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结文打分|【9】《蚁群》——构筑于真实之上的虚假与诞生于虚假之上的真实
竹筒饭
写在前面:以下发言为本人100%的主观感受,没有阅读过任何相关书籍也并非文科专业,仅仅是一个文盲看完《蚁群》之后的感想。含严重剧透和原文引用。
《苏菲的世界》里有一个比喻,世界就像魔术师从礼帽里拉出来的一只兔子,只是这只兔子需要远比一场魔术更漫长的时间来孕育,而我们人类就像是生活在兔子皮毛上的微生物。一开始所有人都降生在兔子毛发的尖端,但后来都向皮毛深处迁移并沉浸在皮毛的温暖之中。
看《蚁群》的时候,我时常觉得自己被人从深处一把拽到了皮毛的尖端,而那个人对我说:“看呀!我们生活的世界只是一只兔子!”
像是行走在逼仄小巷的人,忽然抬头看向头顶的灿烂星空而感到渺小且不知所措。这个世界如此广袤深远且荒诞不经,她并不以人类的意志存在,也不以人类的意志改变。或者说,人类所认知到的世界,仅仅只是世界的一角。人类只能听到某个频率范围的声音,看到某个波长范围的颜色,如此狭隘的认知构成了人类眼中的世界,而人类又因这份狭隘塑造了更狭隘的自己。人类的历史便是无聊的狭隘的循环,这是身为人类无法走出的困境。
从结果论的角度看,人类乃至世界乃至一切物质的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便是繁衍到无法繁衍为止,人类作为生命,在这个前提下逐渐进化、建设文明,本质都是为了繁衍服务。但是这对于宇宙来说没有意义。
《蚁群》的主角之一,晗,就抱着类似的观点。对于人类,晗是一个天才、疯子、反人类的“病患”。尽管如此,我想没有人会在看完这篇小说之后讨厌她,这或许和她本人实在富有魅力有关,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读者看到的晗是柔视角里的晗。
举两个原文的例子(“我”=柔):
在昏暗的路灯光线之下,有一双活泼而狡黠的眼睛在看着我。它们仿佛是从这个星球上销声匿迹许久的,野生猫科动物的眼睛。
接着我才注意到这双眼睛的主人。那是一个年轻人,孤独地站在湖畔。目光相接处,她朝我微微一笑,那笑容让远处城市的浮光黯然失色。
我走到床边,跪坐于地,看着α-晗安详的脸。她好像从来没有什么困扰。我总觉得,她既有睥睨一切的力量,但又像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融合成了一种奇妙的魅力,让我深深着迷。
从柔和晗相遇到结局,柔视角下对于晗的描写充满了各种丰沛的感情,好奇、吸引、怜爱,多到让人无法不对晗心生向往。甚至是她们矛盾爆发的时候,柔的情感描写只能让人共感她的痛苦,却不会因此对晗产生厌恶。直到最后,柔眼里的晗依然是无比动人的:
我感到一阵深深的怨恨,但却无法从她身上移开目光。只因为她这不顾一切的样子实在太美,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惊心动魄的力量。
这是恋人才会有的感情,因为文章采用的是柔的第一视角,所以柔对晗的爱是无可辩驳的。相比之下,似乎晗对柔的感情就显得欠缺。
但是我并不认为晗的爱是虚假的。
针对这部分,大概只有尾声里,探望柔的人对她说的一句话比较直观。
“你要是知道,她在短暂的一生中曾花费多少时间来了解你,也许就会原谅她了。”
如果说柔对晗的感情是明线,那么晗对柔的感情就是暗线,她被编织在文章里各个角落。作者借柔的话语表达过对自我意识的观点:
她又戒备起来:“我说过了,我不需要任何人的影响,也会成为现在的我,也会走上同样的路!”
我摇摇头:“这不可能,思想不是无源之水,不会凭空产生。每一个人,都是她一切经历的总和。”
假设晗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脑作为主控制器,输入观察得到的柔的数据,分析得到柔喜欢的晗,输出柔面前的晗。看起来十分方便且无情,但她并不是系统,而是人类。
系统可以从广量的数据里捏造一个人格并不受其影响,人类却不行。即使晗伪造了99%虚假的自己,也有1%是真实的她。更何况我并不认为柔身为拥有下一任局长潜质的漏洞管理局队长会分辨不清何为假象(从剧情发展来看她也确实足够敏锐),真正吸引柔的是晗本身,是晗游离的、不安定的、危险的灵魂。
即使这份爱以欺骗为开始,她也绝非以虚假而告终。
晗觉得人类无聊、愚昧、无意义,可是作为人类的晗并没有逃过人性的范围,这一点在她为柔设计的结局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她花费了那么多时间为自己输入柔的数据塑造出一个柔深爱的晗,这种塑造难道不是另一种形式的输入吗?
