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外交学院经验贴
来自:Buena
很高兴能写下一篇经验贴来帮助后来人,在考研前后我阅读了大量的经验贴,其中的学习经验和方式方法都给我的学习生涯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为此,既是为了将我学到的东西传授出来,也为了能给我将近一年的备考历程画一个完满的句号,我写下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个人情况和考前准备,考研结果,考研历程简述,在最后我会罗列一系列注意事项,尽管如此,还是会有一些没有点到的地方,希望各位多多担待,如果有任何专业课上的问题,我也十分愿意解答。 1.个人情况总结:我本科是俄语专业,在此之前我对这个专业的理解非常薄弱,所以刚入学的时候学习非常吃力,但是在各位专业课老师的帮助下,我获得了自信和提升,学习逐渐走上正轨以后,我开始思考我的未来,在直接工作和继续读书这两个选项之间,我选择了继续读书,我觉得以我的知识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的理想工作。 确定了这一目标以后,我便开始思考考研专业,我在小学时候就对国际时事很关注,一直以来我也是希望能够从事这样的研究和工作,在学习了俄语以后,我更是认为,俄语可以作为我的一个重要工具,对我的研究有非常大的帮助,于是我选择了国际关系这门学科,在中国,开设这门学科的学校基本上都是知名高校,所以我在选择学校的过程中搜索了大量的资料,这样的工作我用了差不多两个星期的时间,最终在2018年的11月份,我选择外交学院作为我的考研专业,在此之后,我从来没有动摇过。 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选择外交学院的初心考虑,首先这个学校我并不陌生,2011年我还是小学生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学校,老院长吴建民大使经常出现在节目中,我很喜欢吴大使说话的风格,经过了解我知道了这个学校,我曾一度把这所学校当作我高考的目标,所以这一次选择外交学院也是我梦想成真的时刻;其次,外交学院虽然不是985211但是国际关系专业在双一流评选中获得了世界一流重点学科的评价,所以我觉得在这所学校里所获得的知识会很丰富,除此之外,还因为外交学院里有很多我喜欢的老师,我经常阅读他们的著作,对他们的课堂心驰神往,所以综合以上考虑,我坚定的选择了外交学院。 接下来就是准备工作,我认为,考研专业课的前期准备包括两项,真题和参考书,首先说真题,外交学院的真题并不难找,上网搜索相关话题即可得到,只是想按年份找会比较困难一些,我的真题是从学长手中得来的,他给了我一份真题索引,我把它排版并且打印出来,这项工作我是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的;其次是参考书,这是重中之重,因为如果参考书购买失误,会造成整个备考的巨大失败,所以我在参考了大量经验贴之后才完整购买了外交学院的参考书,大概有十本左右,这项工作我是从2019年开始,至2020年中准备完成。 在经过了选择考研,选择专业,选择学校和前期资料准备以后,我并没有直接开始准备正式的考研学习,因为我发现国际关系这门学科无法速成,就算我能把书目背下来,但仍然做不了题,尤其是我观察了很久外交学院的真题,那些题目过于灵活,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逻辑,所以我从2020年中到2021年七月份以前的这段时间把参考书全部看了一遍,并在疑惑的地方画下了标记,我认为,这也是最重要的前期准备 考研结果; 初试成绩;380+ 排名前十 总排名前五 考研历程简述 我的考研历程可以分为前期准备和后期备考两部分 前期准备我花费了很长时间,自2018年9月确定学校以后,我就开始大面积的搜索相关信息,包括参考书,真题和各种经验贴,我从一开始就明白这是一场非常重要的信息战,因为作为跨考生,我只有更加了解这门学科,了解这所学校我才能够有条不紊的参与到竞争中去。 参考书方面,我当时先是关注了很多公众号,官方的和民间的,比如时政国关分析,国政学人,大外交智库等。