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分析|借澄清一些误解,来聊聊千古因为与现实连接而宏大新颖的世界观
酸酸辣辣豚骨面(诚实可靠小郎君 (‵▽′)/)
更新:和楼里持有一些不同观点的姐妹们探讨出一点新东西。
我发现我潜意识中,觉得千古世界观宏大新颖的根本原因在于——认为千古作为一部幻想性质的女频仙侠剧,却难得与现实世界中的历史、人性与情感是有连接的。
我觉得世界观宏大——其实是因为现实世界的历史/社会发展/人性探讨本身是宏大的。
我觉得世界观新颖——其实是因为千古作为幻想题材剧所做的这种与现实的【连接】与【展现】尝试是新颖的。
所以楼里有姐妹说,世界观宏大应该是九州/哈利波特类型的,有足够多架空的幻想细节做支撑。她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千古作为幻想题材的剧,其实类似细节设定,更多偏向于拿了【山海经】作为细节方物志背景,再根据情节需要做了一些新事物添加(比如弑神花/应天石/护神之源/聚妖幡等),在地理上虽有创新但远不如九州庞杂细节,历史上虽有完整历史线也并没有过多复杂的九州般的人物记事。
但我依旧觉得千古世界观宏大新颖的原因还是在于——千古对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中远古神话的解构新说、对现实世界历史阶段的映射(虽点到即止)、对不同力量体系与感性/理性/恶念做的连接展现、对人性神性的探讨,在我眼里都是难得的。
——
以下为原贴(帖子里部分有涉及情节架构逻辑,不局限于客观的世界观本身):
千古玦尘开播到今天满一年了,发现还是有太多人对这剧有着很深的误解。
一年了,我还是很喜欢这部剧,觉得这部剧是我心目中同类型剧的top1,但看到迄今仍有那么多的误解,到底还是意难平,所以想开个关于千古的系列澄清贴作为一周年的纪/念。
【本帖希望姐妹们能理性友好讨论,不要太吵/架,不欢迎脱离实际剧情的shen/判,基于剧情本身讨论谢谢】

——
千古的世界观其实和目前仙侠通用世界观(门派修仙制/仙妖魔人四界or三界制)很不相同,属于自创历史但很难得能部分映射现实的世界观,是我个人认为目前市面上所有仙侠剧中最复杂、最完整、最新颖也是逻辑上最下功夫的(注意:只是个人认为,姐妹你要觉得有更好的也可以提出来一起讨论)
在世界观元素上,千古其实融合了远古神话(盘古开天/女娲补天与造人/灾难说/伏羲女娲兄妹成夫妻等)、科学能量循环元素(主线上的世界运转规则or人物动机逻辑)、力量体系与人性中的感性/理性/恶念连接、以及一些道家(天地道法自然等)、佛家(世事无常、执念与放下自洽等)甚至一些现代哲学理念(如弗洛伊德三我论作为主角人物设定构架),很是难得。

我其实很理解有些人倍速或跳着看剧不关注世界观设定所以get不到千古就开始吐槽的原因,因为关于千古的世界观虽然很努力在开篇就开始说,但绝大部分是需要跟随剧情去做拼版图型认知的。而且千古这部剧极其爱埋线爱做隐喻爱搞伏笔,很多地方对一般古偶来说是很过载的。
当然,就算世界观不能完全get对看剧其实也没太大影响,毕竟里头各种悲剧美学做的很到位,有认真推剧情当下饭剧跟着哭哭笑笑也能看。但对于我这种很喜欢这剧世界观的人来说,看到有人因为不理解世界观而吐槽,就觉得实在太可惜了。
所以我作为上古原著老—粉/刷了n遍的千古剧粉,想给家人们直白与相对完整介绍下千古的世界观【因为千古编剧就是上古作者本人,所以世界观是一脉相承的书剧可互补】,且做澄清贴之一。

