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宇靖骗稿真相调查
colding
廖宇靖骗稿真相调查 一个曾经和韩寒并驾齐驱的青年作家。 一个被称为骗稿的贼的人。 他到底是怎样的人? 让记者带你一起还原最真实的廖宇靖。 2008年年初,一篇名为《网络诈骗犯廖宇靖》的帖子在天涯论坛编辑记者版块发出,顿时引起文坛一片哗然。帖子中称:“廖宇靖是骗稿子的贼。经常在网上冒充出版社,发帖子征稿,骗了作者的稿子,然后还冒充出版社跟作者聊天,当得知作者没有在网上发表的时候,他就消失了,然后将自己的名字属上,就去寻求出版。” 事发后,廖宇靖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未对事件发布过任何的声明。 事实的真相是怎样?本报记者将为您解读廖宇靖身上所发生的一切。 经过多次努力,记者终于通过四川省作家协会联系上了当时人廖宇靖。 “转眼间,快要四年了。四年,可以改变一些事;四年,也可以改变一个人。”廖宇靖用略带沙哑的声音对记者说出这样一番话。“四年前,还在念大二的我和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想要开一家文化公司。那个时候,身边的很多朋友靠着网络推广发家。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诱惑,更是一个机遇。我们走出了校园的大门,幻想着美好的未来。我们想把这家公司做大,做成中国最牛逼的文化公司。满怀信心的我们在成都郊区租用了一间每月500块租金的写字间,从二手市场买来了办公桌,然后将自己在学校的电脑搬到了办公室。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走上了创业之路。我们单纯的以为,凭借着年轻的活力和不服输的精神就能打下一片天地。”和四年前那个青涩的少年相比,廖宇靖如今的谈吐更为成熟。 “我们制定好了公司的业务项目:推广、出版。因为对于推广,我们其中的一个兄弟曾经在一家推广公司做过一段时间,对业务有一点的了解;对于出版,我比较有把握,圈内的朋友也比较多。”这个时候,廖宇靖的电话突然断掉。 几分钟后,记者的电话再次响起。“不好意思,这里信号不好,久等了。”廖宇靖抱歉的说。 “几个月后,当初创业的激动被冲淡,没有人脉,没有强大的资金,我们承认,我们太稚嫩了。梦想这条路,比想象中更难。当我以为一切已经结束时,网络上开始出现各种关于我诈骗的帖子。最初,我并没有在意。我想,身正不怕影子斜,管那么多干嘛,他们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但是慢慢的,网络上的帖子越来越多。学校的领导多次找到我,询问关于我骗钱、骗稿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许多记者也打电话,针对这件事要采访我。”那一年,廖宇靖刚满20岁。 “我已经记不清楚这是院长第几次找我了。我坐在他的办公室里,像犯人一样接受他的询问。他的身旁,坐着许许多多学院领导。那个时候的我,做了最坏的打算。我知道,开除已经在所难免了。当同时面对那么多人的质问,我连反驳的力气都没了。”说到这,廖宇靖沉默了,似乎陷入了沉思。 半年后,公安机关给学院传来了调查结果,在网上诈骗、骗稿的不是廖宇靖,而是当初和他一起创业的朋友。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写了许多稿子。我关上门,不想被任何人打扰。当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写完一部书稿时,满怀希望的投递给各大出版社。一天傍晚,一个出版社的编辑加了我,他说,稿子很好,不用修改,直接出版。那一刻,我几乎手舞足蹈起来。但他随后的一句话将我击入了深谷,他说,但是,不能用你的名字。因为,你的名声在出版界很不好。”说到这,廖宇靖笑了。笑声中,记者分明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 “四年了,我一直活在网络的阴影里。2008年汶川大地震,我的家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但一切都扛过来了,一切都过去了,现在,新房建好,一家三口都很幸福。大学毕业后,我去了部队,成为了一名最普通的军人,驻守在我国西南边陲。这里,物质匮乏,一年洗不到几次澡,经常停电。但是我过的很快乐。每天可以享受和煦的高原阳光,什么都不用多想。我依旧坚持写作,即使我的文字永远都不会再被出版。但这是我的梦想,无论我在哪里,我都不会忘了我的梦想。”如今,廖宇靖已经对那些往事淡然。“现实无论多么残酷,我都会坚持,绝不轻言放弃。或许多年后,当我回头看我走过的这段路,我仍会觉得收获满满。”廖宇靖说。 http://www.tianya.cn/techforum/content/142/1/553550.shtml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作家廖宇靖入选第三届报喜鸟文学新锐人物候选名单 (colding)
- 廖宇靖:曾被称为网络诈骗犯的80后作家 (colding)
- 廖宇靖 (colding)
- 廖宇靖简介 (colding)