我一开始对这门学科的了解非常薄弱,所以我需要恶补知识,在我专业学习以外我购买了很多本国关理论专著,比如汉斯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当然,一开始我是看不懂这些书的,但没关系,我把这些书当成培养思维的书,而不是说必须读懂读透,而是要明白我学的这门课他是干什么的,在这里我特别推荐三本书,分别是爱德华卡尔的二十年危机,卡洛明斯特的国际关系精要以及约瑟夫奈的理解全球冲突与合作,这三本书都是入门国际关系非常好的读物,真正做到了史论结合,深入浅出。在前期一定要特别注重培养自己的学术思维,这是我多次观察真题得出的结论,老师要的不是书上的知识点,而是你个人对于国际关系的判断和理解,这个东西是你自己的,不管是论点还是论据,都是原创,这才是研究生的必备技能 真题,这也是我认为的重点中的重点,我是在2020年初搜集到的历年真题,第一时间把他们排班打印出来,几乎每天我都会看一遍,刚开始看会觉得有点难,事实上,直到考试前两个月我才开始对真题有了一定的认知,我看真题也不是为了做会他,而是在想,老师为什么出这道题,他要我们答什么,需要我们什么样的思考能力和思考过程,这是最主要的,就是要站在老师的角度来看,用一道题来区分学生,那么老师需要这个学生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和主要特点,我不能说我完全理解了真题,但通过漫长的积累和观察我发现,老师要的其实就是两个字——专业,在分析国际关系现象时,切勿主观臆测,一定要有缜密的思维推导和丰富的事实论据,来佐证你的判断和想法,而这些思维和事实,实际上都在书里,也在现实中,重点就是我们如何抓取信息的过程。 最后就是经验贴,我其实看的不多,也没有特意搜索很多,但是我添加了很多学长学姐,在这里要特别感谢帮助过我的学长学姐们,他们非常优秀,也非常耐心,可以说,没有他们的帮助和鼓励我不会这么顺利,我也很开心能够成为他们的校友,遇见他们是我最大的幸运。疫情开始以来,很多学校的线下讲座就挪到线上了,在讲座开始前,为了有效的沟通信息,会成立很多讲座群,我在那里面找到了很多学长学姐,我非常莽撞,直接添加他们询问问题,他们没有丝毫的保留,非常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为我备考的前期准备付出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认为他们的帮助非常重要,大家如果想找学长学姐也不用只通过微信群一个方式,微博知乎等软件也可以,但一定要注意说话语气和方式,问的问题也要直达关键,这样的提问对备考是非常有利的 前期准备我大概就做了这几项工作,同时买好了参考书,每天读一章,在不懂的地方画上线,然后上知网进行搜索,在前期要尽量把不懂的问题搞懂,然后再背诵,这样会事半功倍。阅览真题,观察出题逻辑和答题思路,这项工作要每天都做,坚持下去就会有惊人的效果。每天做总结,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错误和问题进行复盘,优化学习方案,提高学习效率。 在做完了前期准备工作以后,2022年7月15日我便开始了正式的备考学习,以下我将分为考试的四个科目进行阐述。 思政 这门课对于我来说非常熟悉,因为我本身就是本科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题目训练,我一开始便认为这并不是很难学的课程。 我在七月份开始每天听徐涛的课,他的课讲的很细很有意思,但是我并没有把上午和下午留给这门课,而是五点以后的放松时间,但是我买错了书,我用的是肖秀荣的课本听课,由于课程设置不一样,所以我听的时候总是翻页,然后漏听了不少,所以建议大家还是选择和讲课老师配套的教材,这样学起来也很方便。课程慢慢悠悠差不多听了一个多月才结束,之后我就买了一千题用铅笔开始做,我每天会刷一个章节,但是有的章节题少有的章节题多,所以我后来改成了每天写30道题目,差不多两个星期我就刷完了,这时候我就是开始对照教材开始改错,把那些错的题都重新记了一下,然后擦掉之前的笔迹开始刷第二遍,这一次速度开始加快,基本上每天能做到70-80道题,有些错误还是会犯,错一次我就记一次,一千题来来回回我刷了四五遍,一直到肖八出来,我才停止刷题。 肖八出来以后我就专心做大题了,大题的背诵主要根据肖八的答案即可,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花费了很多时间,但直到上考场之前我都背的不算熟练,而且由于贪图快,很多知识点都让我简化了,并且我觉得我的专业课基础仍然不牢固,哪怕是后期我也没有把时间分配给政治,只能依赖肖四。 