——
【主线——混沌之劫】
混沌之劫是一个创世时的bug,借鉴于众多远古神话里的灾难说灭世说,设定是十八万年有一次劫难,千古的故事就发生在十八万年即将来临之际。
混沌之力是创世之力,是所有世界运转/所有生命生存的生机来源。或许你可以理解为——光能或者碳基(但也可能不贴切)?
但混沌之力并不是世界里天然就有的,而是需要一个【能量塔】去从宇宙中吸收能量、储存能量与转化能量供整个(小)世界使用。
这个能量塔就是【祖神擎天】——【祖神死后留下的一丝气息重新吸收宇宙能量运化出来的女主上古】

从宇宙中吸收、储存、转化混沌之力只有能量塔能做到,而世界中的其他人(除了同为不同属性能量塔的其他真神)都必须使用能量塔所转化出来的能量才能生存与修炼。
所以混沌之力的能量塔(主神/女主)自己实力弱时,大家会理所当然认为下界灵气日益减少是因为主神太菜。女主混沌神力大成后,大家也都会说——“下界混沌之力/灵气渐涨”。

但这个世界需要源源不断的能量的,因为不断有新的人出生,不断有新的人修炼吸收储存能量在自己体内,而主神这个能量塔所转化出来的能量并不足以去完全满足这些能量需求,久而久之,就出现了bug——一个越来越大的亏空,亏空到一定程度就直接世界崩塌所有人一起死(只有与天地同根的四位真神能幸免于难),这就是混沌之劫。
【因为能量亏空而灭世的设定其实也并不是千古独创,只是在女频仙侠中极为少见,而且我是第一次在影视剧中这么明确看到】
这个亏空只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能量塔直接把自己献祭,或许是让自己体内储存的能量发生类似核聚变的反应自爆释放能量(机理只是猜测),这样才可以瞬间弥补上这个亏空不让世界崩塌。

ps:为什么说原始的混沌之力是从宇宙中吸收来的,除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设定外,还有个证据是运化女主(从一丝混沌之力的气息转化为一个能成为能量塔的生命)的那个地方叫做【乾坤台】,乾坤=宇宙
所以:
只有女主可以献祭自己救世——
混沌之力给了她最强大的力量,最至高无上的神位,也同时自带了最重的责任,与既定的祭天结局。
混沌之力最为强大,也最为珍贵,因为纯正的混沌之力只有女主有。而祖神因为逆子玄一打了岔子,只来得及挂之前留下女主作为对付混沌之劫的后手。
所以:
其他人再强都不可以自己去祭天——
男主想救下来女主去替死都必须先搞发明创造九死一生创新人工合成混沌之力——
因为【能量属性就不同】啊,混沌之力只有女主有,祖神也有但他已经挂了,玄一(上任主神现任魔神)也有但他不乐意。
所以:
整个故事就围绕着混沌之劫而展开
【1-7集】因为能量亏空越来越大,混沌之劫让灵气越来越稀薄,所以女主大哥请回来了战力最高的女主二哥(男主)当家教,想要让女主尽快成长起来才能去面对(所有人都不知道这需要女主死)
【8-11集】能量亏空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混沌之劫的千年多一点前,已经造成了不断有神莫名死亡),男主也在乾坤台梦到了混沌之劫到来时的情形,以为只有女主快速成长神力大成才能应对混沌之劫,所以女主去孤身修炼。
【12-14集】混沌之劫的秘密被女主三哥(男二)偶然知道了(因为灵气要彻底崩最开始是从他管辖的妖界出问题的,出了问题他去问了问能联系上祖神意识的大石头才知道混沌之劫必须女主死才可以),就想灭世保女主(世界不存在了自然就没有亏空了啊)然后被男主杀了
【15-16集】女主还是成长起来了,混沌之劫来了,自己选择殉世。男主觉得女主不该死就拼尽本源之力留得最后一丝残魂救下女主也镇压住bug小了很多的混沌之劫把劫难延期了。然后玄一以为混沌之劫没了,来攻打神界,诸神黄昏。
【17-38集】男主想修炼成混沌之力替死,但在最虚弱最危险的融合时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不甘心”发生了意外,就有了清穆与后池的一世美梦。同步开始了阴差阳错搅乱自己所布下的局,又阴差阳错修炼成了自己本想要的混沌之力。
【38集—49集】男主觉醒想收拾被打乱了一切的计划收拾混乱成一团的局面,又觉得女主肯定会发现混沌之劫再度重演第一世结局,就开始瞒着女主想分手,结果各种事与愿违,经历了千难万难各种无可奈何后,总算替死成功解决了快压不住的混沌之劫。
——
【主线——电车问题】
电车问题之【牺牲自己保全一人与苍生】的解决办法,其实是《上古》小说里的【首创梗】以及当时的【独创梗】。

