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及感悟|过分在意他人目光的原因之一是妄图控制

momo

来自:momo(哒哒哒)
2021-11-15 14:31:13 已编辑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6 23:03:59

    完蛋 边看边哭 还哭了很久 明早顶着肿眼泡上班了 道理都懂 但改变真TM太难了 更可怕了是信心满满 完蛋 边看边哭 还哭了很久 明早顶着肿眼泡上班了 道理都懂 但改变真TM太难了 更可怕了是信心满满的想着改变 现实却一点成效都没有 无限沮丧😟 ... daojiemao

    先忘掉时间,站起来,站稳,再跑,快快地,跑很远很远,奔向你最想到达的地方。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01:23:34

    想再继续讨论一下:妄图控制的原因之一有缺乏安全感。 想再继续讨论一下:妄图控制的原因之一有缺乏安全感。 水姑娘

    缺乏安全感的原因之二是原生家庭与创伤性经历。很不幸,这两个属于过去时,能改变的只有当下自己的解读角度,与所思所行。对我来说安全感跟钱是一样的,有些人靠继承,更多的人靠自己挣。安全感永远不嫌多,也永远挣不够。如今时代飞奔,我们挂在车厢上,它还是个高消耗品。缺就想办法补,补齐了往多里挣。第一步认清,对自己来说什么是安全感,再去衡量自己缺不缺。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1:09:45

    楼主,我觉得恨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因为你生长的环境,耳濡目染,或被言传身教。 而这些应该是 楼主,我觉得恨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因为你生长的环境,耳濡目染,或被言传身教。 而这些应该是创伤,需要成年后不断与之对抗,自我疗愈 ... 兹古古

    谢谢你,我已经不为此困扰了。爱让我温柔,恨让我尖锐,它们都是我的一部分,是我探索世界的触角,是帮我隔绝危险的屏障,我接受它们,不再在乎它们是怎么来的,我已经找到方式与它们共处。我很满意当下的生活。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1:19:18

    我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我有极强的控制欲,这令我生气、愤怒,但生气愤怒的原因却在于我想要控制 我能深深地感受到父母对我有极强的控制欲,这令我生气、愤怒,但生气愤怒的原因却在于我想要控制他们不对我施予控制。这可怎么办呢? ... 你的名字?

    除了生气愤怒,至今你为了摆脱这份控制做了哪些努力?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1:24:41

    可能还是很难做到“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很多时候可以从里面获得存在感、价值感、人生 可能还是很难做到“放下助人情节,尊重他人命运”,很多时候可以从里面获得存在感、价值感、人生意义。一些细微的力量也是力量。 但明白了,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的时候,可以允许自己不要过分扩大自我,把一切和自己挂钩,为他们负责,仔细想来似乎是一种过度控制了。(而且自我消耗会非常之巨大,同时还不允许自己为此感到不快不悦不甘,不然就不是纯粹的帮助人了,而这又是一种内耗) 😿不会游泳的人别跳下河救人,结局怕是双双溺水。 ... 忍冬🌿

    我说的只是我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的一些暂时性的小妙招,我还在成长。 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小妙招的,别让我的选择成为你的标准,它们被写下的那一刻就注定过时了,是一定要被进行时的你我超越的。 泥菩萨很有画面感,我喜欢这个比喻。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3:57:36

    感觉楼主说的,我全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以缓解呢 感觉楼主说的,我全中😭有没有一些具体的做法可以缓解呢 momo

    有,为你自己负责,有股劲头,我就要找到答案,哪怕是上知网翻论文,哪怕我需要为这个去考个心理学研究生,我都会去做,我都要找到那个觉得可以说得通好使的具体做法。我就是要让自己过得舒服。等你回头看会发现,在这样尝试的那一刻就已经找到了。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3:59:40

    有,为你自己负责,有股劲头,我就要找到答案,哪怕是上知网翻论文,哪怕我需要为这个去考个心理 有,为你自己负责,有股劲头,我就要找到答案,哪怕是上知网翻论文,哪怕我需要为这个去考个心理学研究生,我都会去做,我都要找到那个觉得可以说得通好使的具体做法。我就是要让自己过得舒服。等你回头看会发现,在这样尝试的那一刻就已经找到了。 ... momo