我把肖秀荣老师公众号所提到的重点题目背了几遍,就直接上考场了,尽管我刷了很多遍1000题但考试结果仍然不如愿,我一看选择题就紧张了很久,所以最让我开心的就是政治虽然考的一般但至少没有拉分,所以各位同学可以以我为鉴,可以更加合理高效的分配时间。 此外我还建议大家可以跟腿姐,也就是陆寓丰老师的政治带背,大概从十一月份开始,每天一次,持续到十二月初,每天早上六七点左右会准时在公众号推送,尽管我几乎没在那个时间段起来过,但是等到下午的时候我都会听一次,把上面提到的重点记录下来,当作日常的积累。 俄语 我在挑选专业的时候就着重选择了能用俄语考试的专业,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俄罗斯外交正好属于这个范围,这也是我报考的一个小原因,俄语的准备应该算是我最少的一个科目,在备考之前我买了两本练习册,一本是历年真题,一本是钱晓蕙的考研俄语指南,我做了差不多三四套真题,并且询问了学长,对试题难度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我觉得比四级难一些,但是仍然可以接受,所以我调整了我的备考策略,把俄语的时间大大缩小,每天差不多只持续两个多小时左右。 这两个多小时,前一个小时用来背单词,做完形,后一个小时做阅读题,题就是考研俄语指南上的,这本书非常厚,题量也不少,前半部分是必备词汇和词组,我把它撕下来了,后半部分是一些模拟题,俄语考生如果跨考应该都是202俄语,所以建议大家购买每年最新版的考研俄语指南,基本上一本书搞懂,再加上一些公众号的积累就可以提升很多。 背单词有三本材料,一本是四级单词书,这个是必备的,尽量全部掌握,一个是考研俄语指南中的词汇,尽量全部掌握,还有就是八级单词书,如果这两本背完了,可以开始被这本,尽量对积极词汇有一个印象,这样在之后的八级考试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积累。 202俄语的提醒分为完形,阅读,翻译和写作,其中最大分值是阅读题,占到了40分,而纵观历年真题,阅读题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同学们尽量把40分拿满,这是一个基本盘,翻译和写作非常考研单词储备,但是对于参加过四级考试的同学们来说,并不是完全不会,尽量翻译通顺,不要写错别字,这两项可以看王利众老师的八级翻译和写作那本书,对考研和八级考试都有很大的帮助。完形对于我来说是比较难的一部分,所以我决定听天由命,并没做太多的准备,进入十一月份以后,我就把俄语的备考时间缩短到了一小时左右,所以分数最后呈现出来也不是最好的,和政治一样没有拖我的后腿,所以我也感到十分幸运。 除此之外,我建议大家可以在备考期间,闲暇时可以关注这些公众号;俄语编辑部,俄语研习社,俄语邦,萨沙俄语和CGTN俄语频道,这些公众号的很多时政文章不仅对笔试大有裨益,对复试也很有用。 专业课 专业课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政治学综合一和国际关系史 政治学综合一;关于这个科目我买了《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范式命题》(绿皮书),《权力制度文化》(白皮书),国际政治学概论和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史和多本专著,最重要的参考书是前三本。 外交学院的考题非常基础,但很注重逻辑,就算是能写出原理内容,如果没有逻辑,也仍然不是一个很好的答案,所以我在备考之前读完了三本参考书,虽然不是非常细致,但是对各种理论有了大致的印象,除了参考书以外,我还从学姐那里得到了非常重要的资料,三本书加上三大本资料,我七月份就开始了背诵。 但是背诵也是非常注重方式方法的,不然战线拉得过长会忘得更快,所以我才从七月份开始,我认识几位学弟学妹都问我专业课几月份开始合适,其实这个没有固定的时间,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在前期把书过一遍,再开始背诵,不然直接背,不仅不理解还背的慢。 