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當代電影專題
SEMINAR O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FILMS
来自:诡谲
台灣當代電影專題 SEMINAR ON CONTEMPORARY TAIWANESE FILMS
課程概述 Course Description
教學目標: 培養修習本課程之學生具備以下三種能力: 1. 台灣電影的歷史、文化脈絡專有知識 2. 影片解讀與分析的技巧 3. 文本、理論以及批評的運用 教學內容: 將台灣電影自八○年代以降的發展分成三個階段(八○年代、九○年代、二○○○以後),針對各個階段進行重點概論、電影分析訓練以及現有研究文獻的討論。在上述的授課過程中以啟發學生獨立與創意思考為最大宗旨
開課系所 Department/Institute: 台文所Taiwanese Literature 開課教師 Instructor: 劉乃慈 Liu, Nai-Tzu 開課學年 Academic Year: 0103
課程學習目標 Course Objectives
一、教學目標(C ourse O bjectives)
本課程旨在培養、訓練以下專業能力:
1. 台灣當代電影發展脈絡。
2. 當代電影理論素養。
3. 台灣當代電影五大元素的批評實踐。
4. 電影生產外部環節的觀察
二、教學內容(C ourse D escription)
本課程將台灣電影自八○年代以降的發展分成兩大階段,分別是
1980年代、1990年至2010年來進行討論。針對各階段的台灣電影發展進
行重點概論、電影文本分析訓練:包含導演、劇本、演員、聲音影像技術以及電影生產的外部環節(發行映演)的觀察等等。在上述的授課過程中,以啟發學生獨立思考與開創性的分析批評能
力為最大宗旨。
課程進度 Progress Description
進度說明 Progress Description
1
課程簡介 & 前行閱讀「家在台北」(白景瑞,1970)
2
台灣電影1950s-1970s發展概述 陳儒修,<台灣電影的演變> 簡偉斯,<一九六○年代義大利「新寫實主義」在臺灣的折射:以白景瑞的「健康寫實」電影為例> 廖金鳳,<邁向「健康寫實」電影的定義--臺灣電影史的一份備忘筆記> 劉現成,<六○年代臺灣「健康寫實」影片之社會歷史分析>
3
台灣電影新浪潮:1980s~2000s概述 焦雄屏《台灣新電影》ch1 & ch2 焦雄屏《90新新電影》 vi-xvi 輔助閱讀:聞天祥《過影》
4
人文轉向與寫實之辯: 「小畢的故事」(陳坤厚,1983) 「風櫃來的人」(侯孝賢,1983)
5
<巴贊>,《電影理論》,頁145-192 陳儒修,<從台灣電影看巴贊寫實主義理論>
6
80年代電影美學的再突破: 「恐怖分子」(楊德昌,1985) 導演美學風格之延伸閱讀: 「一一」(楊德昌,2000)
7
陳儒修,<見之、聽之,信之?《一一》的組合與對比> 吳珮慈,<凝視背面--《一一》的敘事結構與空間表述體系初探>
8
侯孝賢專題 「悲情城市」(1989)&「乘著光影旅行」請學生課前先行 「海上花」(1998) 「珈啡時光」(2003)
9
校慶停課
10
葉月瑜,<侯孝賢電影詩學-《海上花》> 張小虹<身體-城市的淡入淡出:侯孝賢與《珈啡時光》>
11
李安專題 「喜宴」(1993)請學生課前先行閱讀 「理性與感性」(1995) 「臥虎藏龍」(2000)
12
柯瑋妮,ch1<導論:李安的電影路> ch2<李安在華語與世界電影中的地位> ch6<《理性與感性》中的對立與化解> ch9<《臥虎藏龍》中的武俠敘事與跨國華人認同> 以上 in《看懂李安》 「愛情萬歲」(1994)請學生課前先行閱讀 「洞」(1998) 「你那邊幾點」(2001)
13
美國杜克大學亞洲學系洪國鈞教授專題演講
14
蔡明亮專題 「愛情萬歲」(1994)請學生課前先行閱讀 「洞」(1998) 「你那邊幾點」(2001)
15
孫松榮,<新電影的窗框景觀,或新臺灣電影的銀幕脈動-- 從侯孝賢的反身性呈現到蔡明亮的造形展示> 張小虹,<臺北慢動作:身體-城市的時間顯微>
16
在大師身影之後I: 「熱帶魚」(陳玉勳,1995)請學生課前自行閱讀 「黑暗之光」(張作驥,1999) 孫松榮,<邊外境內---張作驥「詩意寫實式」電影的逃逸動 線> Chris Berry, <著魔的寫真主義--對於張作驥電影的觀察與寫 實主義的再思考> 「海角七號」(魏德聖,2008) 「父後七日」(王育麟,2010)
17
在大師身影之後II: 「海角七號」(魏德聖,2008) 「父後七日」(王育麟,2010)
18
請學生於課前自行閱讀下列前三篇文章,後三篇為課堂討論對象: 紀蔚然,<What next?《海角七號》及其迴響> 邱子修,<空間的在地主義、歷史的國家主義還是社會的跨 國主義?> 張宏源等,<從國片產、銷、映流程--探討「海角七號」成 功因素> 劉立行,<台灣電影產業>in 《電影文化與產業》 戴樂為&葉月瑜,<新在地主義:賣座標竿電影的另類選擇> 戴樂為&葉月瑜,<泛亞洲電影:集資、行銷、發行> 「不能沒有你」(戴立忍,2009) 課程總結
以上每週進度教師可依上課情況做適度調整。The schedul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課程教材 Course Material
1. Stam, Robert, Film Theory : An Introduction, 《電影理論解讀》,陳儒修、郭幼龍譯,台北:遠流,2002。 2. Andrew, Dudley, The Major Film Theories, 《電影理論:材料、方法、形式、功用》,陳國富譯,台北:志文,1986。 3. Giannetti, D. Louis, Understanding Movies,《認識電影》,焦雄屏譯,台北:遠流,2005。 4. Schatz Thmoas, Hollywood Genres,《好來塢類型電影》,李亞梅譯, 台北:遠流,1999。 5. 焦雄屏,《法國電影新浪潮》,台北:麥田,2004。 6. 石 琪,《香港電影新浪潮》,上海:復旦大學,2006。Course Material 7. 焦雄屏,《台灣新電影》,台北:時報,1988。 8. 焦雄屏,《台灣電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麥田,2002。 9. 陳儒修,《穿越幽暗境界:台灣電影百年思考》,台北:書林,2011。 10. 李天鐸,《台灣電影社會與歷史》,台北:亞太,1997。 11. 聞天祥,《過影:1992-2011台灣電影總論》,台北:書林,2010。 12. 彭麗君,《晚昏未晚:後九七香港電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0。 13. D arrell W illiam D avis & 葉月瑜,《東亞電影驚奇:中港日韓》,台北:書林,2011。 14. 其他與本課程主題相關之各式期刊論文。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人文社科通识阅读监督群聊 (星戸)
- 求syllabus|求北大中文系syllabus (SlightAir)
- 组长开始探索新知识:一个alternative的女性技术讨论空间,欢... (chestnut炸号了)
- Music and Place/Space: Music Venues, Geographies, and Ima... (null)
- 想发起个哲学基础文本的共读计划 (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