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阅读《如是说》序言第七节 再次思索 虚无主义
来自:在路上
序言第七节:再次思索,虚无主义
第一节叙述表明查拉上山十年思索而悟道,之后下山经历了遇见圣者、集市布道、舞者坠落等事件后,意识到超人的学说有待完善和发展,再次陷入思索,思考问题的症结。
夜深,人散,冷风吹,查拉陷入了最深的孤独里,沉湎于思索,“忘掉了时间(意味着这次的思索少了一个重要的维度,即时间和历史)”,对自己的心灵说话,说了四句话:
(一)
“今天搞了一次漂亮的捕鱼!没捉到人,倒是捉到一具尸体。”
查拉把自己比作捕鱼者,这是基督的象征,但是基督是灵魂的捕捉者,而查拉捕到的是一具尸体。这里的尸体意含死去的上帝、死去的同伴(第一个信徒)。但为什么还称之为“一次漂亮的捕鱼”呢?查拉究竟捕捉到什么?
(二)
“人生此在阴森可怕,且还总是无意义的:一个丑角就可能成为人生的厄运。”
意思就是人生即苦且无意义,而最大的苦来自偶然性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所以说一个丑角(即偶然性)就可能导致厄运。这一思想承继于叔本华,叔本华认为摆脱痛苦的根本途径是泯灭自己的意志(欲望),如佛教的解决方案。
基督教也是通过揭示人生的徒劳和虚无,确立一个至善上帝赋予人活着的意义。柏拉图同样否定人生所在的生活世界,肯认一个超感性的理性世界为真实世界。两者的解决思路是一样的,否定此岸的现实世界,肯认彼岸的理想世界,以理想世界赋予和担保现实世界中人的生存意义,这就是基督教所谓的拯救。
尼采思考的起点与前人一样,都是确认人生即苦且无意义这个虚无主义,这是尼采或说查拉所要解决的问题。尸体就是虚无主义的象征,即价值的坠落和意义的丧失。捕获了一具尸体,就是找到虚无主义这个问题症结,所以说是一次漂亮的捕获。
那么,尼采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三)
“我要把人类存在的意义教给人类:这种意义就是超人,那是来自乌云的闪电。”
在尼采看来,虚无主义不能从外部来加以克服,因此批判柏拉图以降的传统形而上学和基督教的解决方案;虚无主义的克服只能来看人类自身的意志力量,因此批判叔本华和佛教的解决方案,提出人生的痛苦只能勇敢面对,人生的意义只能是来自于自身赋予,超人就是在这个意义上予以提出的。
第三节中查拉已经赋予超人的四重含义,一是克服和超越自身,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克服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二是大地意象上表达权力意志(即生命意志)的生生不已、自强不息,蕴涵一切的可能性,肯认人的生命所具有的内在力量;三是大海意象上表达重估一切价值,否定一切以往的价值,确立自身权力意志的绝对价值;四是闪电意象上表达要当下的行动。
本节这句话实际重点所要强调的是“闪电”,即当下如何行动?
(四)
“然则我仍远离于人类,我的心意不能向他们的心意倾诉。在他们看来,我依然处于一个傻瓜和一具尸体之间。”
当下如何行动?如何向人类传达超人的信息?如何倾诉表达?在人类看来,我所要传达的信息不过仍然处于一个彼岸的上帝和此岸的虚无之间,这里的尸体意指虚无,傻瓜意指上帝,在启蒙运动之后,人类觉醒,即“心意变了”,彼岸的上帝已成虚幻,不再是一个至善至美值得追求的价值目标,不过是一个骗人的傻瓜而已。
夜是暗的,路是暗的,查拉在思索。
背负尸体(虚无主义),何处埋葬?如何埋葬?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笔记|海德格尔《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阅读摘要 (在路上)
- 中国需要再一次的思想大解放 (捷径)
-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不同译本比较 (生命之轻)
- 资料|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汉译版本 (菲林)
- 招募电影解说写手 (秀才探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