    最简单的一步,这个问题你只是写下来问你自己,并已经开始着手找寻答案了。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5:16:26

    我也不需要刻意抬高自己,端坐云端,隔离在孤岛,好让旁人连我鞋底都舔不着,不给任何人做出伤害 我也不需要刻意抬高自己,端坐云端,隔离在孤岛,好让旁人连我鞋底都舔不着,不给任何人做出伤害我的机会。---这句话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没必要因为别人有伤害自己的机会而自我隔离? ... 你清醒一点

    更多的是因为,做不到隔离,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总会有意外因素闯进生活,能力够强无限强大当然存在极致控制的可能性,可往远了说秦始皇身边还有赵高,往近了说拜登控制不住他的屁,他的团队也控制不住拜登放不放屁。万无一失的想法固然好,但因为追求它失去了随机应变的能力相当于将自己阉割掉了。有人挥拳头打过来不是问题,站在原地不知道躲才是。为了躲还没出现的拳头放弃实现自己最想做的事,躲进深山老林与世隔绝,见人就惊叫“什么东西!”掩面奔逃或是掏出蓝火加特林一顿突突,这才是问题。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7 15:39:08

    对,我最近发现自己怎么被人欺负了还傻傻的,不懂得还手,脑子里都是我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想出 对,我最近发现自己怎么被人欺负了还傻傻的,不懂得还手,脑子里都是我要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想出来已经过了很久了(´;︵;`),对自己很无奈呀。 ... 你清醒一点

    这时候要分清,你是怎么发现自己被欺负了的,是旁人告诉你的,自己看其他人的帖子对号入座,还是突然就顿悟——妈的我被耍了。顿悟的话,吃一亏长一智,想想下次怎么应对勤加练习,以后逮到机会大显身手,你这是学到了呀,不要对自己失望。前两者就我看来反倒是问题比较大,你真的觉得自己吃亏了么?还是别人觉得你吃亏了,让你有一种我不够强势不够精明,我比别人懂得少的危机感。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8 11:53:33

    哇,说的好鞭辟入里!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感觉被欺负了,或者吃亏了,都是旁人说的!一般都是小事 哇,说的好鞭辟入里!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感觉被欺负了,或者吃亏了,都是旁人说的!一般都是小事,就像您说的,折磨自己的其实是一种感觉自己不够精明和强大、自我力量太弱的屈辱感! ... momo

    我的好朋友很懂人情事故,念书时班上大事小情她都知道,工作后职场的弯弯绕绕也门清。我一直get不到这些,她去经商,我选择搞艺术。有时候我直觉有什么不太对,如果实在怀疑会去找她分析,没有的话就翻篇。我喜欢她,因为她用实际行动帮我,而不是说我迟钝或是傻。这是真朋友。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8 14:21:34

    我以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是算啦算啦,被欺负惯了,当有一天受不了想反击的时候,就傻了,根本 我以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总是算啦算啦,被欺负惯了,当有一天受不了想反击的时候,就傻了,根本动不了了,恨软弱无能的自己,我终于体会到以前身边朋友对我是一种怎么样的心情了。我还以为他们怎么生气得如此莫名其妙,这次幡然醒悟,最近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经常练习,满脑子都是我得这么说这么做,但是还是反应不过来,太吃亏了,搞得整个人都紧张兮兮的,不知道多久才能恢复过来ಥ_ಥ ... 你清醒一点

    只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就好,不要想着赢或是公平。生气就直接“你这么做我不舒服”“我不愿意”“我拒绝”“不知道”“请尊重我”“请不要态度这么糟心”,而不是想着我得怎么说怎么做才能让对方尝尝我的厉害,让对方难堪哑口无言,或是我受到了伤害,我得把这个伤害还回去这才公平,我才能真的放松不委屈。后者标准太高了,如果你不是攻击性人格,即便真的做到了也不会觉得好受的。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9 00:36:10

