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为什么要批评娱乐?
来自:粤港澳普通市民
追求娱乐是人的天性,但是腐朽的、背时的、堕落的“娱乐”不仅是个人的痛苦,更令时代和本代的人蒙羞。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我们终将毁于我们热爱的。 隐藏在这个绝对命令背后的判断是:现代人在醉生梦死中失去为人的理性、道德感、生命力和主体意识,逐渐退化为一个吸吮“娱乐”残液维生的虫茧,最终再也无法重拾为人的尊严。 波兹曼的论断令人惶恐,但问题从来不在于娱乐本身,而是那些将娱乐扭曲化的力量。 娱乐是可以洗白的 在当代人的生活中,娱乐最常见的表征是影视作品。 众所公认,影视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在其影视创作史上,有许多彪炳辉煌之作,成功的秘诀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剧本,他们赋予了影视以灵魂,以体魄,以精神。 美国首屈一指的影视写作专业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其主席理查德·沃尔特曾对娱乐做过如此表述: 娱乐是占有,是抱持,是沉浸于思考······它不是指一个人在脸上画油彩,然后跳踢踏舞,以“娱乐”某种观点;而是在脑海中玩味它,掂量它的分量,查看它,权衡它,赋予它价值并进行深思。 在这个观点下,娱乐的内涵不是让人开怀大笑的节目,不是愉悦人心的技巧,而是对灵魂的描绘,对精神的冲撞,对价值的重塑。 娱乐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是红玫瑰,也是蚊子血,是江南昆曲,也是东北秧歌,是《俄狄浦斯王》,也是《夏洛特烦恼》。 娱乐曾经在我们的历史上占据极高的位置,尼采在其哲学中高扬酒神精神的大旗,用无穷无畏的生命力和健康心态去消解、冲撞生命的无奈与悲剧。 娱乐从酒神那里获取了最重要的合法性,这源自于以下信念: 生命实苦,与其苦不堪言,不如高声呐喊,用最热烈激扬的生命状态面对最深刻的苦难和不幸。 或者说,娱乐,是上帝提供给人的一种解药。 但问题在于,如今的娱乐已经不再是娱乐了。 当今的娱乐是羞辱观众 著名编剧汪海林在观察者网上做了一个演讲,题目是《我与流量的战争》,痛批了近年来一批影视剧作品,剑锋直指当今的一些流量鲜肉。 他在视频中戏谑道:为了适应流量明星的能力,我们已经不写两行以上的台词了。 当剧本不再服务于专业性、戏剧性,而是服务于明星的台词功底时,我们的影视剧就不再是影视剧了。 当我们影视剧的评价标准不是观众的喜爱度、接受度,不是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是数据、流量、粉丝时,我们的影视剧就是一堆垃圾,就是在赤裸裸的羞辱这一代观众。 但问题在于这些流量明星么? 不,说句难听的话,他们还不配。 真正将影视剧摁在地上踩,让娱乐彻底退化为“娱乐”的是资本的生产逻辑。 造星、挣钱、罔顾质量、快产快消,流量明星和观众都成为平台的生产工具。前者制造垃圾,后者将垃圾咽下去,把关注度、流量、思考和金钱吐出来。 无人能够幸免。 当我们在网上强烈的批判娱乐时,心中更多的,或许正是对这种生产模式深深的无力感。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娱乐? 娱乐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是对创作者来说。 我们看有成就的影视喜剧人,从卓别林到周星驰,从金·凯瑞到陈佩斯,对自己的作品都是悉心打磨。 这些人懂得真的娱乐内核,将自己剖出来,让大家去笑,笑完又有点心酸,酸完又有点苦恼,苦恼完又重新得到释然。 他们有自己的人生体验,他们在踉跄的生命旅途中积累了丰沛的智慧,沉淀了足够的感情,能够从容应对笑中带泪、泪中含笑的角色。 而那些流水线上培养出来的演员,或者说是流量明星,从一开始就生活在聚光灯下,要么被虚名摧残,要么被财富吞噬,少有人能走一条扎实的娱乐之路。 而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娱乐。 最后,我们再对现代人需要的娱乐做出最后的厘清: 作为观众,我们容忍认真后的失败,接纳努力后的不足,原谅创新后的肤浅,但是我们不容忍造假获得的“成功”、流量堆砌的“荣耀”、粉丝呐喊的“深刻”。 我们希望看到真正的娱乐作品,首先的第一个标准就是“真”,认真的、真诚的、真实的,只要真就好。 资本生来逐利,但我们仍旧希望你们,能够看到千千万万个个体观众,能够意识到在今日的中国,高质量的作品绝不会没有市场。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实用技能|打工人必备摸鱼技巧 (玛卡巴卡)
- 求助答疑|突然想起她腼腆的笑容,这一瞬间希望自己能尽所能... (havealook)
- 求助答疑|租房需要注意什么? (LW-27。)
- 专业知识|女性比男性更难练出肌肉吗? (胡要归)
- 实用技能|才知道大姨妈痛经为什么觉得上厕所会好受些! (_悦野兔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