在柔和晗对峙的时候,她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为什么?”说出这三个字,却像用尽了我平生的力气。
“因为你是能维护秩序的人。”她强忍着疼痛,好不容易说出了这几个字。
“不是问你为什么选中我,而是问你为什么接近我!为什么要让我——”
那个没有说出口的字,像在堤坝上打开了一个缺口,让积蓄已久的痛苦汹涌澎湃地向我扑来,在眼前溅起一片模糊。
她蜷缩在地上,良久,才轻声说:“为了让你记住我。”
我冷笑道:“我知道了。是为了像训练机器那样训练我,将你的思想潜移默化地输入到我的脑子里。对不对?”
先记住对方的是谁呢?先被训练、被输入的是谁呢?
精心设计的剧本需要两个主角才能展开。
那么,在这场真实的爱的幻觉里,沉浸的只有一个人吗?
每个人的爱的表现形式不同。柔在认为晗是chaos之后选择杀了她再自杀,因为柔深爱着人类,她不会允许损害人类利益的事件发生;晗从一开始就欺骗了柔,但她将柔从这场荒诞的求知之中隔离,选择独自前往地狱。
她们的共同点是都将重要的东西置于“爱人”之前,但又不约而同地为“爱人”作出了最大限度的牺牲。
呜呜呜呜呜呜呜她好爱她,她也好爱她,她们共赴爱河而我狂喝她们的洗澡水。
除了柔和晗的情感关系,《蚁群》里还有许多的对照与镜像。
比如109和晗,109这个角色的设置十分巧妙,她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探知真实的晗的角度,并且定位微妙地与柔重合了。
比如柔的母亲和柔,两者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
比如市长和柔在应对措施上的分歧。
比如柔最后在北极独居时桌上放的白色拼图,那是前文市长喜爱的东西,她们还因此进行过一番对话。
比如柔和晗对“虫”或者说“不利于当前社会稳定的人”的态度。我一直觉得她们二人的冷酷程度是相差无几的。这里也可以引用原文:
“不是因为浪费时间。”我说,“无论是无视世人,还是把她们当成一堆研究材料,本质上都太冷酷了。”
她不屑地嗤笑:“嘿,看不出来,你居然自认为是个温情的人?”
“你说呢?”我伸手揽过她的肩膀。
“没有人真正温情。对一些人温情,就等于对另一些人冷酷。”
“那我至少会对你温情的。”
看过《蚁群》的人应该会发现这一段被完全验证了。
另外,阅读到柔的某一段心理活动的时候,我不禁产生了某个疑惑,原文是这样的:
是啊,真的是“很好”。我从未感到人生这么美好过。工作顺利,感情幸福,和世界之间的隔阂好像也在悄悄变浅。这一切,都要感谢系统推荐给我的那首乐曲,感谢那神奇的偶然。
偶然一词在文章里被提及了很多次。我一直觉得世界上不存在偶然,只有尚未掌握所有已知条件的必然——尽管这个观点在量子领域出现后被认为是过时的。当然,仅针对这段原文而言,柔感谢的“偶然”是不存在的,那是晗刻意造成的结果。
但是我偶尔也会思考如果柔没有进入漏洞管理局,晗会选择谁呢?我倾向于她谁也不会选择。用109的话来说,晗像是被困在小水池里的虎鲸,最后的结局不是发疯就是死亡。柔就像是为晗准备的可以毁坏小水池的人,她不喜欢人类却爱着人类,能够为了一部分人类赌上全人类的命运,对待身边的人有“一条精心布置的界限”以便于不暴露她和晗的关系。
算了写到这里我已经忍不住说她俩天生一对了。
全人类都无聊透顶,我只对你一个人特别,这还不够吗!!
虽然《蚁群》背景是未来高智能化社会,但是对于社会现象的描写无一不让人窥见我们身处的现实的影子。
构筑于真实之上的虚假与诞生于虚假之上的真实,不仅仅是柔和晗的感情,还有文章里涉及的各个方面。《蚁群》就像一片星空,读者尽可以摘取任意一颗星星进行思考。关于生命、关于社会结构、关于自由意志、关于“意义”、关于人类本身。犹如孩童踩在退潮沙滩上玩耍,谁知道自己俯身拾到的会是哪一枚贝壳呢?
呜呜呜呜但是晗和柔是真的!!!
最赞回复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搜索后求文|【求文】一本穿越的玄学文 (二妮)
- 正本清源 本组糊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净身房大师明澈)
- 搜索后求文|灵异副本文 (吃瓜)
- 讨槽或自荐|达芬奇确实是因为一些所谓的i女才糊的,老组员作证 (dammy丹麦)
- 连载文打分|【6.5分】古代恋爱模拟器by豆奶揍黑巧 (诗歌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