    还有个原因可能是自恋,自恋程度比较高。就像我们在小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害羞,但是长大了就慢慢地 还有个原因可能是自恋,自恋程度比较高。就像我们在小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害羞,但是长大了就慢慢地放的更开。因为自恋程度没有那么高了。过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一丢丢自恋的成分在,不然咋不过分关注别人对张三的看法呢? ... Vivian

    自恋是个大课题,建议展开研究。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9 10:50:41

    我最近意识到自己在意别人的评价与目光,并且感到困惑 我自我评价是比较低的。我通过别人对我的 我最近意识到自己在意别人的评价与目光,并且感到困惑 我自我评价是比较低的。我通过别人对我的评价和看一些书对号入座在去年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处于低自尊的状态,但我又很希望得到来自别人外界的认可,希望我在别人那里是好印象,我希望我可以自信起来 我的自我评价和他人的评价反应仿佛一直在矛盾拉扯,当别人夸我的时候,我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好,会很恐慌,会感到期待的压力,就想降低别人的期待;当别人给我一个低评价的时候,我会很难过,我觉得自己也没有那么糟糕,我内心里对自己的评价高于对方的评价,我心里又有被看低的愤怒,我会觉得对方不了解我,没有看到我好的一面;而很多时候,我会为自己的透明感到难过,我会想,为什么我的成绩好于某些人,但是为什么别人注意到夸奖到那些人而不会注意到夸奖我呢?我为什么得不到别人的认可呢?为什么别人对我没有反馈呢?好的坏的都没有,我好多时候就在一个透明的状态,从小学到高中,我都是班里成绩最好的学生,但是同学会觉得别人更厉害,我会困惑我到底厉不厉害,明明我的成绩比别人好啊,为什么不夸夸我呢,是因为觉得我是书呆子嘛,那我又会觉得书呆子好像确实不厉害,我不行,老师对我的评价也只有省心稳定,我的成绩下降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关注关心,我一个人承担着我生活里的一切 我觉得原因在于我没有客观认识自己,我的自我评价没有一个稳定的基石,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认知自己,所以我会通过他人的目光反应来评价自己,而这个又是波动的,我的心情也常常为此波动 我有意识到自己过于在意他人的目光,但是我又困惑于自己不知如何认知自己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我会觉得自己是主观的,我的自卑,让我觉得我需要走出自己看自己,我自己看自己是扭曲的失真的,我需要通过客观的外在事件客观评价自己来增强自信,但是我又过分在意别人的目光与反应,造成心情的很多波动,又会让我想封闭自己的感知来获得一些平静,就很困惑 ... 予意

    好评价是赢来的,有赢就有输,你只是不接受输而已。我从你的文字里没有感受到自卑,你很有竞争意识,你的自我评价体系是跟外部成绩等级挂钩,这不是错误,但你确实感受到痛苦,当下要做的是找到一个平衡,而不是全面推翻。如果有想要所有人看你夸赞你的冲动,不妨找个平台,找类似做xxx很容易这样的小组,或是夸夸群,去满足自己的冲动,但大概率你会觉得假跟无趣的。你也许会更喜欢征服别人的过程,先接受它,你可以选择控制他人,前提是你主动选择的,而不是不分场合不分事件时时刻刻陷在里面。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9 10:53:55

    我觉得,获取存在价值的途径有外界和自我两种,我们从一种地方获取到存在价值,就变得更容易继续 我觉得,获取存在价值的途径有外界和自我两种,我们从一种地方获取到存在价值,就变得更容易继续在这个地方投入。这个没问题,不过更重要的是,要在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 白粥

    最终要兼顾社会价值跟自我价值。从我个人而言来看,高敏感人群迷失在社会价值里了,自我价值被无限压缩跟侵蚀,我写这些只是找回自我价值的一些尝试,饭要一口口吃。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19 12:28:55

    的地得警察出警! 的地得警察出警! 烟彩桃桃

    我是线人!【眼冒金光】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1-20 10:09:48

    对,我以前就是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去,光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足以泄愤,会记一辈子。但不熟的人 对,我以前就是别人打我,我一定要打回去,光表达自己的情绪不足以泄愤,会记一辈子。但不熟的人这样就只好自己憋着,但又觉得咽不下这口气。我太怂了,戒备心太重了,我一句都不敢说,害怕继续纠缠下去,得不偿失,所以被打就跑(感觉怪怪的),无意伤害到我的我可以表达情绪,但是要是遇到故意的该怎么办呢?若我表达自己的情绪,他就得逞了,所以我老想反击,想让他难看。突然发现我还是挺害怕被陌生人关注的。 ... 你清醒一点

