,道光年间又建十四孔与之相连,因此俗称“十七孔桥”。桥中本建有三层楼阁,两端各有亭阁一座。后因战争,现仅存桥中央的三重檐方形主阁,以及桥南端的重檐攒尖小阁楼。双龙桥融桥梁建筑科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十分难得。

文重桥位于筱村东洋水尾,横跨玉溪,是一座一墩两孔的木伸臂梁廊桥。该桥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民国十年(1921)重修。桥墩用青石砌造,迎水面设分水尖,墩台上两层木伸臂逐层出挑,以承木平梁。桥上有廊屋,分为11 间,重檐歇山顶。

荇桥位于颐和园石舫北面,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清光绪年间重建。桥为三孔石梁桥,中孔宽大,上置平梁;旁侧的两孔稍小,上置斜梁,与石台阶组成的引桥相连接,形成中间平两边坡的形式。桥上有亭,庑殿顶,檐下各部有彩绘装饰。

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它横跨瘦西湖,是仿照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远观黄瓦朱柱,富丽堂皇。桥身正侧有十五个券洞,彼此相通。桥中央为四角重檐攒尖亭,其下檐悬着的“莲花桥”匾,为清嘉庆年间扬州知府伊秉绶手迹;四角分列单檐攒尖亭。此桥是南秀北雄的有机融和。

来凤桥位于举水乡月山村北侧,清道光十八年(1838)建,是一座单孔石拱廊桥。拱券呈半圆形,拱券石纵联砌筑。桥全长30 米,面阔5.5 米,有廊屋11 间。

天生桥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溪口乡五龙村北,横跨溪口河,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该桥为四孔石墩木梁木廊结构。桥上有桥楼,重檐硬山顶,小青瓦屋面。桥两头均有造型美观的山墙门洞。天生桥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是研究土家族桥梁建筑技术的重要依据。

永济桥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县林溪镇,建于民国元年(1912),是侗寨风雨桥的代表作,为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
这座横跨林溪河的大桥,在厚实的墩台上建有五座多角桥亭和十九间桥廊,亭廊相连,浑然一体。
营造历,每天一个古建小知识 (可点击查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王南:《营造法式》“圆方方圆图”新证 (辛迪)
- 王军:《营造法式》经学部分的意义 (辛迪)
- 古建文创|又是被山西文创收割的一次旅行 (青黛)
- 假期独乐寺研学早鸟大招募 (辛迪)
- 陈薇:致敬陶本 (辛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