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打卡|关于放下手机的思考与实践
桃子酱
先说明一下楼主的情况:12年以上深度手机用户(经历了从小灵通到翻盖机到初代智能机直到现在),实际并不完全沉迷某个APP但是手机难以离手,有多年熬夜不良习惯,能感受到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想要和混沌的生活告别,借助该帖子自我监督,慢慢放下手机,做到将手机作为工具而不是用手机杀时间,甚至被手机支配。
(以下思考包含负能量)
我思考了一下,难以放下手机的因素有很多,我总结了这样三点:
第一,内心的贫瘠和焦虑
社交方面:性格内向,能够正常社交但有轻微社恐,不擅长主动找话题,朋友不多,没有出去逛街的兴趣
兴趣爱好方面:没有养成很好的读纸质书的习惯,没有强烈和长期看电影追剧追番追综艺的欲望,对于画画一窍不通,没有外出看展看音乐歌舞剧的习惯,会乐器但并没有成为日常习惯。归根结底,是一个很宅、沉溺于手机带来的即时快乐中的人,但是即使是玩手机,不擅长打游戏,对微博知乎豆瓣小红书都不热衷,小说倒是看了很多年,短视频主要看b站,有三年看电竞直播和比赛的习惯,但是这每一样都可以被另一样代替。
生活日常:被放养的没有同实验室师兄师姐的研究生,在实验室看文献自学,组会不常开,除了和课题相关的一个项目以外没有参与任何其他实际项目,没有被派出差过。迷茫、效率低、找不到方向,日常觉得自己是科研废柴。读研并非自己的想法,但是内心实际想法——只想本科毕业赶紧工作因为自己的优柔寡断没主见无法告诉家人。考研到现在,只是不断否定自己的价值,却又不是有明确目标和意志的人,企图努力自学和浑浑噩噩间痛苦挣扎。放养也就罢了,但是要求尽快出成果,所以读文献总带着一种功利的急躁,却又无法真正提升效率。没有实际项目派,倒是会得到一些杂活,没有科研方面的成长。
因此,与其说我爱玩手机,不如说我依赖于手机,通过手机逃避而已。我也看了一些组员的打卡经历,可是对我来说是不适用的,比如一些明显内心丰盈的人,一旦想要改变,去看电影去读书去画画去和朋友做一些事情,而我恐怕是个对于生活缺乏目标和热情的低欲望之人,这方面的原因很复杂,难以用一言半语说清。目前这半年唯一在坚持的事情,就是健身减肥,但是我果然是个缺乏热情的人。我可以说已经有可观的成果了,可是最近因为堕怠,开始渴望零食饮料冰淇淋,运动的频率也减少了。
卸载软件对于一些对特定软件重度依赖的人来说有用,但是对我却不然。前文已经说了,其实我并不沉迷于某个特定软件,甚至大多三分钟热度,本质上还是离开手机的空虚让我无法彻底放下。我也曾给自己定下目标,不玩游戏不看小说不碰微博,这也并不困难,游戏三分钟热度,即使现在玩的热火朝天,说删了也就删了,小说看了十年了,那又如何,现在质量很差,很多时候也只是看看旧小说打发时间,微博也不太用,说来惭愧,其实是用来看某个超话磕电竞某对朋友的友情CP的。虽然如此,但是,我转而将精力投入在贴吧和b站上,刷电竞相关的视频,在贴吧刷相关信息,并且将贴吧作为一个树洞,发泄日常的不顺心。一旦某一天清醒,卸载了贴吧和b站,那么又转而看电影看剧看番,回到小说和游戏,甚至用电脑浏览器看起了新闻...