星零写作此书时,流行为苍生牺牲女主(重紫/花千骨)的男主,与为女主放弃苍生的霸道型男主(想不起来哪本了),也流行霸道男主与温柔男二。
所以星零写了一个反套路的故事,为女主灭世的霸道男主型人设变对照组男二(天启),本该拿了温柔默默陪伴型男二剧本的变成了男主(白玦),而直到最后才揭晓的白玦的选择是——白玦用了六万年时间布了一个局,牺牲自己保全了挚爱与苍生。
【这是上古小说里最创新、最特别的精髓所在,也是当时最惊艳我的地方之一】
而千古玦尘的剧本里,更难得地把这一问题讨论的更为深入与丰富,提升到【天命与选择】的层面。
不仅加入了多组选择上的对照组(除了书中本身有的天启对照组外,还加入了玄一、凤焰梧夕等),还将个人英雄主义式的视角扩充成人民史观视角(如诸神黄昏)。
选择的道路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千古就这样借由着剧情线,把所有人面对类似问题的不同选择与后果,铺陈开来给观众看。没有做教条式的大道理灌输,而是恩怨是非皆由观众而定。
只不过对于人物来说,既然做出来了选择就需要承担命运的后果。所以,弹幕里有人支持玄一,有人为芜浣抱不平,甚至还有人支持天启,我都能理解,因为千古里其实没有绝对的好人与坏人(虽然我个人而言最喜欢最认同上古白玦的选择)。
【当然,很不幸地是,尽管千古在这一问题上讨论的比书里还好,但却被太多人逮着反衬作用的对照组只言片语误解成剧的三观了】

