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应届上岸笔面第一(内有详细经验)
哈罗哈罗笑哈哈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玉汝于成功不唐捐。无数日日夜夜的失眠,无数晨读卷纸面试对垒都化作对自己的感谢。

讲一讲守擂面试:
首先,讲心态和概况。高出进面分11分,原本不确定是不是守擂,焦虑来源于某书,某书的确能把一些知识点和方法以清晰的方式展现出来,但其传达的焦虑也确实是双刃剑的伤人面,建议朋友们尽量屏蔽带有攻擂、守擂字眼的帖子,参考意义不大徒增焦虑。后来在面试考场发现我岗剩下五人中三人只高出进面线2分左右,一人压线,一人高出四分,因此高出进面分6分以上的同学恭喜你很可能守擂。但守擂者必须全力以赴,一起备考的朋友分数比我高高出进面线分差也比我大,但最终结果不理想。所以虽然尽可能不要刷焦虑帖,但也要全力以赴下功夫。
其次,讲讲备考。面试备考一个月足矣。
先说报班,市面上的班短则三天长则大半个月,完全没接触过统考面试的人基本会报。底子好的人也就是平时能说会道的人可以自学或只报一些线上班,随便报,不做推荐大差不差。身边完全不会说的考友基本报了线下班,大包大揽不用操心,撬开嘴巴让你不说也得说,但非常昂贵。我只报了线上班,并且现在想想也是偏贵的。
再说报班以外的学习计划。由于延期,三月跟着网课学了一周,知道面试流程题型以后,开始自己积累素材以及练习面试思维。这是打基础。早上7点到8点半之间读人日,半月谈,一些自己找的每日晨读资料,一方面人日紧跟时事都是非常适合公考的新闻:科技创新,大国工匠,各类勋章人物等;另一方面其文章脉络是符合公考思维的,读其文章学其经络。其余的半月谈之类则是有整理好的语言表述已经很得体的一些例子和名言,了然于胸则自然会用上。读一遍自然记不住,可以买便签纸贴在书桌或者书房墙壁上,抬头时记一记,睡前强化记忆,答题时强迫自己用进去,这样素材才是你的。
打好基础后,要真正张口练习。大多数人一开始会结结巴巴,口头语“啊呃嗯”很多,属于正常现象,说多了就好了。备考周期只有一个月的话记得每天至少练一套题,真题自己花点心思到处都有,倘若遇到像我一样的延期每天反复答好一道题即可。记得录音,方有对比,这个阶段录不录视频组不组队都无所谓。
后期冲刺,每天和天南海北的队友打面试比赛。取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上午强化记忆多读文章素材,听听名师讲课,每个人适合的老师不一样自己通过信息流多找找。下午打一组模拟真题赛,答题点评回应完之后互相讨论长处短处,我在考前一礼拜才发现自己有很多语气词“呃”。有时我会来一个题型的专项练习,也是练习三道题将这个题型思维入脑入心。后来我上考场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几乎是靠条件反射答完题目的,因为过于熟练。
关于细节,提前订好住宿基本会大涨价。服装的话虽然说舒适清爽即可,但现场仍是白衬衫黑下装为主,鞋子大多是黑皮鞋,我穿了蓝衬衫藏青半裙黑皮鞋,人很清爽得体。头发高丸子头马尾或者发抓盘发都可以。记得人坐直行端,这样也会给人干练靠得住的印象。另外绝对不要相信外在形式自信流畅定乾坤,考官五六七八个肯定知道你肚子里有几斤墨水,切勿投机取巧。
讲一讲行测(无申论,申论写的一般哈):
关于备考周期,我知道很多小伙伴现在公考备考周期很长,当年年初就开始看课学习。我的经验可能会更适合短周期的同学,我正经备考时间不超过三个月从九月中到十一月底。不过暑假翻完了某套教材,知道题型和部分方法(教材三大机构随便买,五六本一套,不买也行,我比较适应看书很多人都是直接看课的)。接下来按照周期介绍我的学习方法。
预备期,暑假。这个阶段我借用许多平台如wb超话,某乎,某🍠以及🫘瓣查阅了公考需要的东西,看什么教材看什么课什么时候报名并参考了历年的选岗表,大致知道自己要考什么卷。然后直接购入大机构丛书,这种丛书和基础课程能让0公考0就业经验的同学们较快入门,不用推敲的太细致,题型例题看懂即可,时间充裕可以把例题作为母题做一遍。这个阶段会比较小白,尤其是在看申论书考点大纲,那些五位一体之类的名词看得头晕,但别怕,之后会熟能生巧。自此,能够建立起一个公考框架,不至于无从下手。
