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神话
豆花(午夜人犹未醉,谁来跟我干杯。)
差不多就是从头笑到尾,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轻喜剧。
围绕着长相油腻有钱有闲的文艺中年白老师,三个女人唱了一台戏。
出轨的前妻愤怒地指责白老师:“我只不过犯了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你竟然就要跟我离婚!”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听到真的笑喷。有趣可爱又嘲讽。
娇娇嗲嗲的画画班学生格洛丽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身边虽然不缺情人,但还是对敦厚老实的白老师有一点动心,阴差阳错下还与白老师春风一度,啧啧。
倔强好强的李小姐,跟英国老公离了婚,自己带着女儿与母亲同住,生活一地鸡毛,走到人前却仍然努力地保持光鲜靓丽。白老师小小的浪漫勾起了她的青春记忆,白老师的细心体贴令现在的她忍不住想停下脚步。
机缘巧合下,三个女人坐到了同一桌,争风吃醋谁也不服谁,你有来言我有去语。那一场戏看得我心惊胆战,感觉她们随时要闹翻,她们却又秉着凡事留一线的原则,没有撕破脸,最后竟然还一起把酒言欢了。果然不愧是中年人呀,稳。
本来三女一男,也就是普通的生活戏码,不过老乌给他们升华了一下,成就了爱情神话。
白老师的朋友老乌是个满嘴跑火车的老海归,风流倜傥,念念不忘当年在意大利与某个中年美妇的一段孽缘,并且坚决地认为这位美妇是大明星索菲亚罗兰。索菲亚曾约他去看费里尼的《爱情神话》这部电影,然而老乌一直没去看过,这似乎象征了老乌这段没有收梢的露水情。
当老乌跟一众男女讲起这段往事时,打动了所有人——生活的琐碎足够令人糟心,然而小瘪三与大明星这样完全无视世俗的美好爱情依然是男女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所以在最后大家呵气连天看着费解无趣的《爱情神话》时,李小姐虽然已经与代表着安逸生活的白老师割裂,最终还是愿意与那个一起看《爱情神话》的白老师一起尝试着追求爱情。
至于剧中人物,我感觉白老师虽然加了好多光环,比如有钱啊会画画啊会做饭啊,但是依然是个工具人,为了把三个鲜活的女性串起来而存在的,果然女性导演会强调女性的存在。幸好徐峥演技到位,把那种巨有钱但还是很会节俭过日子,但是该花的钱又不吝啬的上海男人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要不然白老师就被三位女性完全压制了。
三个女性中,我对于住在弄堂里穿jimmy周高跟鞋的李小姐最有亲切感。小时候去上海玩,见过不少这样打扮洋气的女子,住在满是油烟的窄小屋子里。马伊莉的眼睛其实有点缺陷,好像总也睁不开似的,但是演李小姐就非常合适,有一种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疲惫感。
老乌这个形象呢,应该是照着上海老克勒的样子来的,我这几年虽然经常来往上海,但是很少去逛街,也不知道他这个年纪的上海人是不是有这个样子的,但是我总觉得那身打扮如果是放在再老三十岁的瘦瘦的上海洋气老头身上更合适。我不知道是哪儿来的刻板印象,总觉得上海老克勒应该是七八十岁的瘦瘦的老人,戴着文明帽,衬衫里系着领巾,脚上必须有一双雪雪白的皮鞋。导演估计跟我有差不多的想法,但是白皮鞋着实落伍了,所以就安排老乌穿了一双白色休闲鞋。
那个喝咖啡讨论女性和爱情还会飙几句E文的鞋匠,感觉有点过了吧,可能我接触上海市井不多,还真没遇上过这样的风流人物。
这部电影肯定算是优秀之作了,但是还是令我感觉到了一丝违和感。我说不好具体违和在哪里,就看他们正经地以演文艺片生活片的态度演着轻喜剧,总觉得整部片子风格有点不统一。可能是我错觉吧,这个我自己也说不好。(刚才想了一下,可能是极尽写实的的部分与略夸张的轻喜剧风格冲突了。)
还有,导演应该是尽力向大家展示当代上海人真实现状的,比如跨国婚姻,离异,对外地人的态度,住弄堂里的精致女人等等,都很写实。但是对于三位女主,其实是有点理想化的,她们都是一律的潇洒利落,追逐着真正的自我,骄傲着不妥协。在上海,这样的女性可能会多一点,但是三位女主都是这一类的,就难免显得有些不足。
作业做完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李翰祥的风月片有没有人喜欢 (西皮)
- 唱作歌手,唱不行就算了,拿得出手的作品也没有😳 (Mr Riddle)
- 闭关一阵回来了 (CrowNo.9Tyt7NS)
- 独狼式主角或隐或现的双标 (豆花)
- 流星雨 (声音碎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