——
【历史线】
千古是少见的世界观上能有完整历史线的仙侠剧。
难能可贵的一点是时间线有部分借鉴了我们现世的历史线,对,别看这是一部完全架空的仙侠剧,很多地方的逻辑是从现实历史中提炼出来的。
【表面上的历史线是】——
首先祖神从混沌中醒来用混沌之力初创天地(借鉴盘古开天地)
创世期——祖神创造众神从虚无中共同运化世界(天地还给祖神直接运化了三四个帮手——即与天同根同源的真神)先运化神界十万年后运化天界与妖界
七万年前——祖神逆子玄一知道了混沌之劫的秘密叛逃并自创新种族(魔族)开始神魔大战,祖神为了逆子提前挂掉,留了一口气息运化成女主作为应对工具人后手。而当时一起运化世界的神灵,活下来的也是寥寥。
一万年前——女主降生,然后开始千古的故事线(上面已说)
后面的重要节点有——混沌之劫来临女主殉世(借鉴女娲补天但女主就是那块补天石)、女主殉世残留的混沌之力直接运化成人间界(有剩混沌之力可能因为女主最后时刻被拦住没死透)、随后神魔大战诸神黄昏保下三界但神界永封、神界永封后仙妖大战绵延六万年、男主觉醒后开启仙妖和谈、女主觉醒后重新开启神界、男主替死成功混沌之劫消失
【当然,以上,你当然可以吐槽动不动几万年,但在千古剧中,我觉得时间是有实感的,毕竟放眼望整个人类从世界的一片混沌中走来的发展史,几万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而在千古的世界里,从祖神开天辟地以来,为了理想正义牺牲的神灵也不知凡几,六万年前后大到社会风气、小到建筑风格都变化悬殊,整个时间线时间流逝的实感是塑造出来了的】
——毕竟:
【这剧深层次的历史线其实是】
——初期神界:原始gczy形态(可类比资/ 源丰富,生产力富余的原始社会形态)
众神共同开创世界,资/ 源丰富充足,相对平等无高低贵贱之分,实力与奉献决定话语权(类似于部落联盟制,所以一开始女主没有实力便受人非议)
“神界是诸神之神界,并非一人之神界”(类似于元老议事制,混沌殿就像个议事厅来着)
——中期矛盾初显:资/ 源减少,出现局部战争与部分jie/ji分化(可类比涿鹿之战等远古战争时期)
混沌之力逐渐减少,下界人口激增,修炼人数也激增,下界资/ 源不足的地方开始抢夺灵脉;实力说话而凤族凤皇血脉是最为强大的,因此凤族等ji相对于其他族群更为鲜明(因此上古因为选神兽事宜想打破等ji制改变凤族,但不仅没动到本质原因还埋下了祸根)
——后期矛盾激化:资/ 源稀缺,生产力匹配不上需求,开始彻底的资/ 源之争,jieji分化愈加明显,出现封/建皇权
第二世仙妖大战的由来本质上是由于资/ 源灵气的稀缺导致矛盾彻底激化(剧中无数地方都直接说出并表明了这点),形成了世家大族与门派,富者越富穷者越穷,虽然依旧以实力为尊,但上/wei/者会用手头的资/源往子女身上堆(所以有德不配位者)。在这一阶段还出现了封/建皇权,妖界有妖皇,仙界有天帝天后。

