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管理|家庭幸福美满的人是否比起相对缺爱或不幸的人更缺乏共情能力与同理心?
大和守安定
因为自己比较关注有关原生家庭的讨论,经常在关于原生家庭给自己造成了伤害和缺憾的帖子里看到不太“和谐”的回复,大致是一些认为自己父母很爱自己、父母都是为子女好、怎么可能有父母不爱孩子的话来反对帖子原本的观点。那么按照他们的说法,加上通常我们更倾向于家庭美满、成长环境幸福的人会具备更完善、更“好”的人格,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以己度人、“凡尔赛”的言论?
这个过程中,到底是这些回复自身的所谓“家庭幸福”其实是表面现象、原生家庭并没有让他们得到足够的爱才使得他们难以共情他人;或是错误的是,其实是越是经历过不幸和痛苦的人越更能够共情他人,反之则因为自己的生活体验受限而难以想象和理解他人的苦难?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讨论/管理|身处这个时代,我们受到的“枷锁”有哪些呢? (豆豆子)
- 社会规律|我发现很多人对“阿姨”这个称呼很双标 (湘澈)
- 社会规律|我发现文明对于底层人士来说是好欺负的象征 (登月碰瓷)
- 校园单位|在中国,gap甚至比gay还严重 (比丘咔)
- 社会规律|我发现年轻人的能量好像在降低 (HH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