    去健身,练搏击,考证书跟参加比赛。你有很强的竞争意识,用到正确的地方,不要压抑它,通过这些场景也可以练习正确看待输赢,提高自信。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2-31 11:42:46

    一针见血,说出了我感知到却无法描述出的东西:“我”没有从这份牺牲中本能地得到力量感,“我” 一针见血,说出了我感知到却无法描述出的东西:“我”没有从这份牺牲中本能地得到力量感,“我”需要跟自己分析各种利弊去消褪为自己所厌恶的委屈感。“我”将其视为美德。 ... 喜欢温暖

    前阵子跟我的心理咨询师探讨了下这个问题,她认为这种行为已经是从共情滑向讨好了。我的观点是去观察现象,体味感受而不去给它贴标签。做些改变,获得反馈,再观察体味。做出改变的选择时则需要参照相关标签下的间接经验。讨好与共情最大的区别是自己做出选择的出发点,是基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作出选择还是基于自己的情绪感受,另一方面目的的最大获益者是对方还是自己。想清楚这两点有助于化解委屈感,跟下次遇到同类型事件大概率能够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几次之后就能彻底摆脱了。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2-31 11:49:13

    同理会这样,是别人觉得我吃亏,告诉了我这个问题,我的情绪积攒到最后,也认同了别人的看法。好 同理会这样,是别人觉得我吃亏,告诉了我这个问题,我的情绪积攒到最后,也认同了别人的看法。好像自己真的不精明,作者这说的前两者问题比较大,是怎么理解?再遇到这种情况是多提高自我觉察(这里自我的不精明好像无法马上提高)还是相信别人的意见? ... 愿世界美好

    问题大是在于,前两者的“我”是在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别人的价值观去生活,这个“我”实际上没有一个稳定自信的核心。我从你的文字中能感受到淡淡的急切焦虑以及对不确定的反感,想要寻求确定的解释。(但也只是我的感受,我能察觉自己的感受,并跳脱出来意识到,你有可能是这样的,也有可能不是——但是前两者会陷进去,直接接受他人灌注的观点,或者说是头脑中解析猜想的他人的观点,并且因此低落或者产生攻击情绪——这种攻击情绪可能对外界可能对自己。)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1-12-31 12:04:32

    有焦虑有对自我提升的急迫心态,谢谢楼主,感受到你的觉察能力很强。 有焦虑有对自我提升的急迫心态,谢谢楼主,感受到你的觉察能力很强。 愿世界美好

    适当的焦虑急迫是好事,它可以转化为行动力。不过同时要注意多关注自己一些,对自己温柔耐心些。加油💪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2-01-03 17:21:29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205631201

    不管当时还是现在,能察觉并好好照顾自己的感受就很棒,对自己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可笑可以是很可爱的笑呀。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2-01-05 11:23:49