我使用的是框架法和联想法,框架法就是把每一章的知识设置成一个完整的框架,有因有果,有背景有影响有评价,比如,绿皮书中的现实主义的思想渊源,一共提到了四个人,分别是修昔底德,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和卢梭,这四个人分别是不同的派别,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和他们的人名一一对应,列一个框架,然后把他们的基本观点也进行一个提炼,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简单的背诵框架,这只是最简单的框架,如果是难一点的就是自由主义,以白皮书的制度自由主义为例,首先背诵自由主义的时代背景,前提假定,重要主张,合成一个小框架,下面引出各种主张的概念和原因,并将它放到现实问题中去,这是连接框架,最后加一个总结框架,包括影响和评价,三个小框架的组合,尽量把每一部分简化,但是在考试时要分别展开,并结合实例。联想法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反映,外交学院的题目经常是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所以如果看到理论不能结合时事的话,那就可能写不出东西,所以建议同学多看新闻,多关注时事,在前期准备阶段尽量使用简单的理论解释国际关系事件,如果可以,讲给身边的人听,这对于答题思路也是非常好的锻炼。 我从七月份开始背诵,三大本名词解释第一遍我背了一个半月,每天九个到十二个,我是先背一遍,然后全文默写一遍,在蒙住内容看题目再背一遍,每天早上先复习昨天背过的内容,这样循环往复,第二遍我背了一个月,到了十月份我觉得时间有点紧张了,我就是开始加快速度了,三个星期一遍,两个星期一遍,一个星期一遍,在上考场之前我基本上一天就要看一遍,做到烂熟于心,三本名词解释都是绿皮书和白皮书的,国际政治学概论也要做重点笔记,国际政治学概论比较贴近实际问题,所以可以根据问题来进行归纳总结。 我一直没有过多的准备简答题的论述题,因为我认为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和分析逻辑,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所以我把逻辑的把握放在了阅读论文和专著上,我每天晚上都会阅读三到五篇论文,看一章专著书,我觉得老师的论文思路就是答题思路,有头有尾,史论结合,才是完整的作答,所以我到了考场就把这两个题目当作论文来写,个人认为,这个方法非常管用,所以我总结专业课要把握三个关键,真题,参考书和论文,对这三个关键的正确把握和学习,是通往成功的一个方法。 国际关系史;这门课我买了《简明国际关系史》,刘德斌的《国际关系史》唐贤兴的《近现代国际关系史》以及方连庆的《国际关系史(近代卷)》,由于外交学院主要考察1919至今的史实,所以在前期阅读上主要是唐贤兴和简明两本书,唐贤兴的书阅读后半部分,从1919年开始到二战开始,简明是二战结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历史,在前期阅读时,我发现欧洲历史非常乱,所以我经常画图和年表,到后期我默写的也主要是年表,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画,按照国家,按照地区,按照年代,按照组织都是可以的,只要清晰明了,能够串联起历史逻辑就可以,在这里我想说一下,历史是非常注重前因后果的学科,所以一定要搞懂因果和连锁反应,抓住了逻辑才能抓住事件。 历史的背诵我一开始走了弯路,因为我那个时候没有资料,就准备先背简明,但是由于简明是一本教科书,所以有些问题还不够简单直接,我背起来非常吃力,直到我从学姐那里得到了资料,仍然是三大本名词解释,但是这三本更加厚重,字数也更多,所以我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我背了两个多月才背完第一遍,尽管费时很久,我一度产生怀疑,但我仍然觉得,对于跨考来说,只要扎实一些才可以,但我有一个败笔,我在十一月以前都没有背过1919-1945年的历史,我以为考的会很少,但在我看了真题以后,我觉得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赶紧补了起来,而那时候我已经掌握了一些背诵的技巧,所以背起来并不累,最重要的是,今年的真题确实考了这个时段的历史,我当时长舒一口气,幸亏背了,所以这也是一个教训,学习没有捷径,只要一步一步走下去,才有可能迎接最好的结果。 