在小说世界线后续的神隐、白烁上神中,神界重启后又因故关闭,门派之争又成为了大背景之一。
这个历史社会发展路线,很明显就是从现实世界中汲取的本质性路线逻辑。
千古是少有在一部神仙剧中把这条线上下了诸多功夫的,再倍速看剧应该都能看到第一世(原始gczy)与第二世(封/建主义)大背景氛围对比鲜明。
【ps:非常特别的是,千古里还保有人民史观,如诸神黄昏、帝北城那段以及碧玺上君的信仰,这是所有古装剧中都极为稀少能点到这层的,电视剧中能给普通人以不输于主角的高光点,我很喜欢】
——
【人设线——仅作特别与新颖的主角团人设解释】
——女主人设上面有提及,此处仅作补充
女主是主神,但本质上是祖神留下来的一块补天石工具人。
主神是至高神,但她同时也必须在混沌之劫来临时去献祭自己方能护下世界(如果不去,世界崩塌,除了真神没人能活)
千古玦尘/上古系列小说的价值观就是——“天地众生,神魔仙妖,你得到多少,就得还给天地间多少”
上古得到的力量最为珍贵而强大,那自然要还给世间的便是最多,便是生命。
——男主白玦(火神)和男二天启(水神)以及大哥炙阳(大地之神)以及女主上古(混沌之神)同属于四大真神。
真神是天地间唯四天生地养的,其实都属于【能量塔】,但上古之外的三大真神,掌管/能吸收转化的能量和上古不一样,上古的混沌之力属于世界的生机与最基本构成,而三大真神更倾向于【元素之神】,分别负责聚集转化【火】【水】【土】三种自然元素之力。
这种设定应该是吸收借鉴了中国远古神话中的【元素神】设定,如火神祝融等。
虽然真神起到的也是能量塔作用,但不同于混沌之力的亏空需要献祭自己,而是起到天地能量体正常循环状态下的吸收聚集转化能量作用。
所以白玦殉世之时,便有炙火之力溃散,天地极寒,大雪漫天(估计借鉴于历史上的冰川期)
真神还有个叠加的buff是——
他们的神力本源最为纯粹,上古是独一无二的混沌神力(已经挂了的祖神和已经堕落的玄一不算),而白玦炙阳是仙力本源(炙阳暂理三界事,白玦在自己搭的茅草屋里也要理仙界/天界事),天启则是妖力本源(所以天启是妖神,紫涵说妖族的所有妖力都来源于妖神)
【剧专组有个姐妹说过一个有意思的比喻,估计真神就像个核电站,体内能直接完成核聚变反应能直接输出能量所以更精纯,打架时动用本源就是直接抽出碳棒攻击,殉世就是直接自爆】
最后,真神还有个有意思的设定便是——
真神不灭,“就算灰飞烟灭,也会在乾坤台上重新降生”
这句话出自天启之口,但天启又说过一句话差不多意思是这样,回来的“可能是他,也可能不是他”,要是原来的灵魂便“实乃万一”
这两句话看似矛盾,实际上揭示了个重要设定:【真神其实都是“空气精”,是世界本源能量的外在化身,对于世界来讲能量守恒只要能量不变那真神便可永远不灭;但真神对于天地来说也只是能量塔工具的外在化身,神职>>>>灵魂,所以对于有了明确“社会关系”的真神来讲那想要灰飞烟灭后灵魂再回来,那就需要亿万分之一的巧合了,毕竟能量不变但组合方式有亿万种。】
PS: 所以最后白玦可以回来he,是因为祖神开后门了让亿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实现啦,当然,这也得益于白玦是炙火之力,白玦殉世用掉的是他人工合成的混沌之力,他自己的炙火之力只能四散开来还可以找回不需要另外吸收宇宙能量,要是上古殉世成功就应该回不来了,毕竟已经补了bug的混沌之力又怎么可能找回呢?新的混沌主神,还是得继续吸收宇宙的新能量来孕育啊,怎么可能是原来的灵魂呢。
——大boss反派之一玄一(前任混沌主神/魔神)
魔这个新物种,是前任混沌主神因为发现了混沌之劫的秘密,不想成为补bug的工具不想牺牲,所以叛逃出的神界,并发明了魔力与开创了魔界。
魔力不同于先天的神力或者仙力妖力,而且因人的恶念而起,所吸收的恶意/贪婪等负面情绪而生,需要原来的灵力吸收入人枉si时的怨气才生成。
魔力有bug存在,不受灵力等级压制也不受血脉束缚(比如上神不可能修炼成真神这样的能量塔,但魔力可能通过修炼达到真神实力),且能够快速提升实力不受时间约束。
因为魔力这样的修炼方法,就致使许多野心家被诱惑修炼魔力(比如芜浣),魔力本质上其实是为了勾出人性中的阴暗面。
玄一是个挺有意思的人,我个人认为他其实是性恶论的信仰者,不相信天命的同时,相信人性本恶觉得普通人本性都是坏的,一个个的人堕魔就是验证了他的性恶论猜想。但他最看不起的普通人(诸神)们,却最后关头觉醒了神性打败了他。
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我在专/组写的这个贴的分析:
——
【人设线分支之哲学线部分重要设定】
不知道怎么精确描述这条线的名称,但是个很有意思的设定。
第一,普通仙侠剧中只分仙力妖力魔力,仙妖魔之力多半只是单纯的力量名称或者代表派别,而千古玦尘/上古中都把仙力、妖力与魔力和人类的情感特性相连接。
妖力代表感性——所以妖族重情重义,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但过度的感性也会导致妖族极易感情用事拎不清局面(大层面来说比如妖神天启为救上古时干的那些每次都使局面更糟的糟心事儿,小层面来说比如森羽的窝囊恋爱脑大渣男)
仙力代表理性——所以仙族理性仁慈,但过度的理性克制好点的代表是把自己憋成内伤(比如白玦与景涧),更差的理性代表就转向了精/致/利/己”与利益衡量勾心斗角,仁慈也可能是有限的仁慈涉及到自己利益时便徇私(比如暮光)
至于魔力,因为它的修炼方式便是吸收枉死之人身上的不甘怨愤而形成的煞气,吸引的是拥有过度的贪婪、嫉妒、权欲等等情绪之人,所以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性之恶的外在表现。
而人——这一在人间界诞生之前就有的统称,其实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甚至魔的恶念也在其中。人这一称呼,广义上来讲在千古里是一切感性与理性的总和一切神魔仙妖的统称,狭义上来讲指的是与“神性”超我对立的“人性”本我状态。
(ps:在千古世界观中一般会把普通仙侠剧中的人称为凡仙与凡人,而“人”这个字更倾向于统称与指特定本我状态)
——
第二,主角线上的戏眼便是——弗洛伊德的“三我”论,即超我、本我与自我。
其实上古书里,这个戏眼是在男主白玦身上的,但更偏向于感性与理性之分,白玦的分身柏玄是极致的理性,而清穆则是他死死压抑住却阴差阳错事与愿违在压抑不住时燃烧的愈发热烈的感性。
而千古的剧里,戏眼是在女主上古和男主白玦两者身上有更深层次的展现的。
仙侠剧中讨论这一话题其实是得天独厚的,因为形象可以具象化。男主通过两个分身的“我”来展现,女主也通过梦境中两个不同阶段的“我”展现。


