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而母婢也” 剧中排布的伏笔
如熙如昼(流光容易把人抛……)
因为《思悼》里那个孩子
因为百想的男主角
今天打算开始看《衣袖红镶边》
看了第一集觉得剧中排布的一些伏笔还有点意思,看看能不能坚持下来按集捋一下剧情
::看过《思悼》就不难理解英宗为什么不让李祘见亡故的瑛嫔
李祘大概终其一生的悲哀都是自己的早慧让先帝厌弃而杀了自己的父亲,又为了他身份的尊贵不许见“罪人”思悼太子的生母最后一面。
::宫女们把衣袖染红,意味着他们是王的女人
英宗对德任说的这番话也是紧扣了剧名,和“王的女人”这个“题眼”,毕竟“今天和你相见也是一种缘分”,“你想成为哪种宫女”其实于英宗来说,一个会跑到瑛嫔房间来,能有机会看到他的小宫女都不会有简单的“心思”,他回忆瑛嫔染红的衣袖也是在考量着这个小宫女的意图。当然阅人无数的英宗大概也很喜欢这个沉稳又聪慧的小宫女,不然也不会送了瑛嫔生前编写的《女范》给她,也在“预言”德任的未来。和英宗的这一段对话在预示着德任未来的走向
“你知道王有多少事情是无法做到的么,如果你知道那些也许会震惊”这不只是一代王的苦恼,也是二代和三代未来的“求不得”的预告。就好像英宗想进这个房间见瑛嫔最后一面,也是于礼法不合的事情,王可以用自己的威严震慑阻止他进入的宫人,而在朝堂上一些言臣却大可以用礼法大做文章的对王说教,而受此制约,王还不能回嘴,这都是事实上王无法做的事情。
::宫人是不能死于宫中的,能死于宫中的只有王族
毕竟知道了结局,这里也预示了女主的结局,作为一个能够死在宫中的曾经的宫人,只有上位做了王的女人,才能死在宫中
提调尚宫让德任送瑛嫔娘娘一程,让她从小在心里选择是老年病弱被送出宫,还是个能死在宫中的贵人呢。这样一张脸,这样聪慧的人,不应该死在宫外吧。
这里就尚且猜一下,成为王的女人不见得就是件好事,老话说伴君如伴虎,想推自己人上位一般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知道后面会不会这样的走向。
::禁书《史记》
李祘跑回宫时,房内的洪德老说小王子私藏了这本被列为禁书的史记。
在徐尚宫给小宫女讲授宫禁的时候,明确说明了为什么会禁这本书,里面的那句“而母婢也”,他的母亲是一个宫婢,这不止是前瑛嫔娘娘的卑微出身(思悼中也有说过)开始还在想“而母婢也”是断绝宫人的奢望,后来才明白,是英宗自己的偏执,毕竟作为洒扫宫人之子这件事一度让他于王位无望,就算登王位都曾经不“名正言顺”,这早不是对出身的自卑,是对自己王位的不可动摇。
讲宫规为什么还要讲禁忌?讲宫禁之前封了门窗,这话只能关起门来说,不许外人听,也不许传出这道门窗。宫里有规矩要执行,是要宫人知道什么是要做的;宫禁是对于主人的忌讳,说出来要么惹主人不高兴,要么就是自己掉脑袋,说白了是为了保命才讲的。那么宫禁是不是一定要提醒?既然是禁忌不知道不是反而不会说么?剧情中洪德老偷偷把史记放回书库后有个偷窥的镜头,表示有个人看到了他们看过史记。这本本该销毁的禁书其实是被藏起来的,如果不慎被翻了出来,不知禁忌的宫人只有死路一条,知道还有可能装看不见,看不见不知道也还能保命。为什么徐尚宫要特意把禁书的名字和禁忌的词写出来。其实当时除了贵族是不许识字的,宫婢的识字水平大概也只限于他们需要认识的那些字,写出来就是告诉他们,看到这俩字,千万要知道怎么办。
而在听到了有人想以世孙偷看过《史记》为名废黜他东宫之位时,德任铭记徐尚宫教导他们只有东宫主子在他们才能在宫里过下去,东宫的主子离世他们就会被赶出皇宫的话,作为东宫的“员工”一定要坚守自己的职责,时刻“保卫”好世孙,各种意义上,保全他也是保全自己,既然要在这个“岗位”工作一辈子,就要对此永远有着热忱和希望,否则人生也就无望。
::“我想写一手好字”
德任在瑛嫔娘娘的灵堂里遇到了前来吊唁的英宗,既然是缘分,英宗想给小宫女个恩惠,德任说想写一笔好字
后面剧情中徐尚宫在给小宫女讲宫规时,确实也写了一笔好字
这个剧情伏笔应该在后面剧情中有用
剧中的两个小演员,德任演出了小姑娘的聪慧灵动,小李祘跪在英宗面前瑟瑟发抖眼含泪水的说那天本来也该将自己一并处死的表演,比很多成年人都好。
第一集完成了这个剧人物背景和发展趋势的铺垫。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剧情讨论|长文预警:德任到死也不是殿下的人 (虎猫大人)
- 才看完这部剧,有没有人关于女主为什么在被临幸那天没有拒绝... (momo)
- 《衣袖红镶边》原著可能会出中文版 (xxmann)
- 洪德老喜欢成德仁吗? (蚂蚁)
- 看这剧总是联想到步步惊心,韩国编剧还是太仁慈了 (哆啦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