除此之外,我还想说一下一些漏过的事 第一,专业课学习时间,我基本上是每天早上八点起床,学四个小时政治学综合一,然后下午一点半或两点开始学国际关系史,同样是四个小时,之后我的起床时间开始延后,但学习时间却没有减少,几乎把一天中最多的时间都分给了专业课。 第二,背诵效果,文科的背诵是非常费力气的事,并且存在遗忘的可能,我是尽可能地重复重复再重复,只有重复的够多,背的才扎实,同学们不要怕累,坚持下去才有效果。 第三,专业课模拟,我当时是找人给我出了模拟卷,然后我掐时间做,我一共做了两次模拟,第一次在十一月末但并不理想,第二次是考试前一周,有了一下改变,专业课模拟其实并不是做题,而是模拟时间和心态,尽管三个小时的考试时间挺长,但是落在笔头上就非常有限了,每一道题要尽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如名词解释十到十五分钟一个,保证这样的速度,考试的时候才不慌张,我当时距离考场的表并不近,紧张的看错了时间,所以写的非常快,等到再抬头发现还有一个小时的时候,心里十分复杂,所以希望同学多多注意。 注意事项 以下是我在备考过程中的一些细碎的想法,我将他们一一罗列出来,希望能够对各位有用、1.前期准备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准备的好,才能有一个好的开始,在备考过程中发生的任何状况才能应付自如。 收集信息是必须要做的,在这个过程中细化选择,细化要求,才能对自己和自己的实力用更清晰的定位,不要人云亦云,要自己动手找。 选择大于努力,我认为这句话挺对的,因为有时候成功的不是你的努力,而是你的选择。 备考过程非常枯燥乏味,一定要明确考研目的,比如我,我非常喜欢国际关系,我也想研究国际关系,也经常关注俄罗斯外交,所以我想读研究生。 尽管备考很无聊,但是也要注意节奏,不要过快也不要过慢,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按时按量完成就可以,如果哪天没完成也不要懊悔,在第二天补上就行,总之,不要在思想上被挫败,你就可以坚持下去。 黑暗中洗衣服理论想必大家都听过,事实上我们只能关注到自己洗的衣服,所以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我也总想在我休息的时候是不是别人在学习,我吃饭的时候是不是别人在学习,但是这没用,因为我们能决定的就是我们自己,只要付出正确的努力,才能收获满意的结果。 解释一下正确的努力;真题研究透+参考书背熟+论文读懂,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三个关键,我把它深化一下。 心灵鸡汤是有必要的,打鸡血也是应该的,但是不要自我感动,要脚踏实地,背负理想,承担痛苦,坚定的走下去,事实上,每个人都是这样走来的。 跨考的同学们一定要多找一些直系的学长学姐,虚心求教,认真吸取,他们的经验是非常需要吸取的。 最后,上了考场,答题的时候谨记两个字:专业,老师要的是专业的学生,专业的研究人员,主观题的对错并不是最重要的事,但专业会让老师刮目相看。 结语:经验贴毕竟是个人经验,希望各位多加参考,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把握自身的学习进度,总结独特的学习逻辑,是成功必由之路。希望各位持续努力,继续提高,为我国的国际关系事业添砖加瓦! 2022.5.10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吐槽大会|有没有大学毕业以后完全消失在朋友圈的人? (sourplum)
- 研讨小组|25届毕业生签灵活就业协议会影响择业期应届生身份吗 (芋泥修勾)
- 吐槽大会|盲审BCD,崩溃 (卡巴玛卡)
- 吐槽大会|双非的本科——我还是和高考无法和解🚬 (momo)
- 吐槽大会|一个研究生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向绝望的 (小杨不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