总体来说,从人物变化成长上讲,这是一部“自我觉醒”的剧。
自我觉醒代表什么?从弗洛伊德的“三我”论角度来说,是超我与本我的融合,是能真正发现自我、直面自我。

原来的上古,最初一生都被“主神”的责任所压,因主神之责而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自卑,因主神之责而进取修炼,因主神之责而选择成为祭品,她所有的一切选择都是基于“主神”这一身份之下的,这就是基于道德戒律之下的“超我”。所以她在主动选择殉世之时,也会怀疑自己的存在的意义怀疑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说出“愿来生不成神”(尽管她自己知道不可能有来生了)。
而后池一世(或者说是复活后的上古),失去一切记忆与神力,是抛开了主神的身份重新长大的本我状态。
但她在重新陷入对自己是否是个工具人(复活上古的工具)的怀疑而去人间界散心时,在没有任何的责任的束缚下,还是踏入了和从前一样的河流——舍身救了一城人民,并因此看开觉得自己发现了“另一种生活的意义”,找到了“自我”。

而在纠结之时梦境之中的上古,分为了两半,一半比从前的上古更似“佛”,一半比现实中的后池更“无理取闹”,其实也是超我与本我的具象化,所以台词说“主神之下,亦如凡人”。

觉醒后的上古,其实是从前的上古与后来的后池的融合,是真正的自我状态。她已经知道了自己独立强大的力量最为重要,也知道了自己护下苍生的理想并非仅仅因为自己是“主神”,而是自己的自我本心。
可能上述说的有些拗口,具体可见我在专组写的带剧情截图解析的分析帖:
而原来的白玦,是从小就把真神之责压在己身之人,没有童年没有朋友,把恐惧作为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可以说在遇到上古之前,他几乎是完全的“超我”状态,神责压抑一切。
而上古的到来,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人”的感觉,他被理解被温暖,所以会开玩笑了,脸上有表情了,有同理心了,不再只按照天规戒律不通人情去行事了,慢慢地有一点点在展露本我了。