这就又与第二个原因有关了:拖延症
虽然要求尽快出成果,但是毕竟不是有个确定的时间,所以一拖再拖,写不出来。刷手机只是作为一种逃避手段。所以时间就这么一天天不自觉的过去了,在实验室呆够时长效率低下,其他时间逃避任务也想从自己是科研废柴的想法中逃开,把自己淹没在庞大的互联网信息中,沉溺于可以轻松获取的即时快乐中,饮鸩止渴。
而第三个原因,自制力差,则将情况进一步恶化。
说实话,身边不是没有那种每天都在实验室打游戏的人,但是人家混的明白,社交方面嘴甜会哄老板,论文方面已经发出去一篇,该做实验或者写论文的时候就把今天该做的部分做完,剩下时间尽情打游戏。对比之下,在实验室效率低,回到寝室沉迷手机填补空虚,连运动也变少,习惯性熬夜,情绪也压抑暴躁。
不是没有对于父母的愧疚感和罪恶感,不是没有想要改变的想法,但是根本上没有改变的决心和自制力。花半天时间制定计划,但制定的过于不切实际完美主义,无法长期实施。卸载所有可能沉迷的软件,却遭遇惰怠心理的强烈反弹,甚至可以用电脑网页刷各种信息。想要通过运动和乐器更加健康的生活,却抵不过奶头乐的诱惑。不健康的生活,同时唾弃自己否定自己,就这样恶性循环。
我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之所以选择豆瓣,是因为不太常用这个获取信息,更多的是作为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记录和评分app,不会产生依赖心理,也相对不大会暴露隐私。
想到的打卡方式是这样的:用A4纸,写下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之中有一些有时间限制,有一些没有。比如晚上要固定一个时间来运动,运动后洗澡洗漱,之后要记录打卡,还要留出一个睡觉前的冷静期,这段时间,姑且设为半个小时,看书也好演奏乐器也好甚至发呆也好,是不能碰电子产品的,否则就又会不自觉熬夜甚至通宵。一些事情可以归类为可以做的事情。其实如果一下子就抛弃手机,认真运动,培养读书习惯,然后列出详细的时间表,不大现实,之前就失败了,因为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比如突然要你做的活,或者需要去超市采购等等,如果一旦计划被打乱,烦躁和挫败感很不利于继续计划。之后就是每天用一张纸来记录,完成的项目打✓,未完成打x并写明原因,同时记录摸鱼时间,这个时间包括手机以及电脑网页端摸鱼。在豆瓣进行电子版打卡,时间定在每天睡前1h的时候。
希望这个帖子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
—————半年后的分割线——————
12.15 更新
这半年来忙活论文,忙活中期检查,早就把这个帖子扔脑后了,不知不觉竟然年底了,最近准备把健身捡回来,但是光健身不改掉熬夜不戒手机也是不行,为了健康地活着抢救一下这个帖子(不是)。希望明天开始恢复一下子自我监督(说得好像有过这玩意似的)
虽然但是,我的Dos和Don'ts都是啥来着我都不记得了……
——————————————————
12.17 更新
重写了一个【写给自己的八条建议】代替Dos & Don'ts,希望自己每天看一看,拥有更健康更自律的生活。
1.每天保证三餐正常量按时吃。尽量自己做。如果没有做到,请记录下来。每天维生素和钙片记得吃,还有1-2样水果,一把坚果,以及牛奶或各种奶类冲剂。多喝热水。 2.每周至少三次健身,每次30min。记录具体内容及对应时长。如有特殊原因间断健身,记录原因。 3.除了摆弄手机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例如,读专业书/文献,学习英语/日语,练琴,图书馆借回来的书,家务劳动等。不是不能做,是不想做。不制定做不到的完美主义计划,先从每天的每一段时间至少做一件事开始。每当懒惰的时候,不要在心里自我催眠不想做,请打开这个帖子看一看,然后放下手机行动起来。 4.尽管如此,作为科研人,你的课题和论文是第一位的。如果放下手机仅仅是追求像完成任务一样用3的内容充填实验室外的时间,而实验室时间却放任摸鱼,是本末倒置的行为。请保证实验室/居家工作期间的时间和效率,把娱乐放在该时间段外。 5.不过分依赖某个软件,明确自己对这个软件的主要需求,不为了打发时间而打发时间。例如,打开豆瓣,主要需求是查询或者偶遇好电影好书,可以适当看一些小组的贴愉悦心情但要限制时间在半小时到一小时以内;在自己的帖子记录打卡以后不要拖延关掉做其他该做的事情;树洞的意义在于及时发泄内心的负能量以及满足无处安放的倾诉和分享欲望,不在于无病呻吟,自怜自艾,放大或者任凭自己沉浸于负面情绪。 6.为了打发时间而打发时间本质只是为了逃避现实工作,并不会让内心充实,这段时间也并不会觉得愉快。相反,接触无意义甚至负能量的新闻和评论只会让内心更加空虚。请不要在无所事事的时候下载不需要的论坛软件或者打开浏览器漫无目的地随意浏览,请看看前面几条,你有事情可做。 7.只有自己能够调节自己的心情,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变得积极,过分依赖人或者物都是同样不可取的。请先做到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然后逐渐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减少别人对自己的影响,最后做到让自己成为自己的支撑。如果说负面的消极暗示是有用的,你也已经亲身体验过了,这没有任何好处,反而让生活进一步的变成一团糟。要爱自己,要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这同样有用,要坚持这样做,因为负面情绪如同泥沼,一旦放任深陷要比积极的情绪付出百倍千倍的时间和努力才能走出来。觉得难以继续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要做一个怎样的人,未来的一年三年五年有什么样的目标,为此要做具体的什么事情,不妨想一想你所喜欢的人物,她是否能够激励你做一些事情。爱自己,相信自己,然后才能做更好的自己。 8.充足的睡眠很重要。良好的作息才能保证一切健康习惯可持续的养成。请在记录打卡后把手机放远一些,已经很晚了,不要再熬夜了,特殊时期注意身体,睡吧晚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有偿寻访谈对象| 需有主动调整、规避、抵制社交媒体平台上的... (卡布叻_周星星)
- 日常观察|我为什么加入这个小组 (阿宝)
- 实践打卡|沉浸式使用番茄TODO锁屏 (简单点)
- 实践打卡|我发现了如何戒断和控制手机设备使用 (简单点)
- 实践打卡|戒网瘾的第二周 (粥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