备考初期,九月。首先,看完以上书籍有了框架以后,我做了不同于大多数人的一步,我直接来了一套历年真题并且计时,原因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备考周期较短,需要快速进入状态,要给自己当头一棒。我发现两小时整不加涂卡,我仍有15题没写,最终的分数是60左右,这昭示着接下来三个月任务艰巨,因为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双70,总分140。
其次,开始了我的“题海战术”,这里我用的是某笔,我觉得某笔界面做的比较清晰简洁,当然另外两个机构也有大家选择适合自己的。自己探索一下这些app吧,有些功能蛮好的。练习方式是言语判断常识每天每个模块30题,数量资料每个模块每天至少20题,要对模棱两可和做错的题进行复盘做笔记,有代表性的题目要在笔记本分类记录,考前可看或者每天空余时间反复翻,人的记忆是有限的,两次记不住就记三次四次,记下以后最好的检验方法是找一道类似的题用进去,熟练了做题速度快了这个题型就拿下了。对了大家可以用好app错题集,考前一周刷一遍。

再者,该阶段实际上仍处于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阶段,做题为纲,也要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充充电,无论行测申论还是面试都可以用上。我每天早上会看一些大群里发的每日时政(不要私信我要,只要有心考公动动手指就能找到,很多机构app也有推,动动手指亲们),人日文章,半月谈,半月谈每年有整套的书,我当时是每天诵读背诵的,还可以至少后期面试用上了哈哈。言语有些成语我们日常不常用容易混淆,自己找找整理好的公考常用词汇释义,我打印出来午休空当看看读读。
所以,初期总而言之乃刷题➕背诵积累。
备考中期,10到11月初,模考和瓶颈期成了我这个阶段的关键词。题刷了,肚子里有货了,不去实战一下终究是空的。某图某笔皆有模考,免费,自选参加,优劣自己某乎看看各有其不足。每周周六是某图,周日吧是某笔,不用全部参加,参加一个就行,会有排名和分数,考试是评估阶段学习成果最直接的方式。一开始一两次我就在六十出头线上徘徊,而且时间来不及,我及早进行梳理反思,查看了很多经验贴,发现高分考生有一个特点是不按顺序做题,因此我开始培养自己的做题顺序,形成之后不再更改,因为像数量常识这样的题目耗费太多时间必然拿不了高分。一周之中的周三则用来做历年真题,有的人说公考哪有这么多真题,除了国考其他省份也颇具参考力尤其我比较喜欢江浙的卷子,这样的话够做到考前。日常依旧按照原有的节奏刷题,理题,适当加快做题速度,这个阶段基础方法基本看一下题就有头绪不至于卡顿太久,而找出卡顿太久的题则如发现宝藏一般,正好发现知识盲区与空白。
最后大半个月,冲刺阶段。这个阶段的秘诀是为自己打造一个全真考试环境,我敢百分百地说你模考运筹帷幄和在考场上的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人考场下每次模考70➕甚至80,但到考场上为什么来不及了呢。原因:1.当天过分紧张,过分狼吞虎咽摄入知识,脑袋空白;2.考场不确定因素,印刷行间距考场温度等都可能造成不适应;3.从未模拟考场环境;4.自身原因比如茫然调整做题顺序。因此这个阶段准备好答题卡,2b铅笔,严格计时尽量每次都能提前2-3分钟完成,以真题为主,智能组卷为辅,想象你就是考生。考前一礼拜抽时间空隙把错题尽量做一做,巩固知识点,我的错题太多当时只做了三分之一。考前两天找一些网络上老师的常识直播课,给自己来一颗压舱石,充充电。差不多呢就可以上战场了。
(有些过于细节的东西大家要利用好互联网检索,公考从报名到上岸一直都是筛选人的过程,信息检索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任何一环不出错的话自己要下苦心呀)
祝所有人马到成公,星光不负赶路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一个在职考公的学习搭子 (🍑)
- 寻找考公搭子,模考稳定70+ (柿子大福)
- 浙江26考公求学习搭子 (麻辣水煮🐟)
- Uu们有比较活跃的讨论题目或者互相打气的群吗,上次省考笔试... (厚积薄发)
- 蹲两个全职考公搭子(我考广东) (我叫喵你也叫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