但当使他找到自我流露本我的人骤然离开,当美好骤然被打碎,他死死压抑住的自我就爆发了出来,第一次有了脱离神责之外“我”的意愿选择——“我不许你死”。
所以白玦选择瞒天过海用六万年时间布了一个局去替死,在这段时间里,超我与本我的矛盾是被激化的。
一方面是他为了顺利完成替死计划,对本我更极力的克制,比如他选择戴面具不露出自己的面容,比如爱人近在眼前他选择克制压抑自己的感情,比如再是怀念从前独处时都一天只饮一杯桃花酿。
一方面是在超我的极力克制之下,越被压抑却又越疯狂的本我感情的涌动,所以就像小说里写的那样,“清穆,倾之慕之”,本我的感情越被压抑那就在他最虚弱的分裂本源融合之时,被“不甘心”的本我反噬了自身。

所以就有了忘记一切责任与计划,只记得梦中上古身影的清穆,虽然无父无母朋友也只有二三,但清穆更像是本真状态下该有的火神样子。 融合之后,白玦又变成了超我与本我下的矛盾体。一方面,是尚未消失甚至愈演愈烈的恐惧,所以白玦采取了继续带上面具,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扮演坏人的黑玦面具。
另一方面,又是不那么压抑自身,更常流露出本我状态,比如那多了很多很多的眼泪,比如穿着一身灰衣去无数次偷偷看老婆和儿子。
在一次又一次的事与愿违下,他的本我与超我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统一与融合,本在逆天命的他也开始说起了顺天命的话,“死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像花开花落,没有人能改变命运。”
最后一切尘埃落定,白玦六万年为之努力的结果最终如愿以偿,他也终于寻到了自洽,与本我和解寻找到了自我,主动还给了上古记忆,主动陪了元启一天后,穿着最初的白衣微笑赴死。

——
【其他七七八八】
关于美术——千古的美术相当用心,绝不止靠钱砸出来的,而是根据世界观做出来的六万年前后两种截然不同风格的设计。


神界多用石材(可能呼应原始社会用石材较多吧),后来的世界就多用木质,另外,千古做到了哪怕是就一幕的场景背景都是有着各种雕刻的花纹的,很有质感。

ps:总有人说千古特效好虽好但太西幻,其实千古美术其实很东方的,不信可以看这个:
以及——神在千古剧的世界观里,不是享乐的代表,而是必须承担责任与奉献自我。“可随心所欲,但不可逾越规矩”。神也有人性,但大部分的神都神性战胜了人性选择了自我牺牲。
另外关于女性意识,这剧其实可以单开一贴,但简单还是想在这里提一下,千古的世界观里,是我看过的唯一一个能有女性至高神、女天帝存在的仙侠世界观(因为一切以实力为尊),而且不止一条感情线(包括反派)都在反复强调【女性自己独立而强大的力量最为重要,女性自己的社会价值最为重要】。
——
以上。
很感谢有耐心能看完这个贴的姐妹们。
说这么多,初衷并非想夸千古有多么多么好,只是想让误解过这部剧的人知道——很多误解其实是断章取义,千古罪不至此,它是用了心的。
千古开播一年了,去年此时,我窝在专组追剧没怎么出来帮千古说过话,今年想弥补下去年的遗憾,所以开了这个贴作为我想开的澄清贴系列的开篇。
如果你觉得这剧世界观有点意思,欢迎一起讨论。如果有不同意见,也欢迎一起交流呀❤️时间原因这个帖子偏重于文字叙述,截图不够丰富,如果有需要剧情截图支撑的地方,欢迎提出来啊,我慢慢补充。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永夜开头真的很好看 (雪莉杨)
- 安利/吐槽|许/我/耀//眼,这算抄袭吗。抄大红灯笼高高挂,请... (几米)
- 就《暗河传》目前释出的物料来看,值不值得一个防爆? (上下左右我)
- 陈乔恩的笑傲江湖角色和林依晨的兰陵王角色到底哪个更火 (美乐蒂)
- 一笑太强了,李沁接的太值了,真正的双强来了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