    请教楼主,有哪些努力可以帮助自己达到与心中的爱恨(尤其是恨)共处的方法,而不是在爱恨两极间 请教楼主,有哪些努力可以帮助自己达到与心中的爱恨(尤其是恨)共处的方法,而不是在爱恨两极间来回横跳,没有确定感,没有稳定的自我核心,不断自我内耗。 ... 喜欢温暖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想法转变技巧,爱是你,恨也是你,两种都是先冲动再思考,都很真实,都介于可控和不可控之间。艺术理论里有一条说的是理性压迫人,感性同样压迫人。如果我们拒斥理性思考,逻辑推演,一味追求第一直觉,情感冲动,那么我们是本能的奴隶,反过来,如果我们一直屏蔽感性,追求极致的理性,那么我们是社会规训、是科学方法论的奴隶。你寻找的爱恨平衡是动态的,它指向心灵自由,释放自我,而奔向自由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你厌恶它,我想是因为这份“两极分化”挡了你在追求的结果的路,去做当下最紧急的那件事,完成它收获它,你下意识给爱恨设置的隔离带会自动消解的。爱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是我们为了寻求稳定与安慰把它们分拣来开,捧爱踩恨或者反过来,似乎拥有它们是种能将自己导向强大的过人能力。你看影视作品里总是置入一个核心立意——A因为爱强大,B因为恨无敌,二者对立。这会影响到我们。前两天我还跟家人聊过,假设有一个给了你很多伤害且在持续剥削,而你不得不照顾并尽力满足其需求的长辈时,怎么去平衡内心的怨恨与想起曾经存在的温馨泛起的爱意。(这里面还有对自我的道德、心境要求)“我不祝福他长命百岁,我也不咒他死。他能活多久靠他自己养生,他开不开心也靠他自己,基础要求我能满足就去做,超纲了就pass,他有意见爱抱怨随他去,那是他的人生,他锻造的句点,除了他自己没有人能替其圆梦。”我的建议是,你得努力学会不要努力,两级横跳时去静观去品尝转换的一瞬,那种冲击感,仿佛两个自己叠加替换的感觉,去品味撕扯感,去细细地看痛苦、疼痛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在你跟它们说拜拜前,好好端详它们一下,大脑很快就会觉得它们没意思了。

  • momo

    momo (哒哒哒) 楼主 2022-11-01 05:40:56 辽宁

    请教楼主,文中提到的怕鱼的例子,并提到“或许对一些人来说,一直活在海里,周围都是鱼群”,而 请教楼主,文中提到的怕鱼的例子,并提到“或许对一些人来说,一直活在海里,周围都是鱼群”,而办法是“朋友往上看,上面有船,有岸,那里没有鱼。” ,这里的海、船、岸是指不同的生活环境吗?这个点有些没理解 :) ... zyc

    是指替换认知。一个一直活在焦虑恐惧情绪中的人,很难想象不焦虑不恐惧是什么样子,时间长了这种感受会刻在认知里,下意识(不是主观意识)会认定人就是受焦虑恐惧困扰的,它不可能有停下来的一天,想要破除这种困境首先要让自己能够真正看到自己被困在何种思维模式里,而想要真正看到又必须跳出去。刚好昨天朋友聊天提到自己又应激了,她很生自己气,是气哭整个人崩溃的那种,而生气的原因是“我居然因为这种小事应激”,当我说“应激就应激呗,应激下都能把问题解决好,那么等过阵子不再应激的话你该多强啊。”她感觉好些了,但给我的回复是,“对就是对自己要求太严了,承认自己是个废物躺平就好了。”这个时候我意识到她在盯着什么“鱼群”。于是我的回复是,“但凡一件事能够严重的影响情绪了甚至应激了,那就不是什么小事,表面看起来就是个忘记做什么的事,但它是压垮人最后的稻草,那下面埋着年龄焦虑,积累的压力,恐惧是不是过去已有的能力此刻却失去了,对明天的恐慌。”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她就已经看见自己的“鱼群”了,后面就说了很多她的想法、顾虑、焦虑、最近的困境,等她给自己捋完一遍,因为发的语音嘛,听得特别明显,前面都带哭腔了,后面很平静还变得轻松了,这样情绪就流动起来并且过渡过去,而且当她能够看到自己面对的真正的困境,就会有心力去采取一些行动,行动本身才是缓解焦虑跟恐慌的良药。这里面的矛盾点在于看到鱼群的人几次碰壁后就只会缩在原地了,他们意识不到还可以向上向下游,也不相信这世界上可以找到地方让鱼群根本影响不到自己。你看我这位朋友她最初的认知扭曲是“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我果然是个废物。”破除的点因人而异,我尝试的是告诉她这不是小事,这是累加的巨大压力传递出的信号,这是基于我对她近况的了解跟性格特征做的一个切入点选择。还可以有别的比如说说她近半年来取得的成就,比如说破掉事情做不好=废物这个等式,但当时她的情绪状态,加上她认知的固化程度(观察别人很容易能感受出来,就是聚光灯式的逻辑,甭管啥都能拐到一个原因上)决定了后面两种切入点不会有效的。但无论有没有效果这些才是船跟岸。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8344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