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金枝欲孽》与《甄嬛传》
来自:tuya37895
《金枝欲孽》的结构其实非常中式通俗小说——一群鲜明而特别的英雄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一一登场,风云际会,演出一幕幕故事之后,在最高潮步向各自结局,星流云散,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扒拉扒拉那些古代的通俗大IP,水浒封神之类的,其实都是这种叙事结构。
《金枝欲孽》能让人念念不忘的内核是“不管身处怎样的斗兽场,人性依旧向往真情和自由”,不同的人物基于同样的向往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划出不同的炫目轨迹,是很出色的英雄群像剧。
它的完成度很高,但也不是没有弱点——尤其是在《甄嬛传》的对比之下。
港人做久了殖民地和羁縻地,早就忘记“封建帝王”“中央集权”“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些玩意儿到底是个什么尿性了,所以皇帝的存在感很低,嫔妃争斗的动机和过程也过于意象化,逻辑线在内地观众看起来有很多站不住脚的地方。
而《甄嬛传》则走向了跟它完全相反的方向。这部剧并不是没有内核的,一个长尾效应如此强的电视剧怎么可能没有内核呢,它甚至是一个有一点点←余晖的内核——“封建等级制度是怎么碾碎人的”。
《甄嬛传》里的后宫,是一个更符合内地观众们共同想象的后宫,封建君权与等级制度被各种细节具象化,皇帝的绝对权力所带来的压迫感也更为真实。上位者是如何漫不经心地定人生死,等级带来的待遇差别和利益冲突又是如何促使人不得不去争斗,这就是制度带来的强大的扭曲力量。
后宫里的每一个嫔妃都在承受这种扭曲之力,最后要么被碾碎,要么异化,好一点的也不过苟延残喘罢了(比如数砖的敬妃,称病不出的端妃,被迫找靠山的欣贵人)。
把这些后妃角色死亡的镜头合起来看,会发现导演对于“宫斗”抱持的负面批判态度。与《金枝欲孽》出场即定型的英雄人设不同,《甄嬛传》明明白白告诉你,她们都是普通人,即使是安陵容、年妃和皇后这些反派,也都不是天生的坏人。就连本性偏恶的祺嫔,她死去的镜头也是透着悲悯的。
一般观众即使get不到导演的倾向,也会被这种细致、真实而充满威圧感的宫廷气氛紧紧抓住心神,幸运儿甄嬛的上位之路也因这样的鲜血淋漓更多了惊心动魄之感。
所以《金枝欲孽》摘走皇帝也不十分影响剧情,故事的结局是由天理教攻破紫禁城带来的;而《甄嬛传》一切的矛盾都围绕着皇帝——他死了,故事也就结局了。
然而真的结局了吗?甄嬛是当上了太后,但她与新任皇帝不过是短暂的利益联盟,矛盾始终要浮出水面,可以说是无限轮回了。
…………………………………………
奇了怪了……我通篇一个字儿都没说《甄嬛传》比《金枝欲孽》强吧?…这两部剧各有自己的优缺点,金枝欲孽的短板恰好是甄嬛传的长板罢了。
《金枝欲孽》是一部风格强烈、完成度极高的作品,不然当年也不会爆成那样。跟《金枝欲孽》鲜明的人物、激烈的戏剧冲突和完整的结构比起来,《甄嬛传》底本的确是先天不足,但是把《甄嬛传》踩得一无是处,是不是有点过头?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淮水竹亭》为什么不学《一念关山》,祸水东引 (谁又是谁的谁)
- 生命树官宣了!!! (小邢星)
- 行了胡歌是特别出演,胡歌连主演都不是,狗午每次都一样官宣... (Too)
- 不理解嘲仪态端的,仪态垮才该嘲吧。208w都演古装了还不练好... (momo)
- 别想拉念无双和老糖共沉沦 (我吃不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